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墒 编辑

保持住土壤里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

保墒保墒

保墒指保持住土壤里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保持水分不蒸发,不渗漏,例如播种后地要压实,是为了减少孔隙,让上层密实的土保住下层土壤的水分。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保墒

外文名:preservation of soil moisture

释义:保持水分不蒸发,不渗漏

古文称:“务泽”

意义:作物的几乎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

内容简介

编辑

“墒”指的是土壤水分,农田的土壤湿度,是干旱地区农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每当春季来临,有经验的农民,常常抓起一把土,搓一搓,看看地里的墒情好不好。除了肉眼看凭经验取土检查外。可用烘干法,或用酒精烧干法,计算干上的含水百分率。还可用中子法、张力计等方法测定土壤含水率,一般说来土壤含水量占干土重的20一30%时,是作物生长较适宜的墒惰 。

意义

编辑

保墒在作物的几乎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北方,种子播下后要保持土壤中一定的水含量,就要把地面的土块以耙、磨的方式搞平,搞细,阳光和风对水分的蒸发作用减轻,为种子发芽赢得时间,等种子发芽后根系向下后,保墒作用就不是太急了,但冬小麦春天起身和玉米灌溉后蒸发非常快,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墒。

墒和庄稼的关系十分密切。庄稼的种子播种到地里,能否出苗和出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墒情的好坏,也就是决定于土壤水分是否充足。庄稼出苗后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也必须有良好的墒情;而且要经常保持下去,在庄稼生长部分,如果没有土壤水分输入,就不会有生长的现象。在土壤干旱时,农作物的生长会立即停止。因为农作物的所有器官,由于缺水而发生生长抑制的现象。幼嫩的叶子会停止生长,失掉了正常的同化作用能力。土壤水分的临时缺乏,对于不同农作物的各个生长发育过程也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小麦在抽穗期间缺水时,则同化作用会长期陷于混乱状态 。

旱地保墒

编辑

以土壤耕作为中心的保墒农业技术措施,是我国农民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不断地为农业生产实践所丰富和发展。土壤耕作保墒的主要任务是经济有效的利用土壤水分,发挥土壤潜在肥力,提高作物抗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耕作是利用犁铧耕翻土壤,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它本身有熟化土壤,消灭杂草,调节土壤三相(固,液,气)比例的作用。抗旱耕作的中心是在保蓄土壤水分,使有限的水分尽量蓄积下来,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干旱地区的耕作,一般是进行春耕(尽量少耕)、夏耕或伏耕(休闲期)和秋耕,个别地方有冬耕。依耕作深度分为浅耕和深耕深翻(有的地方利用铁铣翻地,或套犁深耕)。中耕则指作物生长期耕作。抗旱保墒耕作制主要包括伏秋深耕、冬春碾耢、深中耕,深耕结合施肥和坑种法 。

文献记载

编辑

保墒,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务泽”;“务泽”,就是“经营水分”。所谓经营,就是通过深耕、细耙、勤锄等手段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作物蒸腾。

下一篇 杭州湾北岸

上一篇 中亚苦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