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鹞 编辑

鹰科鹞属鸟类

鹊鹞鹊鹞

鹊鹞(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鹰科、鹞属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重250-380克,体长42-48厘米。而两翼细长的鹞。体色比较独特,与其他鹞类不同,头部、颈部、背部和胸部均为黑色,尾上的覆羽为白色,尾羽为灰色,翅膀上有白斑,下胸部至尾下覆羽和腋羽为白色,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虹膜黄色,嘴黑色或暗铅蓝灰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蜡膜也为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橙黄色。

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灌丛和沼泽草地。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主要以小鸟、鼠类、林蛙、蜥蜴、蛇、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林缘和疏林中的灌丛、草地上捕食。繁殖期为5-7月份。分布于俄罗斯、中国、蒙古和朝鲜,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等地。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鹊鹞

拉丁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

别名:喜鹊鹞、喜鹊鹰、黑白尾鹞、花泽鵟

外文名:Pied Harri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隼形目

科:鹰科

属:鹞属

种:鹊鹞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今鸟亚纲

亚科:鹞亚科

亚种: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Pennant, 1769)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形态特征

编辑

鹊鹞雄鸟头、颈、背、肩、外侧6枚初级飞羽和中覆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大覆羽银灰色,内翈羽缘白色,翅上小覆羽白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具银灰色光泽尾上覆羽具灰褐色斑,尾羽银灰色沾褐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外侧尾羽先端和内侧羽缘灰白色。下体颏、喉至上胸与头、颈、背同为连成一体的黑色,下胸、腹、胁、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翅下覆羽和腋羽均为纯白色。

雌鸟上体暗褐色,头缀以棕白色羽缘,背和肩具窄的棕色羽缘;尾羽灰褐色,具黑褐色横斑;翅外侧飞羽暗褐色,具黑褐色斑纹和内翈基部白色,内侧飞羽灰褐色,具暗褐色横斑纹;初级覆羽灰褐色,其余覆羽褐色,具棕色端缘。下体污白色,具黑褐色纵纹。

幼鸟上体棕褐色,具黑色纵纹和棕色羽缘,头顶和后头黑褐色,羽缘棕黄色,后颈棕白色,具黑褐色纵纹;背、肩、腰和两翅覆羽暗褐色,具棕褐色或棕黄色羽缘;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具灰白色或淡棕色先端,尾上覆羽淡棕色或白色,具黑色横斑,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棕黄色,具4-5条黑褐色横斑,喉棕白色,具纤细的羽干纹;上喉具棕色皱颈领翎,胸棕褐色,羽缘棕黄色,腹、两胁和尾下覆羽及覆腿羽棕栗色,羽干纹栗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或暗铅蓝灰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蜡膜亦为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橙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250-346克,♀310-380克;体长♂420-480毫米,♀430-475毫米;嘴峰♂16-17毫米,♀17-18毫米;翅♂345-360毫米,♀347-369毫米;尾♂203-239毫米,♀215-241毫米;跗蹠♂73-87毫米,♀77-93毫米。(注:♂雄性;♀雌性)

鹊鹞

近种区别

编辑

鹊鹞

白腹鹞

体量

体重♂250-346克,♀310-380克;体长♂420-480毫米,♀430-475毫米

体重♂490~610克,♀642~780克;体长♂502~540毫米,♀550~594毫米

特征

体色比较独特,与其他鹞类不同,头部、颈部、背部和胸部均为黑色,尾上的覆羽为白色,尾羽为灰色,翅膀上有白斑,下胸部至尾下覆羽和腋羽为白色,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虹膜黄色,嘴黑色或暗铅蓝灰色,下嘴基部黄绿色,蜡膜也为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橙黄色

雄鸟头顶至上背白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上体黑褐色,具污灰白色斑点,外侧覆羽和飞羽银灰色,初级飞羽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银灰色,外侧尾羽内哃白色。下体近白色,微缀皮黄色,喉和胸具黑褐色纵纹。雌鸟暗褐色,头顶至后颈皮黄白色,具锈色纵纹;飞羽暗褐色,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内哃肉桂色。幼鸟暗褐色,头顶和喉皮黄白色

图片

鹊鹞鹊鹞

栖息环境

编辑

栖息和活动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草地、旷野、河谷、沼泽、林缘和林中路边灌丛和沼泽草地,繁殖期后有时也出没于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的草地和丛林中活动。

生活习性

编辑

鹊鹞在中国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其他地区为冬候鸟和旅鸟。迁到中国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离开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末至11月初。

常单独活动,多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空飞行,飞行时两翅上举成“V”字形,两翅不动,慢慢地飘浮在空中,时高时低地进行上下和向前的活动,并不时地抖动两翅和身体或者短暂地鼓动几下翅膀。上午和黄昏时为活动的高峰期,夜间在草丛中休息。平时叫声并不响亮,只有繁殖期才发出洪亮、尖锐的叫声,似“ki-ki-”。

主要以小鸟、鼠类、林蛙、蜥蜴、蛇、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常在林缘和疏林中的灌丛、草地上捕食。寻食方式主要是低空飞翔或长时间地飘浮在草地上面缓慢地移动,注视和搜寻地面的猎物,发现后则突然降下捕食。

分布范围

编辑

世界

繁殖地:俄罗斯(东亚区);

非繁殖地:中国香港和台湾省、印尼、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和越南;

旅鸟:韩国;

留鸟:孟加拉、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朝鲜、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泰国;

游荡(非繁殖地):文莱;

游荡:日本。

中国

分布于广东、澳门、陕西、河南、江西、上海、吉林、安徽、天津市、河北、重庆、甘肃、山西、江苏、四川、福建、湖南、浙江、贵州、台湾、辽宁、山东、北京市、内蒙、香港、广西、湖北、黑龙江、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

鹊鹞分布图 鹊鹞分布图

繁殖方式

编辑

繁殖期为5-7月份。进入繁殖地后,常成对在林缘和林间路旁的疏林及随丛和草甸上空进行求偶飞翔,雄鸟在空中作圆形的盘旋,然后不时地俯冲,奔向雌鸟,交尾则在地面上进行。5月初开始营巢。巢多置于疏林中灌丛草甸的塔头草墩上或地面上。巢呈浅盘状,由干苔草的草茎和草叶构成。巢外径为40-71厘米,内径17-40厘米,深4.8-5厘米。如果没有干扰,巢可以多年使用。每窝产卵4-5枚,卵的颜色为乳白色或淡绿色,通常没有斑点,偶尔被有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41-47毫米×32-36毫米,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如果雌鸟死亡,雄鸟则全部承担起孵卵任务。孵化期约3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共同抚养大约一个多月后才能离巢。

保护现状

编辑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

种群现状

据估计,鹊鹞全球种群数量大于平均10,000只(2001年),而在中国的种群规模估计为平均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平均1,000-10,000只迁徙个体。在俄罗斯有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约1,000-10,000只个体迁徙(2009年)。

趋势理由:由于湿地排水和农业扩张造成的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下降(2001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繁殖种群数量在20世纪下半叶显著下降,但由于休耕地面积的增加,种群数量正在逐渐恢复(Shokhrin等人,2020年)。Ganesh和Prashanth(2018年)记录了1985年至2015年期间在印度栖息地的各种物种(包括鹊鹞)越冬鹊鹞的总数在下降。

下一篇 猛隼

上一篇 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