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苓多孔菌 编辑
猪苓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 )是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真菌。埋生于地下,呈现不规则块状,菌核表面有白色、灰色和黑色,菌核分为表皮和髓质,髓质由菌丝黏连交织而成,菌核表皮细胞趋于木质化,子实体由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组成,菌盖白色圆形,中部脐状,有淡黄色的纤维层鳞片状,呈放射状,触摸有软毛绒感觉。子实体的大小与隐生在地下的菌核大小有关。担短棒状,光滑透明无色,顶生四孢子。孢子卵圆形,光滑无色。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斜坡山区,于半阴半阳坡地野生林中,在落叶与杂质没有规律的浅层土下生长,喜欢凉区潮湿的野生森林。
猪苓多孔菌性甘,味淡、平。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菌等作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无危(LC)。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猪苓多孔菌
拉丁学名: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
别名:猪苓多孔菌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
纲:层菌纲
目:非褶菌目
科:多孔菌科
属:多孔菌属
种:猪苓多孔菌
命名者及年代: (Pers.) Fr. ,1821
菌核:菌核是由菌丝聚集形成的一种球状共生体,多年生,埋生于地下,呈现不规则块状,一般直径3-15cm,菌核表面有白色、灰色和黑色3种,实际上它们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白苓也就是新苓,含水分较多,质地软,微量物很少。灰苓表皮土黄色,光泽灰暗,质地松柔,有一定韧性和弹性,横切面白色。黑苓表皮黑色,质地密有韧性和弹性,横切面白色或土黄色。菌核分为表皮和髓质,髓质由菌丝黏连交织而成,内含晶细胞。菌核表皮细胞趋于木质化,以保持水分和防止有害微生物侵染。2.
子实体:子实体由生殖菌丝、骨架菌丝和联络菌丝组成,多发生于夏秋季(7-9月)。菌盖白色圆形,直径1-5厘米,中部脐状,有淡黄色的纤维层鳞片状,呈放射状,无环纹,触摸有软毛绒感觉。菌管长2-3厘米,管口圆形或多角形,管口面白色或浅黄色。子实体的大小与隐生在地下的菌核大小有关。猪苓多孔菌的生殖菌丝具有繁殖和分化菌丝、组织、聚合菌丝的功能,在子实体各部位均有分布。骨架菌丝不分枝,连续的厚壁菌丝由3层组成,多分布于菌盖中。联络菌丝在子实体中最多,液泡化,产生新生物。3.
担子及担孢子:生殖菌丝产生担子,担子产生小梗,小梗上形成担孢子。脱离小梗的担孢子呈椭圆形,脐部扁平,基部仍附有部分小梗的胞壁,弹射孢子后的小梗顶端隆起。担子短棒状,(17.0-21.5)微米×(5.6-8.0)微米,光滑透明无色,顶生四孢子。孢子卵圆形,(7.0-10.0)微米×(3.0-4.2)微米,光滑无色。 猪苓多孔菌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生长在海拔500-1500米斜坡山区,于半阴半阳坡地野生林中,在落叶与杂质没有规律的浅层土下生长,喜欢凉区潮湿的野生森林。
猪苓多孔菌
培养菌枝:选择直径在1-2厘米的、具有阔叶的树枝条,或利用砍伐菌材的过程中留下的枝条作为猪苓多孔菌的菌枝培养资源。猪苓多孔菌的菌枝对季节的要求较低,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3-8月份栽培猪苓多孔菌菌枝最佳。在东北地区,可结合地区的气候情况,在每年的4-6月份进行菌枝栽培,将树枝上的树叶和细枝去掉,将其浸泡在0.25%的硝酸铵溶液中,浸泡10分钟,便于后期的生长。在地表开挖宽度为60厘米、深度为30厘米的坑,在坑底平铺1层树叶、2层树枝、1层腐质物;选择无杂菌的菌枝,将其摆放在树枝上,然后再覆土,在土表面摆放2层树枝,一共培养6-7层的菌枝,控制最上层的覆土厚度为6-10厘米,控制培养时间为40天左右。 2.
培养菌材与菌床: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菌材及菌床,选择阔叶树枝进行密环菌的培养,并尽量选择木质、坚硬的壳斗科植物,比如有:板栗树树枝。要选择直径5-10厘米长度为40-60厘米的树枝,在树枝上每隔5厘米就砍出一道口,将树皮砍透。其次栽培菌材时,要控制坑深为50-60厘米,直径可结合菌材的栽培数量确定。一般每坑为100-200根。要在每年的6-8月份制作菌床,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坑的底部平铺一层较薄的树叶层,摆放新鲜的树枝,控制树枝数量为3-5根/坑,新鲜树枝之间的菌材控制为2-3段。 3.
科学选种:要选择良好的猪苓多孔菌品种进行栽培,要根据颜色、质感、菌丝颜色等挑选出良好的猪苓多孔菌菌核,保证为灰褐色、富有弹性、按压能够微微回弹、菌丝呈现白色;若栽种后发生腐烂,则不能够作种,且黑色的猪苓多孔菌生殖能力较差,也不能做种。 4.
栽培时间:可以结合猪苓多孔菌的具体特性,在每年的4-5月份,解冻之后或当年的封冻前进行栽培。一般情况下,当土壤中深度5厘米处的温度在8-9℃时,猪苓多孔菌开始生长;当温度在15-20℃时,猪苓多孔菌的生长状态最佳;当温度在25-30℃时,猪苓多孔菌的菌丝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时期。 5.
伴栽与固定:⑴菌材伴栽,农业人员要先挖穴,控制穴的深度为40厘米,长度为50厘米,在穴的内部铺垫一层树叶,并且放入3根已经培养好的菌材,在每个菌材中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2-3厘米,还要将菌核放置在穴内菌材密环菌生长最旺盛的地方;利用树叶覆盖菌材,填充菌材孔隙,依照方法覆盖土层,控制最上方的土层覆盖厚度为10厘米。⑵固定菌材栽培,要挖开已经培养好的猪苓多孔菌菌床,拿下最上层的菌棒,保证下层的菌材不动,在菌材中间接入菌核,利用树叶填满菌材之间的间隙,然后依法覆盖,控制上方土层厚度为10厘米。 6.
采收加工:猪苓多孔菌是属于多年生作物,一般情况下,不会在1-2年内高产,第3年开始才是繁殖的旺盛时期。在采收过程中,要注意表面土层的菌核可以全部采收,最好是在夏季采收;若猪苓多孔菌的菌核为黑色,则可以判断为老核,属于商品猪苓多孔菌,也是第一代或者是第二代的猪苓多孔菌;若颜色为灰褐色,核体松软,则可以判别为种核。
性甘,味淡、平。归肾、膀胱经。主要有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肝损伤、抗菌等作用。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2018年5月)——无危(LC)。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