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纸制作技艺 编辑

四川省夹江县、杭州市富阳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纸制作技艺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夹江县、杭州市富阳区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竹纸制作保持着完整的传统工艺,它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生产流程完全与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相合,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

2006年5月20日,竹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71。2008年4月竹纸制作技艺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5月列入黄岩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9年11月,竹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14年11月,竹纸制作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蔡伦古法造纸技艺 、滩头手工抄纸技艺 )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2年4月,竹纸制作技艺(阳明纸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竹纸制作技艺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Ⅷ-71

申报地区:四川省夹江县,杭州市富阳区

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历史渊源

编辑

四川省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制作技艺

夹江“竹料手工造纸”始于唐代中期。唐天宝十八年,唐明皇入川时跟随的大批工匠将两晋时期已臻成熟的“竹纸”制作技术带入了川中。到了宋代,四川的竹纸生产发展很快,夹江所产的竹纸已广泛用于印刷行业。据专家们考证,与夹江相邻的朱代五大印书基地之一的眉山出品的竹纸版本书籍,其纸张帘纹明显带有夹江“竹纸”帘纹特点。明清时期,夹江造纸技术已有相当的规模,明代《名胜志》云:“嘉定(夹江明时属嘉定府)尖山下皆纸房,楮薄如蝉翼而坚,质可久......”

清代以后,夹江手工纸产量进一步增加。截至1939年统计,所产手工纸共有3个系列,50多个品种。夹江手工纸生产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达到鼎盛,年产量达8000余吨。抗战胜利后,由于需求锐减和机制纸业的冲击,夹江手工纸业生产陷入了低谷,年产量由8千吨减为1千吨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夹江纸业走过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发展历程。到1985年,其产量恢复至3000余吨,夹江手工书画纸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品种。

杭州市富阳区竹纸制作技艺

竹纸创于晋代,葛洪《抱朴子》“逍遥竹素,寄情元毫”中的“竹素”即竹纸,富阳竹纸生产始于何时无从考证,至宋代时已名扬天下。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富阳在南宋时生产“赤亭纸”和“小井纸”,成为朝廷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的上品用纸。宋代以生产赤亭纸的原料精制加工成的“谢公笺”,更是驰名全国。富阳竹纸中的名品元书纸,据传始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历史上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元明时期,富阳竹纸在产量、品种、质量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皮料等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唯有竹料是最大宗的重要原料,因而竹纸在清代占主导地位。据清光绪《富阳县志》载:“邑人率造纸为业,老小勤作,昼夜不休”。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机械文化用纸的普及,手工竹纸市场逐渐丧失,富阳的纸槽数量锐减,据2009年统计,纸槽数量仅存500只左右。

工艺特征

编辑

夹江竹纸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

富阳竹纸

富阳竹纸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制作工艺精湛独特,在工艺技术上有很多独创,如全国各竹纸产区的制浆过程中的人尿发酵工艺、被手工纸生产业界普为“富阳法”的荡帘抄纸中的“打浪法”。尤其是富阳抄纸竹帘的制作技艺,在全国手工造纸业中一枝独秀,竹帘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涂上优质士漆,具备帘线细、匀、圆、滑、韧的特点,能在抄纸时伸缩自如。富阳竹纸品种很多,有元书纸、黄纸和屏纸三大类,其中元书纸是竹纸的代表产品,元书纸的颜色为浅淡米黄色,厚薄均匀,纸面带有明显帘痕,纸背带有毛茸,并伴有竹子的清香。元书纸非常适宜于毛笔书写书法作品,柔软耐折,并有良好的抗蛀性。纸张长期保存而不腐不蛀,且不易老化。

工艺流程

编辑

夹江竹纸

竹纸制作技艺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从选料制成纸共有15道环节,72道工序: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传统手工造纸有几句话归纳:砍其麻、去其青、酱其灰、煮以火、洗以水、抄以帘,刷以碧,每年到端午的前10天,槽户为了生产各种纸,就要请人上山砍竹麻,包括托竹麻、捆竹麻、运竹麻等过程。

浸泡脱青:就是把竹麻放在石窖里,用石头扎起来,然后用石灰水浸泡脱青两个星期,竹麻就脱青了。

捶竹麻:包括开窖把竹麻分类,捶破洗净。

酱竹麻:把洗净的竹麻一层一层的放在石窖里,用石灰一层一层的筛在竹麻上酱好后加水浸泡在7—10天,石灰发酵后上簧蒸煮。

煮竹麻:把酱好的竹麻从窖坑里搬到簧锅里把它扎好,用锅桥搭在两边的枕头上下,形成了1尺至1.3尺的空间,然后把竹麻放在锅桥上面,直到把簧锅装满,甚至超出几尺都可以。装好后开始第一次蒸煮,5—7天,竹麻煮熟后,打竹麻就是在簧锅上开始大型操作,还要唱竹麻号子。

洗料子:把石灰洗净,反复清洗6-7次,还要抖料子,就是抖去料底的石灰子,然后通过第二次蒸煮。

二次蒸煮:包括装簧,把洗净的料子搬到簧锅里一层一层装好、装紧,然后放在灰池里用水冲化,其水一层一层的浸下去把料子上的污水去掉,碱水把料子浸泡,以后开始烧锅蒸煮4-5天,煮熟后把料子从锅里挖出来。

泼料子:就是用水把料子上的污水去净,通过7-8次的透簧去污。

竹纸制作技艺竹纸制作技艺

抠料子:用水发酵,通过半个月以上的时间料子腐烂。

搫料打堆:就是把发酵过的料子搫成堆子,就成了造纸熟原料。

石臼捣料:把打堆的料子放入盘子中,择去老皮杂质,然后放入石兑窝里用脚踩动,通过反复直至捣细为止。

淘洗、漂白:把捣细的料子搬到淘兜里用水冲洗多次直至洗净为止,用漂白粉放入料子内翻匀,通过一天一夜时间料子才能够达到要求。

打浆:把氯液放进缸内漂白纸浆,淘净后放入纸槽里,两人用竹棍在槽里用力来回翻动直至纸浆捣到没有浆团为止。

抄纸:抄纸师傅用竹帘和川子,在纸槽一张一张地捞起来,加上滑液纸张才能分开。

刷纸:刷纸师傅把榨干的纸一张一张地钳起来,10张1吊刷在墙壁上,通过4-5天自然晾干后撤下晒干,撕开、刀割、出售。

富阳竹纸

将一根当年生的嫩毛竹变成竹纸,需要有精细的制作工艺和高超的技术要求,因为有七十二道工艺流程,所以在富阳的纸农中广为流传着“措手七十二,造纸非容易”的谚语。富阳竹纸制作的主要工序有三十道,每道工序一环紧扣一环,精工细作,不允许有半点马虎。从第一道工序砍竹到成纸,全过程需要六十天时间。

1.原料加工

砍竹:每一年的农历小满前后,毛笋迅速长成嫩毛竹,纸农们抓住时机,请来帮工,上山砍竹,并把砍下的大捆嫩毛竹运往削竹场。

断青:嫩毛竹运至削竹场后,被截成每段约2米左右长的竹筒。

削青:纸农家里都有专为削竹用而搭建的架子,把青竹筒放在架子上,用削竹刀削去嫩竹的青皮,叫削青。削青的难度比较大,需要由能工巧匠操作。

拷白:削去青皮以后的嫩竹筒叫白坯。白坯需要在大石墩上反复甩打,直到嫩竹筒破裂成碎片为止。不容易碎的竹节需要用铁锤敲打,直到打烂为止。

落塘:把拷过的白坯用嫩竹篾扎成小捆,放入清水塘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四至五天。

断料:捞起白坯,砍成五段,每段长约40厘米,然后用嫩竹篾把砍断的白坯扎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小捆,每捆重量约15公斤,一捆称为一页。

浸坯:把洗干净后捆扎好的白坯料放入腌料塘,浸泡在塘里的石灰液中。石灰液的配置浓度以能够黏附竹料为适宜。一般100斤石灰加清水40担后,可以浸泡600余页白坯料。白坯浸泡后在腌料塘边堆放一至两天。

入镬:把堆放后的白坯料竖放在纸镬内,一次可竖放600至700页料,加水把白坯料浸没,然后把顶部封闭。

烧镬:镬底烧火,日夜蒸煮,蒸煮的时间根据毛竹料的老嫩、气候的冷热而稍有长短,一般需要五天才能煮熟。

出镬:把煮熟的竹料从纸镬中取出,要求马上浸入清水塘中,防止石灰质干燥后黏结在竹料上。

翻摊:竹料在清水塘中浸泡时间为五至十五天,浸泡期间需要经常冲洗竹料,并且调换清水后继续浸泡,需要冲洗五至六次,直到去尽腐质。

缚料:把翻摊冲洗干净的竹料重新整理捆扎。

2.制作成纸

脚碓舂料:把白料放在石日内,靠脚力用脚碓反复踩踏,使舂齿不断舂打白料,直到白料成为细末。

捡料:取出石白内的细末料。掰料把细末料均匀地掰碎。

浆料:入槽把掰碎后的细末料放入纸槽内。

木耙搅拌:在纸槽内放入清水,用木耙反复搅拌。

捞去粗筋:在搅拌过程中,发现有粗筋及时捞出,直至细末料和水溶解均匀,成为浆液。

入帘抄提:这道工序是全套竹纸制作流程中难度最大的。由抄纸工两手拿着纸帘把纸槽内的浆液荡在纸帘上,要求通过手腕的晃动,使纸帘上的浆液厚薄均匀。接着,帘床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浆液或残留的粗纤维,使纸帘上沉淀下一层纸浆膜,也就是湿纸。把纸帘上的湿纸反扣在纸架上,留下湿纸。如此反复不停地抄,一次次反扣湿纸,使纸架上的湿纸整齐地增高,形成纸块。

磨去纸边:把捆扎好的纸的毛边用砂石磨砖磨光,使其平整美观。

盖印:在磨光毛边后的纸件四边敲盖上红色或蓝色的印章,标明何地、何人制造。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夹江手工造纸制作技艺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富春竹纸在继承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富春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例子。

传承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手工纸生产面临危机,原材料供给困难,传承乏人。夹江全县虽还有一千多家造纸作坊,但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已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挖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富阳的竹纸制作技术也面临着“断代”危机,富阳市政府部门和民间匠人也携手一起,为振兴和传承竹制工艺而不遗余力。

传承人物

杨占尧,男,1945年7月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夹江县申报,申报项目:竹纸制作技艺。

庄富泉,男,1955年1月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富阳市申报,申报项目:竹纸制作技艺。

李法儿,男,1950年8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富阳市申报,申报项目:竹纸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08年4月,竹纸制作技艺被黄岩区区政府列入黄岩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5月,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台州市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9年6月,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18年5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乐县“竹纸制作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振兴目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市富阳区富阳竹纸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促进会、夹江县文化馆、将乐县文化馆获得竹纸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2年4月,竹纸制作技艺(阳明纸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杭州市富阳区富阳竹纸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促进会、夹江县文化馆、将乐县文化馆获得“竹纸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主要流派

编辑

夹江竹纸

夹江的竹纸制作技艺,在清代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制作出的竹纸除了被定为“”,供宫廷使用而外,还在科场考试中被大量使用。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高质量和高产量,是夹江竹纸立足于中国纸业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

富阳竹纸

浙江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称号,其竹纸制造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

黄岩竹纸

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代就负有盛名。至清末民国以来,黄岩的竹纸生产,大多转为生产“千张”(或称福寿纸,是焚化给亡人的冥纸,取“福寿”意为生者吉利)。在黄岩,“千张”产地有屿头、宁溪、富山、上郑等乡镇。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活动

2016年5月16日,首届中国手工纸传承人研修班在中国科技大学开班,富阳区推荐的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竹纸朱中华和喻仁水参加研修班学习。

荣誉表彰

1915年,竹纸制作技艺产品昌山纸获农商部最高特货称号和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

1926年,竹纸制作技艺产品昌山纸获得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

1915年,竹纸制作技艺产品京放纸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

1926年,竹纸制作技艺产品京放纸获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