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屏 编辑
孔雀屏,女,粤剧旦角。被称为“万能旦后”。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应工粤剧花旦。先后在广州“胜寿年”、“大利年”、“非凡响”、“红鹰”等剧团演戏,从1957年起在湛江工作,历任湛江市粤剧团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副主席等职。
本名:孔雀屏
民族:汉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2006年5月5日
代表作品:悦诚龙母、李双双
职业:演员
主要成就:1987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1991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荣获湛江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及湛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
别名:万能旦后
孔雀屏,1947年从艺,师承林超群,工粤剧小旦。历任广州胜寿年学员,广州大利年、非凡响、红鹰剧团演员,1957年开始在湛江工作,1976年——1985年任湛江地区粤剧团团长,1985年始任湛江粤剧团团长。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有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1987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尖子演员,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3年荣获湛江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一等奖及湛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1994年创办小孔雀粤剧团,该团创办以来,多次应邀赴美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并在羊城国际粤剧节、广东省首届、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历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剧协第七届主席团成员、副主席。
孔雀屏去粤西,可以说是1957年广州粤剧界的一件“奇事”。孔雀屏正值妙龄,是最红的太阳升粤剧团里的台柱之一。为了自己事业的发展,她曾考虑“跳槽” 到羊城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在太阳升,我是第二花旦,只有十七八岁的年纪,要么演罗家宝的妈、要么演林小群的丫鬟,自己总觉得还想上个台阶。”
可是,在等待工作交接时,当时湛江地区粤剧团的老团长找上门,央求孔雀屏支持他们三个月——当时粤西的粤剧演员纷纷往广州跑,情况十分困难。心软的孔雀屏只好答应,走到阳江,就想打退堂鼓了,她担心自己会禁不住观众那殷切的目光和掌声,走不回来。果然,孔雀屏彻底被粤西观众的热情所征服。一到演出,锣鼓未敲,露天广场上就已经等着上万名观众了;山区的夜晚,山民们点着火把步行几十里来看演出,那蜿蜒在山岭间的“火龙”为孔雀屏点燃了事业的新希望。
她思量再三,毅然决定留下来。留在湛江,执拗的孔雀屏又干了一件“奇事”——三次要求“减薪”。初到湛江,孔雀屏每月工资是600元。当时,1毛钱能买3 个鸡蛋,而湛江粤剧团的老演员月工资也不过90元,孔雀屏坐不住了。她把降工资作为留下来的条件提出来,要求降到200元,几经商量定为400元;一年后,她在地区大会上作为先进代表发言时公开要求减薪至100元。最后,她的月工资降到了140元。
此后的40多年,孔雀屏足迹踏遍粤西大地,她成为红土地上无人不知的“雀姐”、“孔老板”。孔雀屏戏路极广,除擅演青衣行当剧目外,以刀马旦、泼辣旦应工的剧目也驾驭自如,戏行中人称“万能旦后”。她扮演的“龙母”、大脚“马娘娘”、“李双双”都令人难忘。
1960年首次公演粤剧《悦诚龙母》,饰演粤剧《李双双》等主要角色。偏处粤西,孔雀屏却荣幸地三次见到周恩来总理,这让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1960 年,孔雀屏在湛江演出反映抗击法国殖民者的《寸金桥》,周总理大为欣赏。临上飞机离开广东之前,总理还说:“此戏可与电影《林则徐》媲美,如果能把时间压缩到两个半小时(当时的粤剧都是三小时一出),我还想再看一次!”没过几年,孔雀屏参加全国农村优秀剧目展演,周总理又在广州观看了她演出的粤剧版《李双双》。第二天在羊城宾馆接见演员时,总理一眼认出了孔雀屏这位南国“李双双”,笑着说:“电影里的北方李双双是边擀面条边和丈夫拌嘴,你改成边搓汤圆边吵架,很有南方的生活气息,改得好啊!”
由于年迈,孔雀屏渐渐地淡出舞台,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粤剧人才上。为了湛江粤剧事业的兴旺,10多年来,孔雀屏就像孔雀妈妈哺育小孔雀一样,呕心沥血抚育一代代小孔雀茁壮成长。通过办班培训、与艺术学校联合办学、以团带班、以师带徒等方式培养了300多名青少年粤剧演员。“小孔雀”已名扬广东全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粤剧团或曲艺社均有“小孔雀”培训出来的学员。小孔雀培训班两次参加广东省粤剧演艺大赛和广州羊城国际粤剧节、两度赴香港参加香港国际儿童艺术节。1998年,梁小明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获银奖第一;2002年梁小明、莫燕云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获金奖,王惠玲获银奖,梁小飞、符康清等获铜奖。著名粤剧演员彭炽权曾打趣地说,有粤剧团的地方,都有湛江人,以后,会说湛江话的,才是正宗粤剧了。尽管彭炽权是一句玩笑,但说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湛江粤剧人才辈出。而这一切,都与孔雀屏作出的贡献分不开。
孔雀屏从艺50余载,为湛江粤剧事业,足迹踏遍粤西大地的山山水水,从北部湾畔到雷州半岛,从工矿到山村,从港口渔村到部队军营,她深深地扎根在红土大地,把粤剧艺术无私地奉献给人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事渐高的孔雀屏慢慢淡出舞台,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粤剧衰微了”、“后继无人了”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孔雀屏又坐不住了。孔雀屏和一位来自北方的武功技艺老师商讨,尝试用强化、短期培训学员的方法,先打好武功基础,经过筛选、观察,优者留用。消息传开,湛江附近乡镇有不少乡亲携同儿女前来面试。仅仅七个月后,二十多个“小不点”们首次来到羊城参加国际粤剧节,筋斗多高、多难也难不住他们,举座沸腾。十多年来,通过办班培训、以团带班、以师带徒等方式,孔雀屏的小孔雀培训班先后培养了400多名青少年粤剧演员。
有人说,孔雀屏是借粤剧之力为粤西的穷孩子建起了一个“希望工程”。她的“小孔雀”,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困难家庭,只要是身形、长相能过得去,孔雀屏都敞开大门,把他们从饥饿、辍学的边缘拉回来,管吃管穿,教文化授技艺。孔雀屏带着大团——湛江粤剧团,拼命演出支撑开销。孩子们长得快,戏装常常要随之更新,为了节约开支,孔雀屏每次到广州都忙着跑布料市场,在灰尘满天的仓库里翻寻最价廉物美的布匹,所有戏装头饰都是由她巧手缝制。
2006年4月27日,农历丙戌年三月三十日,晚:陈绍基、朱小丹看望孔雀屏
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小丹等领导前往南方医院,看望粤剧名家、湛江粤剧团团长孔雀屏女士。他们还代表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和省委宣传部送上慰问金,感谢她长期以来对粤剧事业的突出贡献。
陈绍基对躺在病床上的孔雀屏说:“几十年来,你扎根湛江,培养出无数粤剧新秀,我们非常感谢你。现在,你成功地做了一次手术,又过了一关,我们希望你坚定信心、好好休息、早日康复!”朱小丹转身对湛江粤剧团的演员们说:“孔雀屏团长把你们当成她自己的孩子,你们要多来看看她。”
逝世:2006年5月5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八日,22时50分,享年72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