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之待 编辑
刘之待(1568—1641年),字世聘,号碧山,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进士,湖广兴国(今阳新县枫林镇坡山村)人,历任松江府(原称华亭,隶属于南京市管辖,时称直隶)推官,浙江道巡抚监察御史,时称良史,授予封忠烈公。
中文名:刘之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568年
逝世日期:1641年
主要成就:《易经讲义》《古诗选注》《四书章议》
出生地:湖广兴国
代表作品:《四书名章大旨揭要提纲一览》
他出身名门,满门俊彦。高祖刘珂(1456—1537年),字公佩,才华横溢。传说小时候族里做宗堂,大门较小,刘珂看见说:“怎么做这么小的大门,连一顶轿子都进不云。”匠人笑说:“你这孩子,等你做大官了,有了轩轾了,座八人绿绒轿子我再来给你们做一个很大的大门。”若干年后,刘珂官至太仆寺丞,大门重修,直至能进八人大轿,且门楣装饰了轩轾,方圆几十里都无他姓人家装饰轩轾,做八尺宽的大门,令人敬佩不已,一时传为佳话。
祖父守礼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读书种子,“性英敏卓,荦有奇气”。未成年时就深受督学杨叔通的重视,杨公为了试其才,带着他去相邻三县冒名参加童子试,结果三县都定为第一,擢为儒士。当时20岁的守礼一时名声远播乡里,附近闻其名而来求学的不计其数。就是这样的天才,可命运多舛,几次乡试时间不凑巧,不是有病,就是没考上,而跟他学习的童生们,往往能够考上。有的童生见守礼屡试不中,离开了他,结果凡离开的来年乡试一个都没中,没有离开的大都榜上有名。这样,守礼的名声反而更大了,学者称他为三泉先生。周围许多屡试不中的学子们又纷纷赶来求学。人多到正屋住不下,连偏屋,柴屋都住满了人。守礼见自己屡试不中,悲愤中退出科考。转而研究易经和古诗文,后坡山刘家成为易经研究的世家。
著有《易经讲义》、《古诗选注》、《四书章议》、《四书名章大旨揭要提纲一览》等书。
少年刘之待表现出读书的天赋,也不知是沾了大文豪的灵气还是此地本来就人杰地灵。这个地方从苏东坡来后,进士像雨后春笋进发一样,一发不可收。明朝:刘珂进士,官至太仆侍丞;刘守绪进士,太仆寺正卿;刘守愚进士,南京刑部侍郎;刘师颖进士,兵部武库司郎中;再就是刘之待;还有清代敕授文林郎刘晋元,曾任陕西知府诰授朝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刘凤玉;陕西、山西道尹,花翎二品衔的刘凤纶等等。坐落在坡上之阳的老学堂,坡山的许多文人都曾在此求过学,少年的刘之待就是在此启蒙。一次闲暇,老师望着学堂边的小溪,欣然出联想考考学生“水自石中流出冷”学生面面相觑,“花从风里过来香”,刘之待不慌不忙应对,令老师赞叹不已。刘之待小时候看书一目十行,聪颖过人,一时名声大震,求字索文者络绎不绝,各地投奔坡上同他一起读书的接踵而至。指点书旨应督学试,大家拜读过之待原先写的文章个个过关。
在先生和父亲严格教导和熏陶下,敏而好学,博览经史。1583年,14岁的刘之待中秀才,1612年中乡士,1616年,中进士。据刘氏族谱记载,刘之待的第一场会试竟然与明代大文豪董其昌有关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