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蛞蝓 编辑
蛞蝓,是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的一种软体动物。蛞蝓外表看起来像没有壳的蜗牛,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有细小的色线环绕;黏液无色。雌雄同体。蛞蝓常见种有野蛞蝓、双线嗜黏液蛞蝓、黄蛞蝓。蛞蝓广泛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生于潮湿阴暗的农田、野地里,白天潜伏、夜晚及雨天活动。蛞蝓主要寄生在草莓、甘蓝、花椰菜等植物的上面,以其叶片和果实为食。蛞蝓异体受精,亦可以同体受精繁殖,产卵期5~7月,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虫性成熟约55天。蛞蝓首载于《本经》,其味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破瘀通经、祛风等功效;主治痈疮肿毒、咽痛、经闭、脱肛等症状;特别是针对蜈蚣咬伤的伤口,极其有效。蛞蝓是一种有害动物,它直接取食,食用菌的原基和子实体咬成锯齿状,严重时破坏使子实体使其残缺不全,失去商品价值,并且经它爬行过的子实体,常留下一条白色或淡黄色黏质带痕,影响产品质量。
蛞蝓
常见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成虫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 ,体表暗灰色 或暗黑色 以及黄白色或灰红色 ;下边一对较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 ,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 。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雌雄同体 。蛞蝓 | 双线嗜黏蛞蝓 | |
---|---|---|
体量 | 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 | / |
特征 | 外表看起来像没有壳的蜗牛,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边缘卷起,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有细小的色线环绕;黏液无色。雌雄同体 | 蛞蝓无外壳,身体裸露。头部有触角2对,眼着生在第2对触角顶端。体背前段有外套膜,肌肉组织的腺体分泌粘液,爬行处留有白色发亮的痕迹 |
图片 | 蛞蝓 | 双线嗜黏蛞蝓 |
节律行为
蛞蝓对太阳光有明显的趋避性。日出时,蛞蝓迁移和爬行速度最快,每15分钟内蛞蝓移行65厘米,并迅速潜入阴暗处躲藏。在暗室内,不论白天夜晚都能进行活动取食。蛞蝓常在夜间开始活动,夜间23:00至3:00为蛞蝓活动取食高峰。从12月到来年3月,蛞蝓多潜伏在田埂裂缝及土块下湿土中越冬,天气转暖后又出来活动。越冬个体主要是性成熟的个体,其次是部分卵块及小蛞蝓。
觅食行为
蛞蝓是属于杂食性的动物,许多植物的叶花、果实、幼芽、茎、根等都可作为它们的食物。蛞蝓能食几十种植物。常食黄瓜、番茄、柿椒、白茱、油菜、菠菜、苋菜、马铃薯、蚕豆、豌豆、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植物。特别喜食幼嫩多汁的植物。但对多毛的植物如冬瓜叶、萝卜叶、茄子叶一般不食用,对具有挥发性气味的葱蒜韭菜、番茄叶等有趋避性。除绿色植物外,蛞蝓还喜食菌类和地衣。蛞蝓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取食腐烂的叶片,甚至取食自己的粪便和卵粒或纸张等。
生命力
在低温或食料缺乏时,蛞蝓通过不食不动来忍受饥饿,抵抗不良环境,以延续生命。蛞蝓在干泥土及干洗沙上,只能生存两天。在温度较高环境内,不论在湿泥土或湿洗沙上,蛞蝓只能耐饥7~10天。在湿润土壤上,蛞蝓耐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如当气温9.9℃时,在湿泥上,耐饥天数长达130天。
繁殖
蛞蝓的生殖系统是由两性腺、两性管、输精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子宫交接器等部分组成,其中乳白色的两性腺负责形成卵子和精子。两性腺在体后部,从两性腺向前分出细长螺旋状的两性管。在体前三分之一处两性管变粗成输精卵管。宽大的雌性管和狭窄的雄性管通过输精卵管的皱褶程度所区别。雌性管经子宫最后终止于生殖腔中。不同种的蛞蝓输精管最后终止的地方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蛞蝓都是异体受精、卵产于体外,如野蛞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直尿道亚目 Subinfraorder OrthurethraSuperfamily Achatinelloidea Gulick,1873
Superfamily Cochlicopoidea Pilsbry,1900
Superfamily Partuloidea Pilsbry,1900
蛹蜗牛超科 Superfamily Pupilloidea Turton1831
弯尿道亚目 Subinfraorder Sigmurethra
Superfamily Acavoidea Pilsbry,1895
非洲大蜗牛超科 Superfamily Achatinoidea Swainson,1840
Superfamily Aillyoidea Baker,1960
欧洲蛞蝓超科 Superfamily Arionoidea J.E. Gray in Turnton,1840
无盔蛞蝓超科 Superfamily Athoracophoroidea
无盔蛞蝓科 Family Athoracophoridae
Superfamily Orthalicoidea
Subfamily Bulimulinae
Superfamily Camaenoidea Pilsbry,1895
烟管蜗牛超科 Superfamily Clausilioidea Mörch,1864
Superfamily Dyakioidea Gude & Woodward,1921
Superfamily Gastrodontoidea Tryon,1866
苹果蜗牛超科 Superfamily Helicoidea Rafinesque,1815
Superfamily Helixarionoidea Bourguignat,1877
背盾蛞蝓超科 Superfamily Limacoidea Rafinesque,1815
Superfamily Oleacinoidea H. & A. Adams,1855
Superfamily Orthalicoidea Albers-Martens,1860 Superfamily Plectopylidoidea Moellendorf,1900
Superfamily Polygyroidea Pilsbry,1894
Superfamily Punctoidea Morse,1864
Superfamily Rhytidoidea Pilsbry,1893
彩釉蜗牛科Family Rhytididae
Superfamily Sagdidoidera Pilsbry,1895
Superfamily Staffordioidea Thiele,1931
扭蜗牛超科 Superfamily Streptaxoidea J.E. Gray,1806
Superfamily Strophocheiloidea Thiele,1926
Superfamily Parmacelloidea
Superfamily Zonitoidea Mörch,1864
粉红色品种
粉红色蛞蝓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直到2013年,生物分类学家才正式该物种归入红三角蛞蝓,将它命名为“Triboniophorus graeffi”。这种蛞蝓平时白天将身体掩埋在发霉树叶之下,有时夜晚会数百只爬出来吞食树上的霉菌和苔藓。
由于没有天敌,仅存在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死火山的巨大粉红蛞蝓,最大可长到20厘米长。然而这种生物却日益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或因山上的气温过高而灭绝。
据报导,这种粉红色的巨大蛞蝓仅存在于悉尼西北部500公里的卡帕塔山(Mount Kaputar),它们或因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被高温吞噬而面临灭绝的困境。
这种巨大粉红蛞蝓在2013年被新州科学委员会列入濒危生物保护名册,其起源可追溯到距今1.8亿年前的冈瓦那大陆时期。它们白天隐藏在树叶下,晚上觅食。
蛞蝓作为一种分布广且价格低廉的药用资源,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等医药史书中记载了蛞蝓的“味咸寒无毒,清热祛风,水肿解毒,破瘀通经治中风喝僻,筋脉免蛮,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蛞蝓对腹水型(ARS)肉瘤、Lewis肺癌、人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具有很好的疗效。既往研究表明,蛞蝓体内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蛞蝓多糖、单胺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在防治癌症、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中疗效显著。如蛞蝓糖蛋白提出多糖(LE-DZ)在体内外对肺腺癌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蛞蝓多糖能够抗乙型肝炎病毒等。
除上述作用外,蛞蝓还有免疫调节和抗菌等作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