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浦江板凳龙) 编辑

浙江省浦江县传统舞蹈

龙舞(浦江板凳龙)龙舞(浦江板凳龙)

龙舞(浦江板凳龙),浙江省浦江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浦江板凳龙是一种汉族民俗舞蹈,是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盛行于浦江县乡村,流传于江南沿海各地。综观浦江板凳龙的传承发展,唐代为其孕育期,宋、元为其成熟期,明、清为其鼎盛期;改革开放以后,为其弘扬传承期。一条浦江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游动起来的龙舞兼有粗犷、细腻、奔放、严整的风格。

2006年5月20日,龙舞(浦江板凳龙)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4。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龙舞(浦江板凳龙)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浙江省浦江县

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编号:Ⅲ-4

历史渊源

编辑

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

据浦江白马镇夏张村张姓族谱载,自唐朝始,“龙腾灯舞闹元宵”便成了浦江民间的习俗,《浦江县志》中称之为“灯节”。

唐代,是浦江板凳龙的孕育期。唐朝时浦江商业兴盛,“龙腾登舞闹元宵”在《浦江县志》中就有记载,百姓借助于龙灯抒发美好愿望,寄托精神信仰。

宋元时期,是浦江板凳龙的成熟期。浦江灯会繁荣,典型代表为虞宅村的龙灯和下金村的龙殿灯,制作工艺精湛。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浦江板凳龙也步入了鼎盛期,主要灯种有:后溪村人物灯、七里村酒坛灯、东明村蓬灯、溪东村托盘灯、白光华村贾氏花灯。

文化大革命时期,板凳龙被列为“四旧”,但并没有完全“破”掉。

改革开放后,浦江板凳龙以更新颖的形式、更健康的内容成为春节、元宵灯节庆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舞蹈特色

编辑

表演形式

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

浦江板凳龙活动通常都是在正月里举行,此时村民有较多闲暇时间能集合到一起舞龙。板凳龙凡出灯,前必有仪仗队开路,后定有什锦班压阵,铳声阵阵,龙虎大旗飞舞,一排排执事整齐有序。

浦江板凳龙每年都要到附近同姓的村子串演,龙虎旗、云锣开道,所到之处均以火炮、香烛迎送。除了到各村的祠堂、厅堂祭拜外,一些人家为求平安、求发财、求子,也将龙头请到自家门前祭拜,并送以红包、馒头。求子的还要在龙头上摘一小球挂于床前,一旦求子求成,一般在第二年还要分馒头致谢。

表演阵式

浦江板凳龙表演阵式有一字长龙、大地回春、青龙脱衣等迎法,较为精彩的表演为迎灯尾一俗称“摔尾巴”。迎灯尾的灯手要邀几位好友壮汉的灯串到尾巴附近,用来保护灯尾,以不让灯尾摔破。迎灯的人要以不摔破灯尾为胜,观灯的人却以摔破灯尾为乐。如灯尾摔倒时,会有人高声喝彩,并说“拣到了元宝,你今年运气好,要发财。”

每逢节日或重大庆典兴灯,以麦饼团、剪刀箍、甩尾巴为主要表演阵式。

浦江板凳龙串灯表演,看起来运动缓慢,实际上很是惊险。龙头在中心处做一个旋转,龙尾就要飞奔几十米,并且是加速运动,否则人就有可能被灯队甩出,为此负责龙尾的人通常是由村里较勇敢的年轻人担任。

道具构造

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

从构造上看,浦江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根据龙头造型,可分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类别。因凳板(龙身)上的设置造型不同,亦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十一种不同的形态。

板凳龙根据龙头造型分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龙头下托木板,以竹篾扎成,高2米余,长约4米,外面裱上绵纸,再绘上色彩鲜艳的龙鳞、云脚,龙头前有一龙珠,写有“五谷丰登”或“风调雨顺”等字样。龙身由木板连缀而成,一节称一旗,一般按户或按丁(家中男子)由各家制作,而龙头、龙尾由村里制作。在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根木棍由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替代龙体)。由于每只花灯都按个人的喜好所画,因此花灯的图案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若晚上迎龙灯,每旗龙身都会点上红色蜡烛。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历史价值

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

浦江板凳龙保留了中华儿女信仰龙的传统民间文化,汲取了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传承了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浦江板凳龙展现的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群体舞蹈场景,以群众性、惊险性、艺术性、喜庆性为主要特点,具有民俗研究、历史考辨及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价值。

社会价值

浦江板凳龙是一项流传了很久的传统文化活动,要让龙尽现飒爽英姿,需要村民们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这些文化活动调动了百姓的智慧,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传承状况

时代变迁所造成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浦江板凳龙,使它的传承陷入窘境,亟待抢救与保护。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浦江县文化馆获得“龙舞(浦江板凳龙)”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予以公示,2022年保护单位更名为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龙舞(浦江板凳龙)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活动

浦江板凳龙浦江板凳龙

2007年3月1日,临近元宵节,浙江省浦江县15个乡镇的66条板凳龙开始在各个乡村中舞动起来,迎接元宵节。

2015年3月5日晚上,“板凳龙”在浙江省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村准时起灯。

2018年3月1日,金华浦江县东街开街仪式暨“两美浦江”全国摄影大赛启动仪式举行,城东板凳龙等11支民间艺术表演队参加了踩街表演。

文化轶事

编辑

历史上浦江板凳龙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浦江遇上了史无前例的干旱,人们诚心祈雨无果。此事被东海的一条水龙得知,它不顾一切,为当地施雨,人们得到了解救。可水龙因违反了天规,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百姓将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后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了。

下一篇 朱炳仁

上一篇 滚灯(海盐滚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