欧阳东凤 编辑

明朝官吏

欧阳东凤欧阳东凤

欧阳东凤(生卒年不详),字千仞,号宜诸,湖北潜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兴化知县,南京刑部郎中,广西平乐知府,常州知府,颍州兵备副使,任上辞职回乡。后朝廷又启用他担任南京太仆少卿,山西副使等,但他辞职未赴。

基本信息

编辑

字:千仞

号:宜诸

所处时代:明朝

本名:欧阳东凤

籍贯:湖北潜江

身份:万历十七年进士

人物生平

编辑

欧阳东凤从小便以品行端正而著称。他十四岁丧父,侍母至孝。母亲病弱,有一次呕血时,欧阳东凤跪地为其祈祷,并将母亲吐的血全部舔干净。此事四方传颂,潜江知县知晓后,佩服他的孝心,悯其家贫,就送给他200亩田。欧阳东凤认为得之非义,遂坚拒不受。他当常州知府时,所属五县按惯例“饰供帐”就是给他提供办公、生活用品,价值千金,他“尽撤还之,自制布帷瓦器”,淡泊简约自如。

他性喜读书,为官政声很好,在常州公余食时,手不释卷,夜多不寐,文移往来,日至夕发,不滞信宿。接待缙绅人士,和蔼有礼,而正气凛然,无人敢以私。对大奸大猾之徒,他悉数惩罚,置之以法。有一积年大盗,灭脏逃罪,前任官府查不清、不能诘。他延访得实,擒拿归案,使夙害顿除。他处事明察,约束属吏很严,猾吏不敢在办事中上下其手。“胥吏不能牟一钱,擒奸人剧盗且尽”。有一次他在听讼时,属县解官银至衙入库,他让属吏在他办公桌旁过秤,自己据案批牍自若。待秤毕,忽然说,第几包银为什么重一些?验之果然。他立即责罚了吏人,众人都惊以为神。他任刑部郎中时,上疏痛斥两贪官,一时又“以严见惮”之颂。备兵颍州时,“勤简练,禁包折,清驿递”,使得“墨吏”望风解绶。

欧阳东凤为官爱民。任兴化知县时,境内发水灾,他向上级申请救济,上级不理睬,他便直接向朝廷打报告。这样做是越职行为,为此他受到停俸的处分,但也因此给县里百姓争取到了救济。“减浮粮二万石,蠲积逾一万余两”。他任平乐知府时,当地是瑶族聚居区,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对待他们,选择其中优秀者入学学习。对横行的税使,他“力抗之”。在常州时,常州东部有芙蓉圩,系围湖造田而成,一些权贵庄官抢占了圩中高田,危害周围民田。万历年间曾发生圩民与庄官大打官司事件。“(圩内)魏国庄田二千余亩,独高二尺许。庄官横甚,旱则决塘引灌,潦则泄水下田,内圩受害”。受害的圩民不服,便投牒告状。但各级官吏“俱畏惧不敢言”,以致这场官司打了十三年还未了结。欧阳东凤当了常州知府后,“抗直不畏强御,乃具两造,判民于庄田,北筑新坝抵之,高低有界,民田由是得稳”。“又复请公帑,大筑南塘围堤,以及內圩围埂、坝岸、石洞、石闸,糜不俱备,圩民赖焉,相与颂公之仁,载公之德”。他还疏浚了城濠,重建惠民桥(永安桥),改建了会龙桥。有一次朝廷忽下某项罢税之旨,邸报已到府但文件未到,欧阳东凤便下令从当日起撤掉常州府的某项税收。上司责备他说为什么不等正式文件到达后才实施?他答道,邸报登的就是朝廷的消息,还等什么正式文件?就象救人于水火之中,能等须臾吗!后来罢税之旨被收回,独有常州百姓享受到数月罢税之惠。

明朝末年,东林党名噪天下。东林党是因无锡的东林书院而得名。无锡旧有东林书院,是宋朝扬时讲学的地方,到明万历时已毁坏。曾在朝廷任吏部员外郎的无锡人顾宪成被罢官回乡,便提议重修东林书院。欧阳东凤便是重建东林书院的主要支持者与参与者,他指示并会同知县林宰,以纪念扬时为名,以建“道南祠”的名义,复建了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建起来后,东林党代表人物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便在此讲学聚会,同时也评议朝政,褒贬人物。志同道合者闻风而来,以致书院容纳不下。朝廷也有许多官员仰慕他们的风采,与他们遥相呼应。这些人被统称为东林党人,后来大都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们是正义和良知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很高评价。欧阳东风重建东林书院,不但有奠基之功,具有文化教育意义,而且对于东林党人的形成与壮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欧阳东凤在常州还重建了龙城书院。龙城书院是常州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书院,原是明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所建。明万历初,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下令“尽毁天下书院”,龙城书院被毁。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欧阳东凤顺应民心,将已被百姓占用的龙城书院房地产赎回,以建“先贤祠”的名义,恢复讲学,“祀郡先贤,建传是堂于前,经正堂于左,集诸生讲课其中”,只是“避书院名”而已,由曾任朝廷御史的武进人钱一本掌教(即主持校务)。当时,邻郡学识渊博、掌教有方之士,如无锡东林书院、宜兴明道书院的著名学者常来相聚论学,“往来酬答,商榷辩难”,人称之为“蔚然为东西邹鲁”。

明高攀龙《高子遗书》中有《毗陵欧阳守纪略》,称欧阳东凤为万历时常州的二位贤守之一。到了清康熙年间,陈鼎在《东林列传》中盛赞“欧阳东凤,政绩懋著,为有明三百年来循良第一”。潘清《挹翠楼诗话》也称其“惠政多端,循良为三百年来第一”。欧阳东凤49岁病卒于家。礼部尚书常州人孙慎行为其志铭,常州五邑士民为其请祀名宦,潜江人为其请祀乡贤,后来两祀先后并举。(见《明史·欧阳东凤传》,《武进阳湖合志》等)

个人作品

编辑

欧阳东凤著有《晋陵先贤传》二卷,记常州先哲寓贤,共六十九人,取材于史传、郡志,人各一传,末附论赞,体例颇称严谨。另撰修有《兴化县志》。他还著有《自在居偶笔》、《一枝斋腐谈》等书14种。

主要成就

编辑

兴建书院

对于常州的文化建设来讲,欧阳东凤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东林党,其形成与发展,欧阳东凤是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欧阳东凤在常州城中复建“龙城书院”。

明万历三十二年,欧阳东凤在无锡东郊复建“东林书院”。这两个书院,是常州府的士子们聚会讲学、议论朝政的主要场所。 欧阳东凤当时这样做,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 明万历初年,张居正柄国,为了封天下学人之口,曾下令“尽毁天下书院”。欧阳东凤对张居正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士子议政,课徒讲学,是书生应有之义,岂能以一人之好恶而兴废。欧阳东凤先是以建“先贤祠”的名义,复建了明隆庆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观民建的“龙城书院”。又以纪念杨时为名,指示并会同下属、无锡知县林宰,以建“道南祠”的名义,复建了“东林书院”。 据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常州府武进县人钱维城《龙城书院记》载:其时,在欧阳东凤的保护和倡导下,龙城书院掌教钱一本,与无锡东林书院的泾阳(顾宪成)、景逸(高攀龙)、季时(顾允成)3位先生,以及宜兴明道书院玉池先生,经常在龙城书院的经正堂上,“往来酬答,商榷辩论。……闽、浙、江西且有远来之朋,……一时彬彬称盛。” 龙城书院与东林书院,其文化意义与政治意义是相同的,都是“东林党”核心成份,同为常州地区士子的讲学、议政中心,是“东林党”的组织形式和思想阵地。当时非但是武进、无锡两个县,常州府所辖的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都有书院存在,都是常州士子的讲学之地。直到清代,这个讲学的传统还是余韵不竭。

治理常州

欧阳东凤任常州知府后,“抗直不畏强御,乃具两造,判民于庄田,北筑新坝抵之,高低有界,民田由是得稳”。“又复请公帑,大筑南塘围堤,以及内圩围埂、坝岸、石洞、石闸,靡不备举,圩民赖焉,相与颂公之仁,载公之德。” 宗寀特地写了《欧阳东凤芙蓉圩筑堤记》,并描绘了当年经欧阳东凤修治后的芙蓉胜景:“余观蓉湖一周,圩内之田尤为沃壤,夏秋之交,黍谷垂花,麻桑遍野,至于枕山带河,绿荫千顷,堤柳汀葭,池荷掩映,此亦湖中之胜概也。”

欧阳东凤治常州,“胥吏不能牟一钱,擒奸人剧盗且尽。”常州一府在明朝中期成为全国的议政中心和舆论中心,欧阳东凤居功甚伟。他的人格力量,在常州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魏忠贤剿杀东林党人时,常州人民奋起反抗,与欧阳东凤正直的为官态度、开明的治理方式,常州士子们的议政作为、开启民智是有因果关系的。当无锡东林书院被毁,武进龙城书院面临同样命运时,欧阳东凤的后任、常州知府曾樱,这位来自江西峡江县的读书人,以欧阳东凤为榜样,多次以知府身份上表,坚称“龙城(书院)系课文之所,非讲学之地”,为常州留下读书种子和读书之地,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欧阳东凤的精神是何等感人至深。

轶事典故

编辑

万历十九年(1591年),黄淮下注,兴化一片汪洋,大水冲坏了堤坝,百姓为了躲避洪水,有的移居城头,有的借住寺庙,有的寄身树杈,苦不堪言。欧阳东凤乘船慰问灾民,了解受灾情况,看到百姓生活如此艰难,甚至连立身之地都没有,心情沉痛,一面利用当地资展开救灾行动,一面上疏朝廷请求援助。

在《奏请拯援灾民疏》里,欧阳东凤陈述了受灾情况,言辞恳切,令人感动,还将当地赋税之重一一列举。兴化当时隶属扬州府,明代扬州府领三州七县,每次征收税粮总量二十万六千担有零,兴化就占四分之一,达五万两千担有余。赋税过重,再加上水灾,兴化一时饿殍遍地。欧阳东凤请求免去兴化之前的欠粮,待三年后再量力征收。他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俸禄一并拿去救灾。朝廷评估了相关情况后,下令“减浮粮二万担,蠲积逋一万余两”,大大纾解了兴化百姓的困苦。

爱民者,民亦爱之。欧阳东凤在兴化三年,修粮仓,治水患,政绩显著。在他离任后,兴化百姓为其立祠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感激。

离开兴化后,欧阳东凤又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广西平乐知府等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欧阳东凤到常州任知府,修书院、倡学术,注重醇化民风,晚明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就是在他的支持下修建的。欧阳东凤在常州四年,农桑、水利、赋役、词讼等事,无不用心处理。刚到常州时,欧阳东凤常受讼词数百纸,凡是不予受理的案子,总是清清楚楚说明原因,并连夜发出,不让百姓忍受等候的煎熬。

欧阳东凤认为为民之事,须臾不缓,百姓关心的事要赶快处理。当时常州有一个叫芙蓉圩的地方,原是湖泊之地,地势低洼,多是贫民在此耕作,常因水患而颗粒无收。后来经过整治,水患得以缓解,这里成了一片良田。一些豪强见状,便倚势来抢占圩中高地。欧阳东凤不惧豪强,详细勘查实情,将被豪强侵占的田地判还给百姓,并且厘清田亩、筑新坝、划界限,确保民田旱涝有收,当地百姓“相与颂公之仁,载公之德”。

欧阳东凤为官,不但心系百姓,而且清正自守。当时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知府上任,下辖的知县都要准备厚礼奉上。欧阳东凤到了常州以后,下辖知县们给他布置帷帐、用具等,价值千金。欧阳东凤认为这些东西太奢侈了,全部撤掉还给他们,自制布帷、瓦器,每天花费不足百文。他以身为范,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胥吏管理更是严格。他禁止胥吏盘剥百姓,有一次,县里上解官银到府库,秤在他座位的右边,他一边继续批写公文,一边看胥吏用秤称银子,等到称完,他指出第几包银子为什么独独重一铢呢。拿来一验,果如其言,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点小问题也能看出,自此,胥吏不敢牟一钱私利,而官场风气也为之一新。

下一篇 吴炯

上一篇 汪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