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舞(青田鱼灯舞) 编辑

浙江省青田县传统舞蹈

灯舞(青田鱼灯舞)灯舞(青田鱼灯舞)

灯舞(青田鱼灯舞),浙江省代表性的鱼灯类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浙江省青田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青田鱼灯舞是青田渔文化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曾将青田当地鱼灯中鱼的种类和数量加以发展,同时以大量阵图融入其间,由此形成带有军事操习风格的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的道具呈现出以田鱼为主的淡水鱼形象,舞蹈动作根据鱼的生活习性设计,演出时以锣、鼓、镲、钹等为伴奏乐器,演员包头巾、系腰带、扣护腕、打包腿,打扮得与古代武士相似。青田鱼灯舞再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鱼儿的习性,体现出青田人民对五谷丰登的期盼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求。

2008年6月7日,灯舞(青田鱼灯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灯舞(青田鱼灯舞)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遗产编号:Ⅲ-45

申报地区:浙江省青田县

历史渊源

编辑

青田鱼灯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草创时期、雏形时期、成型时期、成熟时期和辉煌时期。

草创时期

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

古时,青田先民在稻田中养鱼,收成时以鱼饭祭祀天地神明,形成“尝新饭”习俗,这是产生鱼灯的源泉。《青田县志》中有记载:“上元节市巷皆悬灯。”自唐朝置县以来,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青田先民都有在自家门口挂彩灯、贴对联的习俗。

到了南宋时期,挂鱼形灯的习俗在青田更加盛行,但当时的鱼灯还是鱼形的灯笼,尚未形成鱼灯舞,只是草创时期的青田鱼灯舞,可以视为青田鱼灯舞的起源。

雏形时期

元朝时期,鱼形灯笼已经演变为一种舞蹈,但没有队形和规定动作,更没有表现淡水鱼生活和习性动作的内容,均是即兴表演。

成型时期

青田鱼灯舞的成型与刘基的参与、整理、发展是有很大的关系。元朝末期,群雄竟起,青田南田人刘基建议朝廷派兵剿灭海盗方国珍。方国珍感到害怕,但又敬重刘基的才华和为人,于是派人以重金邀请刘基入伙,遭到刘基的拒绝。事后,刘基为防方国珍报复,在家乡暗地招募义兵,将军事十大阵图融入鱼灯舞,以舞鱼灯的形式操习兵阵,并设计舞虾和舞豚灯者模仿探子(侦察兵),可到处窜探。为了鼓舞士气,特在鱼灯舞行列中增置一盏三足的金蟾灯,以示蟾宫折桂,成功在望,同时也增加了灯舞人数和鱼灯盏数。

成熟时期

1952年,青田县文化馆聘请鹤城镇农业队张岩东为教练,挑选了一批青年农民和青田建筑公司工人,组成了工农鱼灯队。经过文化工作者和专家的培训,青田鱼灯舞改变了在村落、庭院中小舞小闹的原始格调,开始向规范化、艺术化方向发展,青田鱼灯舞从此进入成熟时期。

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

辉煌时期

1995年,浙江省文化厅在金华市举办“中国优秀民间广场舞蹈展演”,青田县文化部门以乡镇文化员为主要队员,组织了一支鱼灯队前往参演。演出虽然不是很出色,却激发了青田鱼灯舞重现光芒的热情,吹响了进入辉煌时期的号角。从此,青田鱼灯舞几乎每年都在全国性重大文化交流和庆典活动中亮相,成为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香饽饽”,也为青田县争得了许多荣誉。

舞蹈特色

编辑

表演形式

每逢喜庆节令,青田乡村的民众都要进行鱼灯舞表演。届时领队手举长柄大红珠,参演者各举鱼灯一盏,按举红珠者所吹哨子的指挥走出各种阵图。表演开始时多用“进门阵”,行进时以“编篱阵”为基本阵图,高潮时则分出“春鱼戏水”“夏鱼跳滩”“秋鱼恋浒”“冬鱼结龙”等阵图,最后以“鲤鱼跳龙门”结束。

艺术风格

青田鱼灯舞是扎根在青田乡土的山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与乡土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大风格。

淳朴的乡土民俗风格:民俗活动是青田鱼灯舞产生的母体、成长的摇篮、发展和壮大的载体;反过来,青田鱼灯舞是众多民俗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春节、元宵期间悬挂鱼灯、舞鱼灯等民俗活动,传递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独特的军事操习风格:青田鱼灯舞按照军事阵图不断变换队形,它首先以“进门阵”(单龙喷水)进场,变“进门阵二”(双龙喷水阵)包围“敌人”,再走“四角循”消灭“敌人,整套舞蹈具有鲜明的军事操习风格。

丰富的阵图变化风格:阵图的流动和变化俗称“走阵”,是青田鱼灯舞的主要表演方式,其阵图共有一百多种,通常带有鲜明的文化寓意,如“鲤鱼跳滩循”,外围四角是两鱼小跳跃相交,中间是两鱼高跃,双手将灯举高“派”过去相交,表示鲤鱼勇敢跳滩;又如“戏水阵”(即“春鱼嬉水”),表现鱼儿在春水中嬉戏的欢乐场面。

洒脱的人鱼合一风格:鱼是有灵性的,艺人操舞鱼灯,不能等同于一般的道具舞,必须赋予鱼灯以生命,把鱼灯舞活。因此,青田鱼灯舞艺人要把自己的精神融入鱼灯之中,做到人鱼合一。

动作特征

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

青田鱼灯舞主要模仿的是淡水鱼的习性动作,“春鱼戏水”时,舞者参照“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等阵式,演绎两鱼频频相交、时时“泛白”(具体动作为双手握住灯柄,小跑步,将鱼灯划向一侧,使鱼灯侧倒,鱼腹向上)、跳跃摇摆的情景。“夏鱼跳滩”时,外围舞者做小跳跃,中央舞者做大跳跃,互“派”(青田方言,即抡起并举过头顶,再向前劈过去。只有将灯“派”过去、“派”得圆,才能体现鱼灯翻滚的韵味)相交而过,演绎鱼群跃过湍急滩流的景象。“秋鱼恋浒”时,舞者均以弓箭步,将灯朝向中间侧身贴地“泛白”,做摇头摆尾之状,虾、豚二灯点缀其中,时嬉时闹。“鲤鱼跳龙门”是整个舞蹈的高潮,在鼓点声中,众鱼依次高越跳过由双珠组成的“龙门”,立即左右“泛白”,沉入水底。“冬鱼结龙”是高潮后的尾声,鱼儿抱团成群,沉入深潭,抵御严寒,寓意不管能否跳过龙门,族人都要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人员配置

青田鱼灯队一般有单珠和双珠两种,单珠领队的队伍人数为奇数,以十五人、十七人、十九人、二十人为一队;双珠领队的队伍人数为偶数,以十六人、十八人、二十人、二十二人为一队。有些鱼灯队少于或多于这些人数,也有单珠领偶数或双珠领奇数为一队的。总之,因各地情况不同,青田鱼灯队在人数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固定的模式。

青田鱼灯舞表演时,以长柄红珠为领队,队列中龙头鱼身的红鲤鱼称为“龙鱼”(也称“头鱼”)。奇数队有两条“头鱼”,偶数队有两条“头鱼”、两条“二鱼”。“头鱼”紧跟领队的红珠,“二鱼”紧跟“头鱼”,“二鱼”后面依次跟着鲪鱼、鲢鱼、草鱼、鲫鱼、田鱼、塘鱼、石斑鱼、膂甲鱼、金鱼、青龙鱼、滩婆、虾、河豚、金蟾、蟹,后来,金蟾和蟹已不常见。

表演道具

青田鱼灯舞的主要表演道具为鱼灯,青田鱼灯多模仿江河溪涧中鲫鱼、草鱼、鲢鱼、塘鱼等淡水鱼类制成,鱼灯主要用杉木作灯柄,竹篾扎骨架,皮纸糊鱼身,彩纸贴鱼鳞。整个鱼灯着色大胆,色彩以金红翠绿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青田鱼灯舞的阵图风格特色鲜明,对其他舞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青田百鸟灯、百兽灯、龙凤灯、走马灯等传统民间灯舞艺术就从青田鱼灯舞中吸收了部分舞蹈阵图,如“四角循”“剪刀阵”“双龙喷水”“单龙喷水”“烧香阵”“跳龙门”等。

传承状况

在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青田鱼灯舞开始走向衰落,表演技艺、道具制作、音乐伴奏等方面的人才日渐减少,急需保护。

青田鱼灯舞

传承人物

郭秉强,男,汉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灯舞(青田鱼灯舞),浙江省青田县申报。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获得“灯舞(青田鱼灯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活动

1999年,青田鱼灯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联欢晚会”以及“首都国庆游园演出”活动中进行了表演。

2003年,青田鱼灯舞赴西班牙参加了“中西建交30周年暨青田民间艺术节”演出。

2008年,青田鱼灯舞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天安门广场文化活动区演出。

2010年,青田鱼灯舞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浙江周“潮涌浙江”民间艺术展演。

2011年,青田鱼灯舞参加了中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演出。

2015年6月8日,在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庆祝活动中,11位意大利青年表演了青田鱼灯舞。

荣誉表彰

2000年,青田鱼灯舞获得“浙江省广场文化艺术节暨全省广场民间舞蹈大赛”金奖。

2004年,青田鱼灯舞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和中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