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 编辑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

吴茱萸吴茱萸

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生长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

嫩果经泡制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

(概述图参考来: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茱萸

拉丁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 (A. Juss.) T. G. Hartley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无患子目

科:芸香科

属:吴茱萸属

种:吴茱萸

命名者及年代: (A. Jussieu) T. G. Hartley,1981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植物学史

编辑

别称来源

分布广,适应性强,其器官形态变异颇大,因产地不同而变种多,商品名也不少。所谓“杜吴萸”,其主产区在浙江省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一带;所谓“常德吴萸”,其主产区在湖南西部与贵州东北部各地,因产品历来运集于常德而得名:称为“川吴萸”的产区是四川和贵州部分地区;称为“广西吴萸”的产区是广西与其邻接的贵州部分地区的产品。

形态特征

编辑

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叶有小叶5-11片,小叶薄至厚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8厘米,宽3-7厘米,叶轴下部的较小,两侧对称或一侧的基部稍偏斜,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小叶两面及叶轴被长柔毛,毛密如毡状,或仅中脉两侧被短毛,油点大且多。

花序顶生;雄花序的花彼此疏离,雌花序的花密集或疏离;萼片及花瓣均5片,偶有4片,镊合排列;雄花花瓣长3-4毫米,腹面被疏长毛,退化雌蕊4-5深裂,下部及花丝均被白色长柔毛,雄蕊伸出花瓣之上;雌花花瓣长4-5毫米,腹面被毛,退化雄蕊鳞片状或短线状或兼有细小的不育花药,子房及花柱下部被疏长毛。果序宽(3-)12厘米,果密集或疏离,暗紫红色,有大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近圆球形,一端钝尖,腹面略平坦,长4-5毫米,褐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叶吴茱萸-枝叶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枝花吴茱萸-枝花

吴茱萸-籽吴茱萸-籽

近种区别

编辑

部位

吴茱萸

波氏吴萸

小叶较大,宽达7厘米,略厚纸质,两面密被长毛

小叶薄纸质,叶背仅叶脉被疏柔毛

花序轴被红褐色长毛;雌花序的花较密集,花瓣长达5毫米,内面密被毛

雌花序上的花彼此疏离,花瓣长约4毫米,内面被疏毛或几无毛

果梗较短而粗壮

果梗纤细且延长

图片

吴茱萸吴茱萸

波氏吴萸波氏吴萸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编辑

吴茱萸生长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 吴茱萸喜阳光充足、温暖的气候环境。虽然也较为耐寒,但冬季严寒多风且干燥的地区则生长不良。在阴湿地带病害多,结果少,亦不宜生长。

吴茱萸对土壤要求不严,除过于粘重而干燥的黄泥外,中性、微碱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种植生长,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不耐涝、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生长。

吴茱萸吴茱萸

分布范围

编辑

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秦岭以南各地,但海南未见有自然分布,曾引进栽培,均生长不良。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

繁殖方法

编辑

根插繁殖

选择树龄4-6年生,长势旺盛,根系发达的树作为母株。2月上旬,刨开树根周围的土壤,切取笔杆粗的侧根,截成长18-20厘米的小段,作为插穗,插入苗床沟内深约10-13厘米。株距10-13厘米。插后施焦泥灰,覆细土,耙平,压实,浇少量人粪尿,铺盖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左右长出新芽后,再施稀人粪尿,以后看苗施肥。翌春苗高70厘米以上时,即可移栽。2-3年后便能开花结果。此法简便易行,繁殖快,成活率高达80%以上,而且生长快,结果早,因而是产地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

分蘖繁殖

利用吴茱萸分蘖力强的特点,可在12月下旬选健壮母株,在其周围约0.6米处,挖开表土,使其露出侧根。在侧根上,每隔7-10厘米用刀砍伤根皮,然后覆厚5-7厘米的细土,再施腐熟厩肥或稀薄人粪尿。最后盏垃圾或稻草。翌年春,伤口处就会萌芽,出土后除去覆盖的稻草,施稀人粪尿。待苗稍大后,即可截取移栽。用此法繁殖简便,成活率高,但植株长势弱,结果少,产量低。

枝插繁殖

早春植株萌发前,选1-2年生无病虫害的健壮枝条,以上年生长的春梢为佳,剪成20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带芽2-3个,上端剪口离芽眼2厘米,下端截面稽斜。扦插前,将插枝用300ppm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浸基部14小时,或用100ppm2,4-D浸24小时,以利生根,提高成活率。扦插时,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3厘米,将插枝斜擒在苗床上,入土深约13厘米,再覆土压实。插后浇水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和周围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3%左右。一周后,插枝陆续长出芽梢新叶,此时可适量喷淋氮肥,作叶面追肥。1-2月后生根,地上部芽也抽生新枝。当年苗高可达0.6-1米,翌年就可移栽。此法繁殖快,对母株损伤小,结果早,但成活率较低。

种子繁殖

繁殖方法还有有种子繁殖法,但由于此法繁殖慢,且易发生变异,难以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因此生产上很少采用。

栽培技术

编辑

选地整地

育苗繁殖地宜选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深翻曝晒几天后,再碎土耙平,做成宽1-1.3米的畦,畦面按15厘米的行距开沟,作苗床用。

移栽定植

吴茱萸育苗第2年就可移栽。时间宜在3-4月初或11-12月间进行。按株行距2.5-3米开穴。穴宽0.5-0.7米,穴深约0.5米。穴内施腐熟人粪尿和土杂肥,并加入少量磷、钾肥。每穴定植一苗,裁后覆土到穴深一半时,将茁缓缓向上提一下,使苗根理直舒展,而后覆土踏实浇水。

田间管理

1.

施肥:定植后到成活前,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一般不需浇水,但要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早春芽萌发前,施1次人粪尿,数量视植株大小而定。2-3年的小树,每株用肥5千克左右;10年以上的大树,每株10-15千克。开花前再施肥1次,每株婀土杂肥10-40千克,以促进多孕臂。开花后增施一次磷钾肥,每株施过磷酸钙1-2千克,再撒草木灰1.5-2.5千克,有利于果实增大饱满,并可减少落果,提高产量。秋末冬初,再施过冬肥,每株施厩肥、焦泥灰或垃圾18-20千克,并培土予植株基部,以利保暖防冻。 2.

整枝:冬季落叶后到翌春发芽前,进行适当修剪。幼树在离地1-1.3米高处,剪去顶心,促使分枝。老树适当剪去过密或重叠枝条,保留健壮、芽胞肥大的枝条。同时剪去有病虫害的枝条,并将病枝集中烧毁。 3.

间作:成片种植吴茱萸,前几年植株矮小,株间空地多。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可在林地套种落花生、大豆、番薯等作物。 4.

更新:健壮的吴茱萸植株可连续结果20-30年。但植株生长到后期,长势逐渐衰弱,结果减少,产量下降。树干本身也往往被虫蛀空,容易折断、桔死。此时,老树根际已抽生不少幼株,故可砍去老树干,保留一棵健壮幼株,使之长成新的植株。

采收加工

吴茱萸移栽后2-3年开始开花结果,5-6年大量结果,健壮植株可连续结果20-30年。采收时间因品种而异,约7月上旬到8月上旬,当果实由绿转为橙黄色时就可采收。选晴天上午有露水时,将吴茱萸果穗成串剪下,注意不要折断果枝,以免影响来年开花结果。三年生树,每株大约可收鲜果2-5千克,6-7年生树可收10-15千克。

摘下的果实,放阳光下曝晒,并经常翻动,晚上收回摊开,忌堆积。连晒7-8天即可全干。也可用60℃以下低温烘干。干后用手搓揉,使果实与果柄分离,然后筛去果柄、杂质即成。一般每2-3千克鲜果可得干品1千克。

商品质量以干燥、饱满、坚实、无梗、无杂质而香气浓郁者为佳。

病虫防治

编辑

病害

煤污病:又名烟霉病,由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茵引起,本省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发生,当蚜虫、长绒棉蚧在吴茱萸上为害时,被害处及其一卜部叶片、嫩梢和树干上就会诱发出不规则黑褐色煤状斑,导致吴茱萸树势衰弱,开花结果旗少。当蚜虫、蚧类害虫发生期,喷40%乐果2000-3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800-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煤污瘸发生期,喷半量式波尔多液150-200倍,每隔10-14天喷1次,连喷2-3次,剪除病枝、过密枝、改善通气性。

锈病:是一种由担子菌引起的叶部病害。一般在5月中旬发生,6-7月为害严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点,逐渐变成橙黄色微突起的病斑,担子菌大量繁殖后,病斑不断增多,以致叶片枯死。可剪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波美0.3度的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原粉400-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虫害

褐天牛:又名蛀杆虫,属鞘翅目天牛科。7-10月为害严重。幼虫常从离树杆基部30-100厘米处钻蛀树杆,咬食木质部,蛀空树杆,导致植株枯死。可在树杆下部100厘米内用石灰刷自,减少或防止成虫在上面产卵;5-7月成虫盛发期,进行人工捕杀,并用小刀在产卵裂口刮除卵粒及初孵幼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后,用钢丝经蛀孔钩杀幼虫,或用棉球浸上80%敌敌畏原液塞入蛀孔,并用泥土封住孔口,毒杀害虫;也可用其天敌天牛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

桔凤蝶:3月开始为害,5-7月为害严重。它以幼虫咬食幼芽、嫩叶,造成缺刻或孔洞甚至秃枝。一年发生3-4代,以蛹附在枝条上越冬。对低龄幼虫,可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3龄以后幼虫,用青虫菌粉(含孢子100亿/克)300-5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一次,连喷2-3次。

桑白盾蚧:又名桑白蚧、黄点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本省缙云县吴茱萸主产区近年大发生的一种新害虫。它以成虫刺吸枝干汁液造成为害,并诱发煤污病和膏药病。一年发生3代,每年5月中旬、7月中旬及9月上句为各代幼虫发生期。可用人工捕杀,蚧虫越冬期,用波美8度右硫合剂喷牺枝干,幼虫孵化盛期,用50%杀螟松乳荆800-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400-500倍液喷雾;保护天敌红点唇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主要价值

编辑

药用

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吴茱萸是古老的传统中药植物。其果早于西汉时已作药用,长沙市马王堆软侯古墓出土之《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用吴萸治

下一篇 酸橙

上一篇 猪苓多孔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