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发 编辑

西周开国君主

姬发姬发

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043年),姬姓,名发。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崩逝,姬发继位。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营建洛邑。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克殷三年后(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安葬于周陵。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姬发

别名:周武王

姓:姬

所处时代:商末周初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岐周(今陕西岐山)

逝世日期:约 公元前 1043年

在位时间:公元前 1046年 至 1043年

前任:姬昌(周文王)

继任:姬诵(周成王)

主要成就:灭商建周

人物生平

编辑

先周崛起

周文王姬昌时期,国力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基础。姬昌崩逝后,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孟津观兵

姬发画像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武王伐纣

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他们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微子感觉无望,已经出走,隐居起来;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

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大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便在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姬发左手执掌象征军队指挥权的黄钺,右手握着用以发号施令的牦尾杖,在吕尚和叔旦的左右护卫下登上土坛,向全体将士发表了被后人称为《牧誓》的著名誓词:

商朝形势图商朝形势图

诸位友邦君长和将士们,殷纣荒废国政,不敬神道,离弃同胞,肆暴百姓,天怒人怨。现在,上天命令我向殷国行使惩罚。众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拿起你们的盾,要像虎那样威武、如熊一般雄壮地去战斗。努力啊,将士们!

誓师典礼结束后,盟誓后,武王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商都朝歌,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双方军队就在牧野附近摆开了阵势进行决战。

纣王认为自己有军马70万,可周军只有5万,这简直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可他哪知武王的军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作战勇敢顽强,而他那70万大军中,一多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捉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了纣王的压迫和虐待,对纣王恨之入骨,又有谁肯为他卖命。所以两军刚一交锋,奴隶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投降,配合周军攻打商军,纣王所谓的70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姜尚便指挥周军,乘胜追去,一直追到朝歌。

牧野战败之后,纣王逃回朝歌,感到已没有回天之力,就命人将宫里珍宝都搬到鹿台,然后放起火来,自焚而亡。朝歌的百姓闻听纣王已死,便列队欢迎周军入城。武王入城来到鹿台,看到纣王的尸体便连射三箭,并砍下纣王与妲己的脑袋,悬挂在宫廷外的白旗下示众。纣王的两个宠臣恶来、费仲也被斩首。群凶斩除,人心大快。从此延续了600多年的殷商王朝,随着恶贯满盈的纣王的自焚而彻底灭亡,史称武王克殷。

关于武王伐商的史实,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利簋可以证明。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 , 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当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觉得很荣耀,就用铜来铸造宝器以纪念这件事。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诗经》中对牧野之役歌咏道:“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牧野之役,以武王为统帅,太公望为总指挥,可能是持着绘有鹰徽的军旗,随风飘扬,士气高昂,故曰“牧野鹰扬”。

灭商建周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亲姬昌为文王,并分封诸侯。

由于过度的辛劳,姬发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倒了。当时,天下尚未安宁,周室大臣们都担心姬发的逝世将会带来动乱。姬发的病情一度稍有好转之后,很快又恶化了。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尚未安宁的天下,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姬诵年纪尚幼,缺乏政治经验,不足以担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辅政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了叔旦。 不久驾崩。

为政举措

编辑

封邦建国

牧野之战后,武王进入商都,分商的畿内为邶、鄘、卫三国,以邶封纣子禄父(即武庚),鄘、卫则由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理,合称三监(一说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以监视武庚)。随后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据记载征服者有99国,臣服652国。

武王四年(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为了巩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武王决定按功行赏,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周武王这种封建其主要的目的有三:

一、安抚殷民:封纣子武庚于殷,并在殷的周边,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来监视武庚,此举明告天下,灭纣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

二、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移民实边:齐、鲁、燕三国,为周在东方新的领域,这些封国为移民实边攻策,而寓有区域的开发,足食足兵的用意,同时在政策的运用上,也可以说在殷民族的后方,建立了牵制的力量。

宗法制度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管理体系。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于父系氏族家长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目的是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的继承权,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大宗在家族内部因有财产的继承权,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谓的“尊祖敬宗”。

井田制度

配合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周武王在经济方面实施了井田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以此,周王有效的控制着广大的国土,并将人民约束在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中。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与西方的庄园不同,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不同。西方的庄园制度,大块的耕地由农民合作公耕,农民附属于土地,所以是农奴,也就是奴隶制。土地拥有者即是贵族。中国的井田制是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农民并不附属于土地;土地所有权虽是贵族的,但农民并非农奴,所以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自然也不同。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也没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是拥有短暂的封建社会。从商鞅废除井田制度之后,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制。

礼乐天下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其核心思想为“敬天保民”,从此陕西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周礼严格区分和限定了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所处的地位,从国家制度和宗法层面对国民予以强制性约束,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差异化社会,为了在这样的社会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统治者采用音乐,用精神和文化的感召力来作为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和矛盾。

人物评价

编辑

总评

周武王有着广阔的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同时有着果断地处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无道,他打出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大大的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在伐纣的过程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亲自带领兵马直捣朝歌,打了纣王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周武王有着很杰出的个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这也是他获得人们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名人评价

  • 《诗经·雅·文王之什·大明》:“时维鹰扬,彼武王。”

  • 《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 《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 《尚书·君牙》:“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启佑我后人,咸以正罔缺。”

  • 《议兵》:“故汤之放也,非其逐之鸣条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

  • 商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 孟子:“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者也。”

  • 刘禅:“是以汤、武脩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 虞世南:“四时平分,冬夏有暄寒之辩;五常递运,水火有刚柔之殊。至于利物成务,其道同矣。文王夷明,晦迹藏用,所以显仁;武王果毅,发扬龚行,所以静乱。然则,济世庇民,其揆一也。奚必修文为是而允武为非乎?期于至公而已矣。”

  • 家族成员

    编辑

    父母

    关系

    爵位

    姓名

    父亲

    周文王

    姬昌

    母亲

    ---

    太姒

    兄弟

    关系

    姓名

    备注

    同母兄弟

    长兄

    伯邑考

    早卒。

    三弟

    管叔鲜

    与蔡叔度、霍叔处并称周初三监,监护殷商的顽军遗民,后发动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被杀。封国被废。

    四弟

    周公旦

    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

    五弟

    蔡叔度

    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

    六弟

    曹叔振铎

    封于曹国,都城陶丘,在位期间深受百姓爱戴

    七弟

    郕叔武

    周朝诸侯国郕国开国君主

    八弟

    霍叔处

    与管叔鲜、蔡叔度、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贬为庶人,周公旦命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君主。

    九弟

    卫康叔

    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

    十弟

    冉季载

    由周公旦封季载在聃国,在今河南省颍州西,为周司空以辅佐周成王。

    异母弟弟

    十一弟

    郜叔

    素有贤德,封于郜国(通“告国”),伯爵,都于郜城(今山东成武)。

    十二弟

    雍伯

    文王十二子雍伯,受封于雍。在河内山阳

    十三弟

    毛叔郑

    受封于岐山扶风一带,世称毛公,其后有毛氏

    十四弟

    错叔绣

    ---

    十五弟

    毕公高

    西周时的开国大臣。

    十六弟

    原伯

    ---

    十七弟

    酆侯

    ---

    十八弟

    郇伯

    ---

    十九弟

    赖叔颖

    ---

    妻子

    称号

    姓名

    备注

    王后

    邑姜

    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女。

    子女

    关系

    称号

    姓名

    生母

    备注

    儿子

    长子

    周成王

    姬诵

    邑姜

    ---

    次子

    ---

    邘叔

    不详

    ---

    三子

    ---

    唐叔虞

    邑姜

    ---

    四子

    应侯

    ---

    不详

    ---

    五子

    韩侯

    ---

    不详

    ---

    女儿

    长女

    大姬(大音太)

    ---

    不详

    为陈国君主陈胡公之妻。

    后世纪念

    编辑

    周武王陵

    周武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郊五陵原,行政区划归渭城区周陵街道,距咸阳市区5千米。

    由于周武王陵在周文王陵之北,周文王陵西南方向约1.3千米陵照村北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陵,周文王陵东南方向约1.6千米新庄村西有周成王之子周康王陵,周成王陵西南约1.8千米还有周康王重孙、西周第六代国王周共王陵。因此民间用“背儿抱孙”形象总结这一带周陵分布形式。

    周武王陵位于周文王陵北,陵前有新修水泥台阶,平台上是高大的碑楼,上书“周武王陵”4个大字,为清陕西巡抚毕沅所立。

    轶事典故

    编辑

    骈齿望羊

    史载周武王“骈齿,望羊(阳)”。即有双重牙齿,视野广阔。后人解释是武王灭商需要武力,多长出一重牙齿,以示刚强,望阳表示能高瞻远瞩。

    武王封貔貅

    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

    武王与臊子面

    臊子面起源于周朝。相传周武王伐商时在岐山遇到像“龙”的怪兽。杀了怪兽,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每人分吃怪兽肉。但是人太多,不够分,就煮汤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雏形。

    巨桥发粟

    巨桥,古桥名,位于今河北省广宗县张葛集村。周武王灭纣后,遣南宫括散发巨桥仓的粮食,赈济饥民,史称巨桥发粟。巨桥发粟表明了周王朝与殷商王朝截然不同的施政方式,即由“敬神贱民”变为“敬天保民”,是周武王实施仁政的具体体现,为周初稳定民心起到了表率作用。

    艺术形象

    编辑

    文学形象

    明代著名作家许仲琳的代表作《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在姜子牙的辅佐之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开启周代八百年江山。

    动画形象

    年份

    片名

    配音者

    2003

    《哪吒传奇》

    庄丰源

    影视形象

    年份

    剧名

    作品类型

    饰演者

    1990

    《封神榜》

    电视剧

    张晓林

    2000

    《封神榜》

    电视剧

    林佑星

    2001

    《封神榜》

    电视剧

    张松枝

    2006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

    电视剧

    周杰

    2009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电视剧

    黄维德

    2014

    《封神英雄榜》

    电视剧

    张迪

    2015

    《封神英雄》

    电视剧

    张迪

    2015

    《哪吒与杨戬

    电视剧

    丁野

    2017

    《封神之天启》

    电视剧

    张睿

    2019

    《封神演义》

    电视剧

    张博

    2019

    《龙族的后裔》

    电视剧

    宋宗轩

    2021

    《朝歌》

    电视剧

    张哲瀚

    2023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电影

    于适

    参考资料:

    下一篇 范祖禹

    上一篇 石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