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 编辑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

红螺红螺

红螺,又称称小皱岩螺、皱红螺,是新腹足目骨螺科红螺属软体动物。贝壳中等大,略呈卵方形;壳质坚厚,壳面有细而稍凸出的螺肋,肋上常形成一些翘起的皱褶,呈鳞片状;各螺层的中部和体螺层的上部扩张,形成明显的肩角,肩角上常有角状突起或短棘,上面常耸起一些皱褶和鳞片;贝壳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壳口大,内部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具放射状螺纹。外唇内缘具强的褶襞,边缘有浅的缺刻;内唇光滑,呈漏斗状,呈褐色。红螺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常见于东海和南海,国际上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波斯湾、南非及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幼贝多分布在低潮线附近岩石间;成贝多在低潮线以下数米深的海底生活,有时亦能钻入沙内生活,为肉食性的种类,喜食其他贝类、死鱼等,为贝类养殖的敌害。红螺产卵期的起止略有差异,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变化,产卵期为6-8月,一年繁殖一次,产卵量为20-120万粒。寿命约4年。红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螺类。红螺壳肉可入药,味甘、性,归肝经,可清热明目;壳味咸、性寒,归脾、胃、肺经,可制酸止痛、化痰消积、镇肝息风。红螺肉营养丰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贝壳可制作烟具和其他小工艺品。

简介

编辑
红螺贝壳大,高达11厘米,宽 9厘米。壳极坚厚。壳顶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高的1/5~l/4。

螺图片集萃

红螺的贝壳呈球状,壳质坚厚,表面生有肋纹及棘突。壳口内面很光滑,呈橘红色,所以便获得了红螺的名称。

红螺除了肉可以食用之外,贝壳也很有用。贝雕厂用它制作的烟具或其他小工艺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初来海边的人们很喜欢找几个红螺贝壳作纪念品。

形态特征

编辑

红螺红螺

体螺层极膨大,螺层有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条具有结节突起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椭圆形,大而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一边。螺面黄褐色`,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与红螺相近的许多螺类,通称骨螺,它们的贝壳长得稀奇古怪:有的前沟特别长,像个伸长的鸟嘴;有的贝壳表面长着许多瘤状突起;有的长有长棘或刺,真是奇形怪状无所不有。它们的贝壳虽然没有宝贝、芋螺等的鲜艳多彩,但也是人们很喜欢收藏的种类。

种类

编辑

药用价值

编辑
【药用来】骨螺科动物红螺Rapanabezoar(Linnaeus)的贝壳。

【性状鉴别要点】与脉红螺相近似。高约7.7cm,宽约5.8cm。壳面刻有细密而稍凸出的螺肋,其上被密集的生长纹划成鳞片状。肩角上生有短的棘状突起,在体螺层的上部则形成翘起的游离状褶襞。壳面黄褐色,壳口淡黄或红黄色(图46~47)。

【功效】传统医学认为具有消痰软坚,熄风镇静,制酸止痛。

适宜人群

编辑

红螺(图4)红螺(图4)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适宜癌症,干燥综合征者食用;也适宜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食物相克

编辑
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容易导致腹泻。

产品吃法

编辑

红螺(图5)红螺(图5)

1.螺肉可爆、炒、烧、氽汤、打卤、或水煮后佐以姜、醋、酱油食用

2.食用螺类应烧煮10分钟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虫感染

3.海螺脑神经分泌的物质会引起食物中毒,食用前需去掉头部。

次品鉴别

1.散发异味表明处理不当,肉质腐败

2.海螺足脱离表明海螺在加工前已死亡

3.内脏存留表明处理不当

4.冰水中浸泡过久或使用多磷酸钠,会造成含水量过高,肉质变软,以及细菌计数过高,产品质量下降

海螺乐器制作

编辑

红螺(图6)红螺(图6)

历史悠久,自古为佛教法器之一。源于印度、东南亚诸国,随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经典多有记载,鸠摩罗什(343年—413年)译《妙法莲花经》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求那跋陀罗(394年—468年)译《大法鼓经》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传入西藏后,在寺院中即使用了海螺。南北朝时,海螺已在中国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北魏时期(386年—534年)云岗石窟雕刻中已有吹螺的伎乐形像。隋唐时期,海螺用于九、十部乐的西凉、龟兹、天竺、扶南、高丽诸乐中。《旧唐书·音乐志》载:“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骠国(今缅甸)所献乐器有玉螺,所献乐曲大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骠国乐》诗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之句。宋代陈《乐书》“梵贝”条有:“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乐用之以和铜钹,释氏所谓法螺。”明代王圻《三才图会》:“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盖仿佛于笳而为之者。”海螺除在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还用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劳动和娱乐生活中。据西藏古代文献记载,当筒钦尚未出现以前,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为主要吹奏乐器的,后来,筒钦便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仅用于诵经间歇时演奏和羌姆表演。

红螺(图7)红螺(图7)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一般全长2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圆锥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两端钻孔、穿以细皮绳,平时不吹奏时可斜挂于胸前或腋下。海螺装饰较为精美,一般多镶嵌铜或银片为饰,显得分外庄重和美观。不仅制成金属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镶以铜或银片,制成翅形的装饰物,在翅尾还缀有圆环,系以丝穗或彩绸为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珍藏的一支银翅法螺,全长57.7厘米,翅长38.2厘米、翅宽23厘米,吹嘴长11厘米、直径4.2厘米、孔径1.8厘米,堪称法螺之最。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传为元代皇帝钦赐。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海螺多支,螺体多为白色,带有棕色、黄色条纹或斑纹,全长30厘米左右,螺口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径14厘米~16厘米、短径4厘米~11厘米。其中有一支极为珍贵的清代贝,全长35厘米,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然生长的清白色海螺,镶嵌以铜制吹嘴,螺身镶嵌翅形铜片为饰,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有“乾隆御制”四字。这些海螺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海螺乐器海螺乐器

吹奏时,左手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发音作呜呜声。每支海螺可发出一个基本稳定的长音,因螺身大小不同,发出的音高也各异,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一组之间。海螺的音色与螺纹的粗细和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螺纹细、少者音色较明亮,反之音色较深厚。除作为法器用于佛教寺院外,在藏区尼姑庵里,要用吹贝祭奠死者。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在浙东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民间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众聚会。

用海螺听大海的声音

浪漫的说法。科学的解释是,贝壳的结构使它依靠共振放大了环境中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比如人体血液流动的声音。所以把贝壳放在耳边,你听到的多半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血液沸腾的声音。

食物营养成分

编辑

食物名称红螺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19 千卡
蛋白质20.2 g
脂肪0.9 g
胆固醇177 mg
饱和脂肪酸0.2 g
多不饱和脂肪酸0.3 g
单不饱和脂肪酸0.1 g
碳水化合物7.6 g
220 mg
191 mg
152 mg
179 mg
539 mg
0.34 mg
5.3 mg
0.05 mg
3.34 mg
74.8 μg
维生素A50 μg
维生素B2(核黄素)0.46 mg
烟酸(烟酰胺)0.2 mg
维生素E20.7 mg
展开

下一篇 东风螺

上一篇 香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