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 编辑

历史学家

吴小如吴小如

吴小如(1922年9月8日—2014年5月11日),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安徽泾县人。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历任津沽大学中文系教员,燕京大学国文系助教,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及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吴小如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吴小如

国籍:中国

籍贯:安徽泾县茂林

出生日期:1922年9月8日

逝世日期:2014年5月11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古典小说漫稿》

个人经历

编辑

吴小如吴小如

吴小如,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原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九三学社成员。系著名书法家吴玉如之子。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他便于1936年秋转入天津南开中学(初中二年级)。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全家迁入天津租界,辍学一年。1938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天津私立工商附中高中,1941年毕业,升入私立工商学院商科会计财政系。1943年先后在天津私立达文中学、志达中学、圣功女中等校任教。1945年抗战胜利,又重新读大学,考入私立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即离去。1946年夏以商科二年肄业学历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三年级为插班生,1947年又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肄业,至1949年才于北大中文系毕业。

1949年至1951年,在天津津沽大学中文系任教员。1951年秋,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助教。1952年进行全国大专院校合并调整,留北大中文系任讲师。一直干了近30年。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也开设过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末,调到北大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退休。1992年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还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燕京学报》常务编委。1953年在北大参加九三学社。

吴小如吴小如

他在业余时间曾为中华书局义务编过一年《文史》(1980—1981)。业余爱好为戏曲(特别是京戏)和书法。

吴小如著作颇丰。1955年即出版了《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后来又出版《古典小说漫稿》以及与人合撰的《小说论稿合集》。对话本小说、武侠小说、讽刺小说、公案小说也写过一些专题论文。对戏曲写过《台下人语》、《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和《吴小如戏曲文录》(曾获北京大学优秀文化著作奖)。对古典诗词的研究成绩卓著,先后出版了《诗词札丛》《古典诗歌习作与欣赏》《古典诗文述略》等专著。还出版了《古文精读举隅》《书廊信步》。此外,属于综合类的有《读书丛札》,先后在香港、北京两地出版,是较有见地的著作。另外有一本《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也先后在香港和北京两地出版,受到好评。近年出版的还有《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莎斋笔记》《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常谈一束》等。

人物成就

编辑
《台下人语》吴小如著.--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举要》吴小如编著;吴同宾编著.--北京:中华书局

吴小如吴小如

《吴小如戏曲文录》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廊信步》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今昔文存》吴小如著;刘亚铁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诗词札丛》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9

《读书丛札》吴小如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莎斋笔记》吴小如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俞平伯美文精粹》俞平伯著;吴小如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10

《文心与诗魂:诗文欣赏》吴小如等著;闻知编.--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诗书画》秦岭云,吴小如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

《读书拊掌录》吴小如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著作

《心影萍踪》吴小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吴小如.--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微笑着离去:忆萧乾》吴小如,文洁若编.--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古典小说漫稿》吴小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古典诗文述略》吴小如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著.--北京:中华书局,1986.--278页

《林庚推荐唐诗》林庚选编;吴小如等注释.--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8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吴小如等撰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

《韩愈散文选集》(唐)韩愈著;吴小如,韩嘉祥选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鸟瞰富连成》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盛”“世”观光记》——《鸟瞰富连成》续编/吴小如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图书

编辑

读书拊掌录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8-01

《读书拊掌录》是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古典诗文述略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16-8-1

《古典诗文述略》是1984年1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古典小说漫稿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16-2-1

《古典小说漫稿》是201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2-09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是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09月出版的图书。

今昔文存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8-01

《今昔文存》是1998年1月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莎斋笔记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8-3-1

《莎斋笔记》是200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吴小如。

诗词札丛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88-9

《诗词札丛》是198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文集,作者是吴小如。

吴小如戏曲文录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6-1-1

《吴小如戏曲文录》是1995年5月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

霞绮随笔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2-1-1

《霞绮随笔》是2002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心影萍踪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8-11

《心影萍踪》是于1998年1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11-6-1

《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是2011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小如。

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0-4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学术随笔自选集,收录了多篇谈古论今的文字,其中还包括作者近年所著的一些戏曲评论,作者晚年文章的风貌由此可窥一斑。 吴小如,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泾县人,1922年出生于哈尔滨。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要著作有《读书丛札》、《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

读书丛札

作者名称 吴小如

古文精读举隅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2-1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至1934年在私立汇文一小读书,1935年在私立育英小学毕业。1935至1936年升入私立育英中学,赶上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由于其父1935年回到母校南开...

韩愈散文选集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5-5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丛书精选上起先秦,下迄清代各大名家之经典作品,将其串成珠链供您欣赏。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本书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散文选集,气势充沛,纵横捭阖,散骈交错,诡谲多变。 韩愈...

皓首学术随笔:吴小如卷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06-10-23

《皓首学术随笔·吴小如卷》是吴小如先生从已出版的《读书丛札》、《读书拊掌录》、《莎斋笔记》和《古典诗词札丛》著作中选出的随笔类的文章,其内容大多是作者有关经史和诗词方面的研究,旨在订讹传信。文章立论有据,或破或立,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读来却不觉枯燥与乏味。

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2014-8

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京剧著名须生谭鑫培自成一派谈起,涉及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麒麟童等派以及其他老生演员。书中的十篇综说,对京剧发展史、演出史有不少独到见解,提供了不少研究京剧史的珍贵资料。书后附有《看昆曲演出断想》等五篇文章。 吴小如(1922.9.8-2014.5.11),原名吴...

鸟瞰富连成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8-9

书廊信步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6-6

台下人语

作者名称 吴小如

本书是作者近三十年来所写的戏曲散论、短评文章的结集。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戏曲散论文章,共计三十九篇。其中,有对传统戏曲剧目的分析、研究,对著名演员表演艺术的评述,剧坛的掌故、轶闻和帮助青年观众欣赏京剧艺术的文章,以及有关戏曲改革的杂感。文章短小精悍,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文字流畅。第二部分...

俞平伯美文精粹

作者名称 吴小如

作品时间1992-10

查看更多书籍

评价

编辑
2014年5月11日晚7时许,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逝世,享年92岁。

吴小如先生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戏曲评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吴先生任教时间长达40年之久。有学者认为,吴教授的离去,彻底结束了“梨园朱(朱家溍)、刘(刘曾复)、吴(吴小如)三足鼎立的时代”。

“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

吴小如出生于1922年9月8日,原名吴同宝,号莎斋。他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

学生时期,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吴小如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古典小说漫稿》《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戏曲文录》等,直到晚年还笔耕不辍。

吴小如的离去,在很多他身边的人看来“实在太突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昨晚10点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吴先生逝世的消息让他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前天,我还给吴先生送去了他托我买的电话机。临走,他还好好地坐在那儿吃午餐。第二天上午,我还特地给他打了电话”。

沪上资深媒体人翁思再昨晚在微博上透露,“吴小如先生于今天傍晚,亲自打电话给儿子吴煜,说‘我可能不行了’,吴煜马上乘飞机赴京。”但吴煜最终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实际上,吴小如最近一次走进公众视线,就在两个月前。3月初,《诗刊》社在北京揭晓2013年度“子曰”诗人奖和年度诗歌奖,吴小如凭借《吴小如诗词选》获得了“子曰”诗人奖。但颁奖当天,吴小如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席,只有一段他的视频在颁奖礼上播放。他十分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当我听说获得2013年‘子曰’年度诗人奖时,我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惭愧……也许是评委先生们考虑到我年纪大了,权当给我个安慰奖吧。”

文史兼通,虽不是博导但“门人”众多

在北京大学,吴小如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特别是文学史,被学生们视为“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

同时,吴小如也是一位京剧评论家、戏剧史家,与刘曾复、朱家溍并称京剧评论界“三贤”。书法上,吴小如继承了其父吴玉如的传统,有很大成就。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从北大中文系转到历史系之后,因为没有评博导,所以吴小如没有自己的直系博士生。

不过,身为师者的吴小如对学生非常热情,许多上过他的课甚至只是对他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都会被他收作“门人”,因而吴小如广义上的弟子甚多,同时他对弟子的学术训练也是出名的严格。

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吴小如要求学生懂繁体字、懂草书,懂古文字,讲“治文学宜略通小学”,不仅如此,还要过一道槛:读完“诗四观”。这其实是清朝的一句话,诗是《唐诗三百首》,四是“四书”,观是《古文观止》。在他看来,只有把这3本书从头到尾都看过、都背过,国学基础才算是上乘的。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也会提高。他还提出分析作品的四条原则:通训诂、明典故、查背景、考身世。虽语不惊人,却至今依然是做学问的“醒世恒言”。

而京剧研究家刘曾复的一位学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京剧评论上,吴小如“忠实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记录了戏曲的黄金时代,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个学人的风骨”。吴小如经常谦虚地说京剧评论是“小学”,但在研究上,他却毫不放松。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上存在很多漏洞,吴小如难得地坚持重视信史。2012年,刘曾复去世时,吴小如曾说:“以前有疑问,还能向刘、朱两位老先生请教,如今,不知该问谁了。”

“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不在乎被称“学术警察”

而在学界,更多人谈到吴小如,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的另一个别称:“学术警察”。

对于学术本身,吴小如严谨得有些苛刻,对于学术界一切不良现象,他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从古籍校点中的错误,到学者教授的信口胡说,再到学术界的抄袭……当然,批评的声音过于尖锐,有时也会“牵连”到批评者。但吴小如说:“有机会我还是会说。有人称我‘学术警察’,我不在乎。要我说,现在不是‘学术警察’太多,而是太少。电视、电台、报纸都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人家看你国家的文化好坏都看这些窗口,结果这些窗口漏洞百出、乱七八糟。”

吴小如曾在一篇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提到吴小如的“不留情面”,学生沈玉成也曾写文章说:“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事实上,更多学人知道,吴小如治学对事不对人,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即便见到批评对象本人,也能很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许多人都曾从中受益”。

一位北大教员昨天告诉记者,吴小如先生最后一次登上京剧舞台票戏,是2008年在绝版赏析周年庆晚会上演唱《蟠桃会》西皮原板一段,“天堂远在瑶池上,瑶池以上福寿绵长”。

逝世消息

编辑

晚年的吴小如晚年的吴小如

京剧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昨晚在京逝世,享年91岁。

吴小如原籍安徽泾县,1922年9月8日生于哈尔滨。幼年开始爱上戏曲,十三四岁时学写剧评。吴小如京剧造诣精深,曾出版《吴小如戏曲文录》《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专著。他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的长子,俞平伯的入室弟子。吴小如与刘曾复、朱家溍并称京剧评论界“三贤”。刘曾复等人认为,吴小如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忠实地记录了戏曲的黄金时代,代表着一个时代学人的风骨。

下一篇 刘桂生

上一篇 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