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谢毅谢毅

谢毅,女,1967年07月23日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谢毅于1984年从阜阳一中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担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年获得国际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2015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同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

谢毅主要从事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理论和性能,以及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及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的研究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谢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阜阳市

出生日期:1967年7月23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15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籍贯:安徽安庆

性别:女

人物经历

编辑

谢毅

1967年07月23日,谢毅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市,原籍安徽安庆。

1978年,考入阜阳一中初中部,初中三年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

1981年,从阜阳一中初中部考入本校高中部一年级三班 。

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 。

198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

谢毅 获奖

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师从钱逸泰院士。

1996年5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6年11月—1998年11月)、教授(1998年11月—)、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4月—)。

1997年9月,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7月,从美国回到中国;11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

1999年,博士论文《纳米材料的溶剂加压热合成、结构及性能》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003年,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也是截至2016年基金委化学部唯一一位女性担任的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9年1月—2013年11月,担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 。

2013年12月,45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年增选的新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2015年3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2017年6月,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上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毅

谢毅的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及性质;新的无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实现 。

谢毅提出了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有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 (1996,第一作者),这方面的工作入选了无机专业教科书,该系列工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

谢毅注重从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的内在特征结构为导向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同时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策略来构筑三维组装结构,该系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谢毅提出了利用无机固体中丰富的相变行为和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这两种新思路来实现电声输运的同时优化,获得了高转化效率的新热电材料,这大大区别于国际上通常采用纳米化降低热导的方法来提高热电效率,相关工作在《美国化学会志》上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

谢毅课题组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领域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这类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进而揭示了半导体二维超薄结构的精细结构、电子结构与热电、光电基本性能之间的调控规律,该系列工作发表了3篇《自然·通讯》和十几篇《美国化学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论文,还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著名综述刊物《化学评论综述》撰写了2篇指导性评述,这部分工作使她们小组成为目前国际上在该领域持续活跃的几个主要研究小组之一。

学术论著

截止到2016年,谢毅已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0篇,包括Nature, Nature Commun. (6),J.Am. Chem. Soc.(23)、Angew. Chem. Int. Ed. (20)、Adv. Mater.(17), Acc. Chem. Res. (2)和Chem. Soc. Rev (4)。SCI引用超过18000次,通讯作者统计的H因子76。

Photothermal-Assisted Solution-Phas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bmicroscale Tubes, Rods, Shuttles and Urchin-like Assembly of Single-Crystalline Trigonal Selenium.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 2571

Synthesis of New-phased VOOH Hollow “Dandel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ies.Adv Mater, 2006, 18, 1727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of Novel Porous Spongy-Like Ni3S2 Nanostructures on Nickel Foils.Chem. Eur. J, 2006, 12, 2337

Facile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Property of Porous Tin Dioxide Nanostructures.J. Phys. Chem. B, 2006, 110,15152

Biomolecule-Assisted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of Bi2S3 Flower-Like Patterns with Well-aligned Nanorods.J. Phys. Chem. B 2006, 45, 8978

Defect-Rich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with Additional Active Edge Sites for Enhanced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Adv. Mater. 2013, 25, 5807–5813

Layer-by-layer β-Ni(OH)2-graphene nanohybrids for ultraflexible all-solid-state thin-film supercapacitor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Nano Energy 2013 , 2 , 65-74

Ambient rutile VO2(R) hollow hierarchitectures with rich grain boundaries from new-state nsutite-type VO2, displaying enhanced hydrogen adsorption behavior.Phys. Chem. Chem. Phys., 2012, 14, 4810-4816

Controllable Disorder Engineering in Oxygen-Incorporated MoS2 Ultrathin Nanoshee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J. Am. Chem. Soc., 2013, 135, 17881–17888.

Recent advances in free-standing two-dimensional crystals with atomic thickness design, assembly and transfer strategies.Chem. Soc. Rev., 2013, 42, 8187-8199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谢毅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每个学期都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固体化学》 。

指导学生

截止到2017年7月,谢毅已经培养了60多名博士。指导的博士生熊宇杰(2005年)、张兵(2008)、长征(2009)、张晓东(2015年)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99年至2019年期间,谢毅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毕业时间

论文题目

作者

学位

2019年

二维纳米薄片表面精细调控实现增强的光/电催化性质

黄鹏

博士

2019年

三元硫属化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在能量转换中的应用

李坤

博士

2019年

几种低维三元硫属化合物单晶的电子结构研究

白巍

博士

2019年

二维超薄氧族化合物在光催化CO2转化中的应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李小东

博士

2019年

超薄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的设计及其在新能转化中的应用

徐嘉麒

博士

2019年

二维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及其在H2O分解和CO2固定方面的应用

陈石穿

博士

2019年

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磁电输运行为研究

彭晶

博士

2019年

基于结构调控的多元低维半导体光、电行为优化研究

邵伟

博士

2019年

二维金属硫/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其光还原二氧化碳性能的研究

焦星辰

博士

2018年

无机固体材料自旋相关电输运行为及其电催化析氧应用

童赟

博士

2018年

表面原子尺度修饰二维纳米材料与催化应用

李晓

博士

2018年

表界面化学调控低维钴基材料电催化活性

陈鹏作

博士

2018年

二维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刘卡通

博士

2017年

掺杂二氧化钒相变机敏材料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研究

谭潇刚

博士

2017年

二维晶体的功能性设计及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

李双

博士

2017年

热电转换过程中基于缺陷工程的电声结构与电热输运行为调控

李周

博士

2017年

原子级厚二维结构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梁倞

博士

2017年

二维固体的电荷、自旋属性调控及其电解水应用

刘友文

博士

2016年

二维超薄纳米片电子结构的调控及其在新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雷风采

博士

2016年

二维功能性纳米材料的电学行为调制及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中的应用

卢秀利

博士

2016年

无机二维超薄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高山

博士

2016年

二氧化钒钠米带的关联电子态调控及其外场响应性研究

李泽军

博士

2016年

超薄二氧化钛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光还原CO2性能的研究

Shaista Qamar

博士

2015年

基于低维纳米材料的能量转换与存储器件的设计

胡鑫

博士

2015年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及其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的应用

包健

博士

2015年

低维功能固体的电声结构调制及其机敏特性研究

冯冯

博士

2015年

无机类石墨烯材料自旋和电学行为调控及其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徐坤

博士

2015年

二维纳米材料界面电荷分离策略及在太阳能转化中的应用

毕文团

博士

2015年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本征电学行为调控及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孙旭

博士

2014年

新型层状铋钒氧基化合物微纳结构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管航敏

博士

2014年

二维超薄卤氧化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管美丽

博士

2014年

二维晶体的功能导向性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谢俊峰

博士

2014年

分级结构半导体材料的绿色化学合成及其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

邓崇海

博士

2014年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梁琳

博士

2013年

3d过渡金属氧化物超薄纳米片的合成及其储能性质研究

朱金保

博士

2013年

原子级厚度二维晶体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张晓东

博士

2013年

硫属化合物量子点热电材料合成及其电热输运性质的协同调控

肖翀

博士

2012年

自组装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催化与智能响应方面的应用

吴建

博士

2012年

铋氧基化合物纳米阵列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周敏

博士

2012年

钒氧基化合物微纳结构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薛燕

博士

2012年

二氧化钒微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机敏特性的研究

刘良

博士

2011年

钒氧基化合物微纳结构的合成及其水溶液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徐杨

博士

2013年

钒氧化合物及其石墨烯复合纳米结构:合成与新性能

朱海鸥

博士

2013年

钒氧基化合物微纳结构的合成及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白亮飞

博士

2011年

功能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能源领域相关性质的研究

郑磊

博士

2011年

钒基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机敏性能的研究

孙永福

博士

2010年

纳米材料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对应构建方法及其物性研究

张淑东

博士

2010年

无机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

叶丽娜

博士

2008年

分级纳米结构的形貌合成及性质研究

赵宇

博士

2008年

金属氧化物和硒化物的三维多级微纳结构的化学合成与组装

李本侠

博士

2008年

扩散机制控制生长双金属纳米结构及性能研究

余快

硕士

2008年

微尺度碳/无机复合材料及氮化物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罗巍

博士

2007年

结构控制的无机纳米材料合成、表征及性能相关性研究

吴长征

博士

2008年

配位化学原理调控无机多级和空心微纳结构的合成及物性研究

吴正翠

博士

2007年

生物分子辅助合成硫化物纳米结构与性质研究

左凡

硕士

2007年

硫化物和硒微纳结构的溶液相合成及物性研究

张兵

博士

2007年

低维及多级无机纳米材料的低温液相合成与表征

姚震宇

博士

2007年

二氧化锡和硫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赵清锐

博士

2007年

TiO2空心纳米结构的液相合成及在光能转化中的应用

李晓旭

硕士

2007年

高分子模板法制备不同形貌镍和硫化镍及性能研究

尹兴

硕士

2007年

多孔氧化物微纳结构的制备与其机理研究

海霞

博士

2006年

Co,Ni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及机理研究

何伟

硕士

2006年

层状无机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与控制

高鹏

博士

2006年

咔唑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周虹屏

博士

2006年

形状可控的金属VIA族半导体的γ-射线辐射法合成

胡勇

博士

2005年

特殊形貌亚微米结构的溶液相化学合成与组装

侯宏卫

博士

2005年

ZnO和MnO2纳米结构的液相化学合成和同步组装

李正全

博士

2005年

新型非金属含氮材料及其纳米结构的化学合成与性质研究

郭奇勋

博士

2004年

高质量三方硒纳米线、带、网格结构的可控生长与机理研究

曹雪波

博士

2004年

微尺度无机材料的超声化学与溶剂热制备、表征及反应机理研究

郑秀文

博士

2004年

协同氮源法合成氮化物及其物相与形貌的控制研究

徐芬

博士

2004年

一维纳米结构的液相化学合成与同步组装

熊宇杰

博士

2004年

硫属化合物微晶的溶剂热生长及机理研究

朱丽英

博士

2004年

配合物-超分子模板法制备有序纳米结构及杂化纳米分子材料

张宣军

博士

2003年

GaP纳米材料的制备、热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研究

高善民

博士

2003年

无机物纳米管、棒和空球的制备、结构及形成机理研究

王新军

博士

2003年

含氧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及形貌控制研究

张旭

博士

2002年

贵金属和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研究

肖建平

博士

2001年

纳米材料的低温溶剂热合成和室温溶胶-凝胶法合成

苏慧兰

博士

2001年

软模板法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

蒋绪川

博士

2001年

低维硫化物纳米材料化学制备法的研究

陈萌

博士

2000年

溶剂热及超声化学法合成硫属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研究

李斌

博士

1999年

γ-射线辐射法制备纳米硫族化合物及其高分子复合材料

乔正平

博士

1999年

化学合成半导体纳米材料

严平

硕士

教育成果奖励

谢毅获得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6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以及200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

荣誉表彰

时间

奖项荣誉

参考资料

2017年5月

第四届Nano Research Award

——

2017年5月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中国科协、人社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2015年

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5年11月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2015年3月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欧莱雅集团

2015年1月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2014年10月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2013年12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年

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首位华人科学家)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2013年8月

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Fellow)

——

2006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欧莱雅(中国)

2003年

中国科学院-拜耳青年科学家奖

——

2002年

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

——

2002年

第五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2001年

中国科学院十大女杰称号

中国科学院

2001年

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青联

2000年

安徽省十佳女科技工作者

——

2000年

安徽省三八红旗手

——

1999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1999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

1997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跨世纪人才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任职

2003年—2004年

《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2003年1月—

《无机化学学报》编委

2006年1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委

2004年1月—2009年12月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

2005年7月—2007年9月

《Dalton Transactions》国际咨询编委会委员

2009年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

2009年3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6月—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副主编

2013年7月—

《Materials Horizons》顾问

2015年6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J. Am. Chem. Soc.》顾问编委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Angew. Chem. Int. Ed.》顾问编委

——

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

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编辑

谢毅在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潜力方面做出贡献 。(2015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评)

下一篇 孙永福

上一篇 电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