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 编辑

肾小管

肾小管肾小管

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中文名肾小管结构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临床意义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图集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徐建龙丨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内科审核

目录1结构与功能2临床意义基本信息

结构与功能

编辑
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主要分为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三部分。

1. 近曲小管

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盘曲在所属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而不规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由微绒毛组成,这种结构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

2. 髓袢降支和升支

髓袢为“U”形小管,主要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支粗段,即近直小管;第二段为细段,呈“U”形;第三段为升支粗段,即远直小管。分别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构成,不同部位肾单位髓袢长度不同。皮质肾单位髓袢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如,近髓肾单位髓袢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这类髓袢对尿液浓缩具有特殊功能。

3.远曲小管

较短,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相邻。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髓袢及远曲小管合称远端肾单位,是离子转运和分泌的重要场所,可吸收水、钠离子,排泌钾离子、氢离子、NH3,并受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调节,参与调节尿液浓缩。

4.集合管

集合管是由皮质走向髓质锥体乳头孔的小管,沿途有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与之相连,管径逐渐变粗,管壁逐渐变厚,管壁由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过去认为集合管只有运输尿液的作用,现认为集合管亦有与远曲小管同样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临床意义

编辑
缺血、感染和毒物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障碍。某些药物和激素,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房钠尿肽(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等也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改变。

下一篇 肾单位

上一篇 肾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