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编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国家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自2017年启动至今,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为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2年5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发现迄今中国最高树木——83.2米的云南黄果冷杉。
2023年12月2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科考发现,冈底斯山先于喜马拉雅山隆升到现在的高度。喜马拉雅山阻挡南亚季风气团向北传输,使青藏高原逐渐变干变冷。高原隆升后,青藏地区生物形成“走出西藏”和“高原枢纽”共存的模式演化。
过去50年来,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冰川面积退缩了15%,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减少了16%;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74万平方公里;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和塔里木河数十条支流径流量增长更为显著。亚洲水塔失衡伴随灾害频发,2016年西藏阿里地区阿汝冰川发生冰崩,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亚洲水塔命运,需要建立科学预警体系。
过去35年间,青藏高原生长季平均植被指数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来其增加趋势减缓;青藏高原碳汇功能显著增加,但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高山树线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但压缩了高寒灌丛—草甸的生存空间,可能提高高海拔特有物种消失的风险;气候变暖对农业生态系统也造成潜在风险。
发现云南黄果冷杉林原始森林
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
2022年5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的中科院植物所团队在西藏察隅县考察时,发现了成片高大的云南黄果冷杉原始森林。经多次测量,其林冠高度达70米,最高的一株高度83.2米、胸径207厘米,刷新了曾报道的贡山的秃杉(72米)、墨脱的不丹松(76.8米)和台湾的秃杉的中国最高树纪录。新发现的云南黄果冷杉林在察隅县上察隅镇察隅河两岸山地和河谷地带呈带状分布,海拔2300米左右。群落中含有大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古树,以及附生的兰科和蕨类等植物。2022年8月4日,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青海西宁举行。交流会上,科技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实施5年来,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通过深入考察和科学研究,在水资源与水安全、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多支中科院科考团队正在展开科学考察。在西藏第二大湖纳木错,第一台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专门用于解决湖面降水观测问题的天气雷达投入使用。
建立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2023年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组成的科考团队在昆仑山脉海拔5896米的卧龙岗成功建立了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了昆仑山6000米梯度观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上一篇 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