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螈 编辑

洞螈科洞螈属动物

洞螈洞螈

洞螈是有尾目洞螈科洞螈属两栖动物。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睑,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圆形鼻;细长的身体呈白色、浅灰色、粉红色或奶黄色,幼体身上有黑斑;粉红色、较大的似羽毛状的外腮;细小的退化肢。在动物园中,寿命可达70年。洞螈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意大利北部至黑山的亚得里亚海海岸。栖息于石灰岩山体中的洞穴、地下湖、溪流中。一生都生活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里,常有规律地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偶尔上陆活动和觅食。以甲壳类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7龄性成熟。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3个月,产卵12—70枚。洞螈因生存环境被污染,数量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易危(VU)物种。

基本介绍

编辑
洞螈产于喀尔巴阡山脉,成体长约30厘米,白色,鳃鲜红,眼隐于皮下,幼体时明显可见。虽无视力,却能捕食小虫,长时间不进食亦可存活。

物种学史

编辑
1768年,奥地利医生和自然科学家洛朗发现了洞螈,当时为它起名为“普罗透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年老又执拗的海神的名字。

自19世纪开始,欧洲的研究机构就开始研究洞螈。在不同的洞穴中放置洞螈,来测定微小的环境差异对其的影响。大多数的放置点均宣告成功,在那些既有雄体又有雌体的地方,种群更为稳定。

在20世纪,斯洛文尼亚政府送给世界上的一些公共机构活洞螈,但是只输出雄体,防止繁殖。

外形特征

编辑
洞螈身长不到30厘米,但也有部分个体的长度可以达到40厘米,全身呈白色,四肢细小。有发达的外鳃3对和鳃孔2对,羽状鳃为红色。头狭小,头骨多软骨质。吻钝、无眼睑、眼退化、隐于皮下,但感光灵敏。终生底栖在地下水形成的暗洞内,时常将鼻孔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在光照下肤色可变成黑色,回暗洞后肤色又恢复原状。

生活习性

编辑

合并图册

据说洞螈能活100年以上,但至今也未得到证实。因为在自然环境中对洞螈进行考察非常困难。洞螈能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生活6年,这与洞穴内水的低温和其机体的低代谢状态有关。洞螈通过腮呼吸,其腮位于头后、身体外侧,两侧均有,颜色透明,看起来微带红色,因为里面有血液在流动。

其是一种两栖动物,在地上用肺呼吸,发现于欧洲一些阴暗的洞穴里。过去,人们把它们误认做是龙的幼仔。尽管它们不能看见东西,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身上的感受器来感受化学与电信号,来猎捕一些无脊椎动物。由于经常生活在水里,洞螈的皮肤特别柔软苍白,因此它们还有个别名,即“人鱼”。

洞螈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没有眼睛,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拥有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虽然洞螈有眼睛,但仍然是盲目。

繁殖方式

编辑
洞螈多为卵生,有时卵胎生,卵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为3个月。在幼体阶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鳍褶,发育为成体时,其他结构无改变,为永久性童体型。

亚种分化

编辑
洞螈还有一个亚种,叫黑洞螈。黑洞螈有眼睛,并且它们的皮肤含有色素,因此没有洞螈那样显得神奇。

形象真伪

编辑

当时流传的几张PS过的洞螈图片之一当时流传的几张PS过的洞螈图片之一

凤凰科技曾于2013年11月5日 刊登了一篇名为“昆仑山古洞惊现真龙 是真是假?” 的新闻,并一度在各大贴吧论坛引起轰动,但后来一些网友发现所谓的“昆仑山真龙”居然只是由一张洞螈的图片PS而来,并对其进行辟谣,使得轰动一时的”昆仑山真龙“才慢慢淡下去。

下一篇 无尾目

上一篇 北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