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 编辑

明朝后期名臣

朱燮元朱燮元

朱燮元(1566年-1638年5月7日 ),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白洋村)人 。明朝后期名臣。

朱燮元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广东提学副使等职,任内平反冤狱,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后为奉养父母而弃官家居十年,其后被起复为陕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受命征讨“奢安之乱”,相继讨平奢崇明、奢寅父子及安邦彦叛乱,收复乌撤,降服安位及阿迷州土官普名声 ,至崇祯十年(1637年)“底定”西南 。累加至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赐尚方剑,再进少师、左柱国。崇祯十一年(1638年),朱燮元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初谥“襄毅”,后改谥“忠定” 。

朱燮元能谋善断,治事明决,赏罚公平,以忠信告谕边民,不妄行杀戮 。久镇西南,屡次平定各土司叛乱,维持边境稳定 。为明廷在贵州水东(鸭池河以东)和水西之外六目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扫清了障碍 。他擅作文章,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及《朱少师奏疏》等著作传世 。

(概述内图片来:《浙江山阴朱氏宗谱》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朱燮元

别名:朱少师、朱襄毅、朱司马

字:懋和

谥号:襄毅→忠定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安昌街道白洋村)

出生日期:1566年

逝世日期:1638年5月7日

逝世地:贵州

安葬地:九里山

主要成就:指挥平定“奢安之乱”

主要作品: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

最高官职:兵部尚书、左柱国、少师等

本名:朱懋赏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朱燮元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月十四日 ,其祖上世居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白洋里。 朱燮元的母亲赵氏生三子,朱燮元是赵氏最小的儿子 。

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朱燮元中举后,曾应绍兴知府萧良干的延请,入官署教授诸子经书两年。山阴江北四都频遭水患,萧良干采纳朱燮元的建议,亲临沿海察勘,遂于白洋山右建山西闸,以杀西小江上流水势而补三江之不足,濒海数十万居民都赖以为安。 朱燮元曾于安昌勒碑,以记述此事。

能谋善断

主词条:苏州机工起义

朱燮元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朱燮元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万历二十年(1592年),朱燮元登进士第,被授官大理评事。 当时山西豪绅刘申等横行乡里,“死者枕藉”。既而事发,此案系狱十年不决。朱燮元受理此案,不为权贵所请,详细调查之后定案断决,平反者达到三百余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朱燮元出任苏州知府。 苏州财赋甲天下,邑县、府吏多有漏弊。乃于府库中编列各县之名,但凡乡邑的赋输送到的,就令该县官入库,自行封识此赋。等到支解进京后,再让某位官员亲自开验,全程不让府吏插手。属邑中自此也没有了借漏耗之名滥取民财的情况。

矿税使孙隆在苏州横征暴敛,激起葛成为首的万余织工群起抗暴,其时朱燮元已升为四川按察司副使,束装待行 。诸大吏惊慌失措,飞檄请朱燮元平乱。朱燮元以“兵以御外寇者” ,"且众怒难犯”为由,反对用兵镇压,以恩义劝谕解散,葛成挺身投案。 此年七月,朱燮元调任广东提学副使。

仕途起落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朱燮元被加授广东右参政职衔。 次年十一月,升任广东左参政、守惠湖道。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朱燮元因父母年高,弃官归家,侍养双亲十年。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二月,朱燮元被起复为陕西按察使。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八月,转四川右布政使。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转四川左布政使。

安定蜀中

主词条:明平奢崇明叛乱之战、永、蔺、尊之战、奢安之乱

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永宁土司奢崇明部下樊龙、樊虎杀重庆巡抚徐可求等,占据重庆,夺取遵义。随后,奢崇明僣称伪号,举所部及蛮部数万,分道进攻。叛军连破四十一州县,水陆并进,包围成都。蜀王朱至澍邀请即将入朝觐见的朱燮元留下治军 。朝廷闻讯,当即升授朱燮元为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河南巡抚张我续总督四川、贵州、云南、湖广军 。

当时成都只有两千兵力,粮饷又严重不足,朱燮元先是檄召石砫、罗纲、龙安、松、茂等道兵力火速来援,又将成都城附近两百里的粟收入城中,布置下属分守四面。叛军以障革包裹竹牌,钩梯攀登城墙,并垒砌土山,建设蓬荜,用弩箭向守军发动攻击。朱燮元指挥守军以火器退敌,并派人决都江堰水灌注城壕,迫使叛军修桥,减缓攻势。随后诛杀城中通敌的叛徒,召募死士焚毁叛军在城外的望楼,击杀首领三人。

不久后,援军逐渐赶来,并多有捷报。但叛军的势力也日渐壮大,一次,突然有数千叛军跟随一座“长五十丈”的吕公车(一种攻城武器)抵达城下,因其形体巨大,使得守城军民极为惊恐,朱燮元一面镇静人心,一面利用吕公车行动笨重,易受攻击的弱点,调动巨木作为机关,“转索发炮,飞千钧石”,又用大炮轰击拖车的牛,群牛受惊逃散。叛军败退。

之后,朱燮元通过被叛军俘获的诸生招降了叛将罗象乾,并以诚相待。罗象乾感激不已,在此后不断将叛军的情报告知明军。朱燮元于是派部将诈降,引诱奢崇明来到城下。奢崇明发觉伏兵,当即逃脱,罗象乾放火夺取敌营。奢崇明父子败走泸州,罗象乾率部投降。成都之围,历时一百零二日,自此解除。

成都解围后,张我续所部抵达,各部配合收复四川的州、县、卫所共四十多处,副使徐如珂与石柱宣抚使秦良玉等攻克重庆,击斩樊龙。朱燮元所派部将也相继收复建武、长宁及泸州等地。

然而,奢崇明死灰复燃,联合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再次起兵犯黔。朝廷录朱燮元守城之功,加其为兵部侍郎,总督四川及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五府军务,兼巡抚四川,以总督贵州军务杨述中接替张我续,进击奢安之乱。但因朱燮元、杨述中分阃治军,川、贵之间各自为政,故使乱军势力愈发壮大。

天启三年(1623年),朱燮元为彻底铲除奢氏,召集诸军,自长宁连破麻塘坎、观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诸砦,与秦良玉所部合兵直取永宁。在土地坎击破奢寅,追击至老军营、伞铺,杀樊虎。又穷追于横山,入青岗坪,直抵永宁城下,一举攻克,降服叛军两万人。同时,副总兵秦衍祚等也收复遵义。奢崇明父子逃入红崖大囤,被明军攻破,连拔天台、白崖、楠木诸囤,抚定红潦等四十八砦。奢崇明逃入旧蔺州城,在五月又遭罗象乾驱逐,率残部逃奔水西龙场客仲坝,投靠倚其妹奢社辉。

此时,安邦彦收到奢崇明的求救讯息,派小股部队试探性进攻遵义、永宁,被朱燮元击退。随后,总兵官李维新等连破客仲巢、龙场,奢崇明父子窜逃深箐,其妻安氏、弟弟奢崇辉被俘。

天启四年(1624年),朝廷录功,进授朱燮元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

为平奢氏之乱,四川聚兵十六万,土、汉兵各占一半,作为主要战斗力的土兵又骄横无礼、不肯尽力,官军养寇自利,贻误战机,使奢氏之乱迟迟未定。奢崇明父子被驱逐出后,朱燮元认为四川已无贼寇,便不再穷追,方窘甚,燮元以蜀已无贼,遂不穷追。永宁卫的收复,使明廷实际上拓地千里。朱燮元将最富庶的土地交还永宁卫,其余土地则分设四十八屯,赐给平叛有功者,命他们按时向官府进献岁赋,称为“屯将”,统一隶属于叙州府增设的一位同知管理;移叙州兵备道于卫城,与贵州参将共同驻守。自此之后,四川安定。

屡讨水西

主词条:永宁之战 等

四川乱事虽已平息,但贵州的安邦彦之乱却愈加剧烈 。天启四年(1624年)春,贵州陷落,巡抚王三善全军覆没。次年,大将鲁钦、贵州总督蔡复一相继兵败身死。明廷认为贵州屡败在于川军未予协助,于是将川、贵督府合并,升授朱燮元为兵部尚书,兼督云南、贵州、广西军务,赐尚方剑,移镇遵义 。

天启六年(1626年)二月,安邦彦乘朱燮元赴重庆、官军未动之机,分别派兵入侵云南及遵义,负责攻打永宁的奢寅被朱燮元收买的阿引刺杀。奢寅死后,奢崇明年迈无能,安邦彦也愿意接受招抚,朱燮元便将此事奏禀朝廷,派参将杨明辉前往招抚。六月,朱燮元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由偏沅巡抚闵梦得接替职务。

闵梦得到任不久,便被召回,改由兵部尚书张鹤鸣接替。张鹤鸣未抵达前,杨明辉根据制书,只说招抚安位,却未提及赦免安邦彦。安邦彦大怒,杀死杨明辉,重新备战。而张鹤鸣视师一年,无所作为,使水西安氏得以养精蓄锐。

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朝廷起复朱燮元为兵部尚书,总督云南、贵州、四川、湖广、广西军务兼贵州巡抚。根据之前的功劳,进官少保,世荫锦衣卫指挥使。 他移驻贵竹司(治今贵州贵阳),招流移,广开垦,恢复经济;据险要,立营垒,充实军伍,一改此前“里井萧条,……山谷悉苗仲。而将士多杀降报功,苗不附”的状况。

崇祯二年(1629年),朱燮元命云南方面出兵乌撒府;四川方面则出兵永宁,自毕节而下;朱燮元则率主力亲驻陆广,威胁大方。四月,贵州总兵许成名等由永宁出兵,收复赤水卫(今四川赤水河),揭开了与叛军主力决战的序幕。八月,安邦彦自号“四裔大长老”,奢崇明称“大梁王”,分兵守陆广、鸭池、三岔等要地,并进逼遵义,合兵十万进击赤水。朱燮元授计许成名佯败,诱敌至永宁一带,先后在五峰山、桃红坝、鹅项岭,大败叛军,斩首数万级,安邦彦、奢崇明败死,叛军主力基本消灭。明思宗闻讯大喜。 乌撒土官安效良死后,其妻安氏招来原沾益土官安远之弟安边,安边顽抗不服,被朱燮元驱逐,“遂复乌撒”。

安邦彦等败退水西而死,安位率余部继续顽抗。朱燮元认为叛乱基本平息,不愿再大动干戈,于是遣使招降安位。但安位犹豫不决,朱燮元遂采取“四面迭攻,渐次荡涤”的作战方针,屯兵险要,四面包围,逐步压缩,绝其资储”的方法加以逼迫,经过一百多天的围剿,斩叛军万余人。崇祯三年(1630年)春,安位终于遣使乞降,平叛战争结束,贵州亦恢复安宁。 朱燮元于是献善后奏疏,请求将新收土地封予封有功将士,得到允准。

善后抚绥

奢安叛乱的平定,四川诸将被认为功劳最多,但在处置川贵之争时,朱燮元却偏袒贵州诸将,因此受到四川巡按御史马如蛟的弹劾。朱燮元遂极力请辞,被思宗极力挽留。

崇祯三年(1630年)冬,朱燮元派兵讨平定番、镇宁等地的苗人叛乱,顺势修通威清等上六卫及平越、清平、偏桥、镇远等四卫共一千六百余里的道路,沿途修缮堡寨,设置游徼。同时将原贵州宣慰司同知宋嗣殷的领地“洪边十二马头”改土归流,设立开州;奏请恢复原施秉县,招徕流民,以充实户口。

崇祯四年(1631年),云南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震动远近,云南将官无法抵御。朱燮元派兵出击,成功将其招抚。

之后,朱燮元与四川总兵侯良柱争执龙场设官问题,互相攻讦。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也以朱燮元“受贿,(于)龙场、永宁不置邑卫”等事弹劾他“欺罔”之罪。思宗因此责备朱燮元,朱燮元上疏自辩,并认为水西已经归附,则不必再做徒劳功,激怒各土司。思宗览奏,仍未同意,直到后来遣使就地勘察,方才允准。事后,明廷论桃红坝等地战胜叛军之功,加授朱燮元为少师,允许其家“世荫锦衣指挥使”。后因“一品六年满”,加左柱国。再据平叛功,晋升为“世荫锦衣指挥佥事”。

崇祯十年(1637年),安位死且无嗣,诸部纷争,朱燮元建议分割水西之地,“授诸渠长及有功汉人”,允许其人世代承袭 ,至此,“西南遂底定焉”。 同年,朱燮元所招抚的部分土官发动叛乱,奉命平叛的方国安等军兵败,朱燮元受牵连被贬官一秩。但此次叛乱在不久后亦被平定。

病薨黔地

崇祯十一年(1638年)三月二十四日(5月7日),朱燮元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三岁(《石匮书后集》作七十二),朝廷赐祭九坛,并赐墓于九里山 。 最初获谥号为“襄毅”,后改谥“忠定”。

主要影响

编辑

政治

朱燮元为大理评事时,平反受冤者三百余人 ;知苏州时,革除民弊,又抚定织工事变。

朱燮元在平定奢安之乱时,曾移驻贵竹司(治今贵州贵阳),招抚流民,广开屯田,使百姓重归生产,对当地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忠诚和信义管理少数民族,不滥杀无辜,深受苗民的怀念。

水西宣慰使安位死后无嗣,水西安氏及周边四川土司展开了宣慰使一职的争夺。朝臣建议改土归流,但朱燮元提出“分土世官”的措施,即撤销水西宣慰使,并分其疆土以予诸土目和有功汉人。此议得到明廷同意,但在后来遭到水西土目联合抵制,最终失败。

军事

朱燮元办事明智,来往的军事信件,不需幕僚帮忙。为将老成持重,总要计划好之后再作战,尤其擅长使用离间之计。

天启元年(1621年),以“贼动我止,贼止我动”战术,诱敌深入,坚守成都百日,逼退永宁土司奢崇明所部叛军。崇祯二年(1629年),在永宁之战中大败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军十万,斩首数万级,安邦彦、奢崇明败死,使叛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之后,朱燮元继续进剿安位等叛军余部,以“四面迭攻,渐次荡涤”之策,于百日内斩叛军万余人。次年,安位乞降 。至崇祯十年(1637年),朱燮元“底定”西南 。

崇祯四年(1631年),阿迷州土官普名声作乱,朱燮元派兵招抚。

文化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任苏州知府时,朱燮元刻印过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59卷,张栻《订正通鉴纲目前编》25卷、商辂《续资治通鉴》27卷。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与朱一龙校刻过《楚辞》17卷、《篆刻楚骚》5卷以及《楚辞疑字直音补》1卷。

历史评价

编辑

牟康民:蜀且有变,平之者朱公也。 (《石匮书后集》引)

干象:公天人也,干象死心服矣!愿为公效死。 (《石匮书后集》引)

刘宗周:①盖尝尚论公沉毅如魏公(韩琦),忠诚如汾阳(郭子仪),练达如文饶(李德裕),廉正如孝肃(包拯),而将略大类赵营平(赵充国),允为本朝经济名臣冠冕。 (《恒岳朱公墓志铭》)②川岳储精,笃生人豪。东南巨镇,穴胥涛。世为才薮,有誉斯髦。我公崛起,参井之交。孤城一战,如虎怒虓。席卷千里,深入不毛。讨贰舍服,同归覆帱。要荒之义,厥贡包茅。于昭圣武,不僭不慆。丰功大节,麟阁名高。臣宁不侯,臣职无逃。我思颇牧,中外建旄。九原可作,指挥萧曹。爰勒斯铭,式歌以铙。永尔万年,惇史孔褒。 (《恒岳朱公墓志铭》)

谈迁:明敏有器度,善用人,黔、蜀多故,所向成功,安位纳土,西南赖之,洵一代伟人也。 (《国榷》)

张岱:蔺酋窃发,使其得破成都,据蜀为窟穴;顺流而下,岂止黔、楚中祸哉!朱少师既以辑瑞就道,有叱驭去尔;乃旋车受事,死守睢阳,不独完城,复得歼渠。是犹剌猬以身为肉,入虎口而反食之者也。功之在蜀,伏波、武侯以后,得公而三之矣。乃天启之季,政在妇寺;少师宁失侯封,而决不归功帷幄。其孤忠大节,不更压倒时辈也哉! (《石匮书后集》)

宋征壁:一国家外夷之患,北虏为急,两粤次之,滇蜀又次之,倭夷又次之,西羌又次之。诚欲九塞尘清,四隅海燕。方叔召虎,一时咸慕风采,奕世犹仰威名。指受方略,半系督抚……水西本末。则详于朱恒岳。 (《皇明经世文编·凡例》)

查继佐:如恒岳颇才,而事有起倒,益费,朝廷又不知所以用恒岳矣! (《罪惟录》)

谷应泰:然其时发踪指示,出奇无穷,多出于督臣朱燮元之方略。论者以固守成都,荡灭群妖,招降安位,为燮元功不世出。而不知善后抚绥,分裂其地,使南人不复反者,皆燮元之长算也。善乎燮元之疏曰:“今分水西之壤,授诸渠长,及有功汉臣,咸俾世守。盖地大者跋扈之资,而势弱者保世之策也。”昔主父偃令宗室得分王子弟,而藩服益削,则知众建土司而少其力者,其真驭远之良规欤! (《明史纪事本末》)

林时对:①至若于谦之御也先,白圭之剿郧盗,原杰之抚流民,韩雍之断藤峡,项忠之平满四,林俊之殄蜀寇,王守仁之擒宸濠、平赣盗,田州姚锳之诛岑猛,王崇古之封俺答,梅国桢之讨哱拜李化龙之灭杨应龙,朱燮元之平奢崇明、安邦彦,皆师贞丈人谋定后战,鼓行以出,奏凯而归,策勋告庙,荫胄旌功;可不谓隆焉。 (《荷牐丛谈》)②本朝一代伟人,皆吾浙产也……经济则有嘉兴项襄毅忠、仁和胡端敏世宁、兰溪唐文襄龙、桐卢姚庄敏夔、乌程闵庄懿珪、常山樊清简莹、乌程潘司空季驯、平湖陆庄简光祖、山阴朱司马元爕(朱燮元)。 (《荷牐丛谈》)

张廷玉:奢、安之乱,窃发于蜀,蔓延于黔,劳师者几十载。燮元戡之以兵威,因俗制宜,开屯设卫,不亟亟焉郡县其地,以蹈三善之覆辙,而西南由滋永宁,庶几可方赵营平(赵充国)之制羌、韦南康(韦皋)之镇蜀者欤。 (《明史》)

纪昀:燮元久膺阃寄,历树边功,威望著於西南。史称其治事明果,军书络绎,不假手幕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蔡东藩:①朱燮元亦一大将材,观其固守成都,卒却悍寇,破吕公车于城下,识罗乾象于寇中,智勇双全,难能可贵。 (《明史演义》)②若夫王三善之才略,亦远逊朱燮元,三善因胜而骄,卒堕贼谋,致为所害。燮元独用兵如神,始降罗乾象而却崇明,继降苗老虎等而诛奢寅,并不闻有其愚之凶,猝遭反噬,是非驾驭有方,乌能使悍蛮之束身归命耶? (《明史演义》)

主要作品

编辑

《订正通鉴纲目前编》,万历二十八年朱燮元刻本《订正通鉴纲目前编》,万历二十八年朱燮元刻本

朱燮元任苏州知府时,曾刻印宋人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59卷,明人南轩《订正通鉴纲目前编》25卷、商辂《续资治通鉴》27卷,之后与朱一龙校刻过《楚辞》17卷、《篆刻楚骚》5卷及《楚辞疑字直音补》1卷。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朱燮元传世的著述有《督蜀疏草》12卷、《朱襄毅疏草》12卷、《朱少师奏疏》8卷。 《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朱司马督蜀黔疏草》2卷。

轶事典故

编辑

食量过人

朱燮元身长八尺、肚大十围,饭量过人(饮啖兼二十人)。

公正廉洁

朱燮元任苏州知府时,夫人随居苏州。待到他离任时,夫人在后院有六只大箱,捆扎严固。朱燮元命令在大堂上当场开箱,结果都是夫人平日所纺的棉纱。他长年镇守西南,所得的军费、赎金,每年不下数十万,他一钱不留,全都交给官府。

朱燮元善用人才,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他执法公正,即使是亲信,犯法了也要受罚。假使立下功劳,即使是奴仆,他也不会忘记赏赐。

奇遇老翁

朱燮元在陕西任职时,遇到一位老翁。朱燮元与他一同乘车回家,老翁将风角、占候、遁甲的技术全都传给了他。将要分别时,老翁对朱燮元说:“希望您爱惜自己,将来西南发生动乱,您能主持讨平此乱。”内江人牟康民是一位奇士,“奢安之乱”还没有发生时,他对别人说:“蜀地将要出现变乱,平乱的莫不是朱公么?”后来果如其所料。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先祖

朱琛

明初世袭寿州卫千户,封武略将军。

朱昂

生平不详。

朱絅

生平不详。

高祖父

朱导

明孝宗时举人,官至内江知县。

曾祖父

朱箎

明武宗时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等。

曾祖母

沈氏

累赠一品夫人。

祖父

朱以京

岷府典宾正。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等。

祖母

王氏

累赠一品夫人。

周氏

累赠一品夫人。

父亲

朱璘

庠生。后赠少师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等。

母亲

赵氏

累赠一品夫人。

——

配偶

庄氏

封一品夫人。

子辈

长子

朱兆宁

以父平叛功袭锦衣卫指挥使,先于朱燮元逝世。

次子

朱兆宜

以父平叛功袭锦衣卫指挥使,管南镇抚司佥书事。

三子

朱兆宪

以父平叛功袭锦衣卫指挥佥事。

四子

朱兆宣

曾任南京后府都事、户部主事。

女儿

——

嫁太学生祁象佳。

曾孙辈

曾孙

朱人龙

校刻《督蜀疏草》。

朱世卫

整理朱燮元的作品,重刊为《朱少师奏疏》。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编辑

《刘蕺山集》卷13《恒岳朱公墓志铭》

《石匮书后集》卷7

《罪惟录》卷11《经济诸臣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卷69《平奢安》

《明史》卷249

下一篇 徐如珂

上一篇 余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