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耍歌堂 编辑

连南传统民俗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瑶族耍歌堂,流行于广东省清远市的民俗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瑶族耍歌堂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是广东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的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内容有纪念祖先、回忆历史、喜庆丰收、酬神还愿、传播知识等,瑶族耍歌堂展示了瑶族传统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是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活动。

2006年5月20日,广东省清远市申报的瑶族耍歌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45。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瑶族耍歌堂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遗产编号:Ⅹ-45

历史渊源

编辑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排瑶鼎盛时期已有完整的瑶族耍歌堂。

“文化大革命”期间,排瑶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遭禁锢十多年,歌堂祖庙、歌堂坪全部被毁,歌堂经书几乎全部被烧毁,参加耍歌堂所佩带的长鼓、银牌、银项圈等被没收砸烂而丢失,主持瑶族耍歌堂的“先生公”“歌堂公”“头目公”受到迫害。

20世纪80年代末,瑶族耍歌堂才得到了初步恢复。

民俗内容

编辑

择日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择日一般在二月初二进行,由掌庙公和先生公商量决定于本年度的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然后把日期通知大家,以便筹备并通知亲朋好友。

修庙髹公

择日后,就是修葺大庙,将祖公偶像重修髹。每户要编织二张茅草排,以将大庙的上盖重新换掉。偶像油漆时,如发现有霉烂破损的,还要请先生公择日,用樟木重新雕刻。

打旗号

瑶族耍歌堂的日子定好后,从当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起开始“打旗号”。用一根长竹竿,顶端绑上一稻草扎成的假人,外穿姑娘们用红绒线绣成的衣服,然后竖立在大庙高处显眼的地方,以便让大家知道当年本排瑶“耍歌堂”。

抢公

“抢公”是“瑶族耍歌堂”第一天活动的前奏。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这一天,在规定的时间内(从零时至早上8时),各房、姓的人把本房的祖先从大庙抬回本房祠堂,同时也可以把其他房或姓的祖先抢先抬回。按惯例,当其他房、姓的偶像被抬到本房祠堂后,若未放铳炮,则可抢回;如已鸣炮,被抢回的一方,便不能用强硬手段夺回,只能老实地用酒肉和糍粑向对方赎回。为避免祖公被别人抢走,故各房、姓的都尽早把自己的祖先抬回来。

告祖公

“告祖公”是瑶族耍歌堂最重要的活动内容。瑶族耍歌堂第一天,主持仪式的先生公、掌庙公齐集大庙。大庙的神龛上,供奉着盘古王及各房、姓始祖的偶像及历代祖先牌位。神龛前有一拜桌,上摆有鸡、肉、酒、五谷及一个水牛头、一个猪头等祭品。到了择定的时辰,在大庙门口鸣放3声铳炮,便开始“告祖先”。先由掌庙公点燃香烛,总先生公(公认道行最高的先生公)祷告祖先,祈求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兴旺、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然后由4位先生公在神龛前念诵《歌堂书》,数名长鼓手则在大庙内起舞,没有长鼓的村落,则击鼓打锣。整个仪式历时约一小时。

游神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告祖公”仪式完毕后,便开始“游神”。“游神”的队伍,由4位体强力壮的小伙子擎着2支竹幡(竹幡长十几米,竹尾带枝叶,顶端挂红布、若干色白纸条、玉米、谷物)开路。4位先生公跟在竹幡后面,分别拿着经书、神杖、道鞭、邪刀、钱格印等法器。随后是一罗伞幡和一面大红旗。红旗在后面,跟着各房、姓参加“瑶族耍歌堂”的队伍(按抽签的顺序排列)。游行队列主要是身着盛装的各房、姓的男女老少。其中一位成年男子拄着拐杖,扮成老人,有两位年轻人搀扶。几位妇女,用襁褓背负婴儿,以纪念祖先迁徙的艰辛。此外还有长鼓队、芒笛队、铜锣队、牛角队、风车队等。“游神”队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真”。他被两人用椅子抬着,将其当作神明敬奉。

退公

“退公”是瑶族耍歌堂最后一天,人们在歌堂坪载歌载舞,尽兴娱乐之后,总先生公宣布本届“瑶族耍歌堂”圆满结束,各房、姓开始退公,把祖先偶像抬回盘王大庙,按原位供奉。所谓“退公”即整个瑶族耍歌堂活动宣告结束。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价值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瑶族耍歌堂活动是一项涉及到八排瑶艺术、八排瑶文化和八排瑶宗教等的活动,是一个集八排瑶民间文艺展演、民族服饰展览、宗教信仰演习、民俗习惯体现为一体的民族文化综合体,既能纪念祖先、崇拜英雄,又能娱乐群众、传授知识、加强交流,具有良好的社会功用。瑶族耍歌堂传诵的瑶经为排瑶的族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瑶划分的定型时间以及研究排瑶的民间信仰与瑶经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此外瑶经还反映了古代岭南的征战,具有很高的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历史研究价值。另外,瑶族耍歌堂中瑶胞佩带的精美头饰、配饰,绚丽的服饰,独特的长鼓舞、师爷舞,以及所用的牛角、铜锣、唢呐、芒笛、五月箫、长笛等民族民间乐器,有很强的民族艺术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人物

唐买社公,男,瑶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项目名称:瑶族耍歌堂,序号:02-0776,申报地区:广东省清远市。

保护措施

199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宣传、文化部们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对瑶族耍歌堂这优秀文化遗产的承传进行大量的宣传保护、挖掘、指导工作,并在油岭排、军寮排协助举办民间盛大的瑶族耍歌堂活动,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作了广泛宣传。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瑶族耍歌堂瑶族耍歌堂

展览演出

1965年唐桥辛二公和排瑶歌王唐买社公等20多名排瑶男女青年代表广东排瑶耍歌堂长鼓队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表演。

2010年2月27至3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瑶族耍歌堂为“灿烂中华――综合专场二”其中的节目。

下一篇 壮族歌圩

上一篇 小榄菊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