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 编辑

李娟著散文集

阿勒泰的角落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是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10年6月。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山区开着一个半流动杂货铺和裁缝店时的生活故事。作者以自然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北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阿勒泰的角落》获2013年第四届天山文艺奖、2014年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阿勒泰的角落

外文名:Corner of Altay

作者:李娟

文学体裁:散文集

首版时间:2010年6月

字数:约15.6万字

内容简介

编辑
《阿勒泰的角落》 依据李娟先后到过的不同地域,分为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红土地五个章节。书中描写了众多在阿勒泰生活的人,包括李娟的母亲、老外婆、妹妹、当地村民尔沙、纳德亚一家,还包括阿勒泰的风景,同时展现了冬窝子、爬犁、拖依等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

作品目录

编辑

在喀吾图

在巴拉尔茨

在沙依横布拉克

在桥头

在红土地

一个普通人

叶尔保拉提一家

孩子们

秋天

在戈壁滩上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河边洗衣服的时光

深处的那些地方

妹妹的恋爱

喀吾图奇怪的银行

河边的柳树林

和喀甫娜做朋友

有关纳德亚一家

拔草

我们的裁缝店

门口的土路

带外婆出去玩

我们的房子

点豆子

看着我拉面的男人

有林林的日子

外婆的早饭

坐爬犁去可可托海

金鱼

喝酒的人

巴拉尔茨的一些夜晚

补鞋子的人

怀揣羊羔的老人

三个瘸子

尔沙和他的冬窝子

更偏远的一家汉族人

在桥头见过的几种很特别的事物

粉红色大车

创作背景

编辑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个多民族聚集地,其中哈萨克族约占人口总数的一半。李娟一家之所以选择来阿勒泰,是因为当时家中所有的钱只够用来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租房子做生意。她们到达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图,在喀吾图开了一家裁缝店,之后又转行开杂货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李娟一家跟随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走遍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人。随着经历的增长,李娟便慢慢创作出了《阿勒泰的角落》中的散文。书中收录了李娟自1998年到2003年之间陆续发表在《文汇报》《南方周末》上的短篇散文。

作品鉴赏

编辑

作品主题

《阿勒泰的角落》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明明住的是四面透风被人遗弃的房子,作者还乐滋滋地想着自己住的是套大房子。之后又搬进一间用土块盖起的小房子,也觉得温馨无比。裁缝铺的店面只有十来个平方,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吃饭。对李娟来说,这样的环境下,墙皮突然掉下来一块,也是被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酥下来的。外面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过来的地方,李娟却能在这片红土地上自得其乐。

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一种在现代社会几近绝迹的生活方式:赊账。牧民在杂货铺赊账,在裁缝铺加工衣服赊账,酒鬼喝酒也是赊账。牧民春天上山之前,刚离开荒的冬牧场,羊群瘦弱,手上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在杂货铺赊账,只需在本子上写下名字,牧民来年春天就会主动上门还账,看着本子上的名字划掉再放心离去。在喀吾图,牧民们的生活固然贫穷,但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当地人又很重礼节,相互之间问候往来很少空手上门,正式的拜访和赴宴更是要精心准备礼物。而礼物一般都是一块布料,这些布料在小小的喀吾图流转,送出去的布可能好几次被送回自己家,直到某天被送进裁缝铺做成衣服。但布被送进了裁缝铺,付不起加工费的却大有人在,物质的贫穷也抵挡不住哈萨克族族女子爱美的天性,她们拿不出钱,就从家里拿鸡做抵押,实在连鸡也拿不出来的,仅仅是看着做好的衣服挂在墙上,也会感到欣喜。

在作者笔下,一只夜夜钻作者被窝取暖赶也赶不走的野猫,在茫茫荒野茫茫长夜之中竟成为她的精神依靠。作者甚至救过快要冻饿而死的老鼠。在作者看来,人类只是服从了自然规律从大地获取粮食,动物也是服从了自然规律获取生存。桥头曾驻扎过一批云母矿职工,他们撤离后留下一批狗。因为和人相处的久,这些土狗和人格外亲近,但这却成为人冬季打狗的捷径。在这些事件的叙述中,不难发觉作者对人与动物价值区别的追问,对动物、人类在整个自然中的生存境况的终极关怀。对于地震、洪水一类的天灾,人类将其归于命运。而人类对其他生物的绞杀,对动物而言何尝不是无能为力的命运。作者认为,世间一切的不平衡都以另一种更大的平衡维系着,最终都归于近乎荒芜的波澜不惊。

艺术特色

双重视角

作为一个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汉人,李娟对阿勒泰描写所产生的意义是多重的:作为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人,李娟是“异乡人”;但多年的扎根生活,又是“故乡人”,于是有了主客双重视角。同时,作为在城市中生活过的人,深切感受过现代化洗礼的人,对游牧迁徙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的展现就带有了现代性的审视意味,虽然在文本中并不明显,但仍能发觉对古老游牧文明的捕捉是一双受过现代文明洗礼的眼睛。反过来,这份古老也在审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口语化书写

仔细阅读李娟的文章不难发现,与当代很多作家喜欢关注时事不同,李娟的笔下诉说的都是日常生活。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外婆的早饭、补鞋子的人,诸如此类,都成为李娟书写的对象,也可以看出李娟对日常生活书写的倾心。而这种对日常的书写,通常是通过口语化的对白实现的。《阿勒泰的角落》中几乎每一篇都会有大量的口语和对白,而这种对白又因为自日常生活,使得读者十分容易进入当时的情景。在《尔沙和他的冬窝子》这篇文章中,描写“尔沙讲起汉话来,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起码隔着三个逗号的停顿”,李娟就真的用了三个逗号,尔沙说话时憨厚的样子立刻出现在眼前。李娟的口语化书写产生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幽默,虽然故事的主题或许并不滑稽,但李娟却总能在严肃的地方找到轻松的成分,让读者不会被忧郁的气氛笼罩。

作品评价

编辑
《阿勒泰的角落》让读者有机会伴随李娟走过羊道,熬过冬牧场,回到她写作的原乡。她的文字重新唤起我们几乎要遗忘的“天真”、“纯净”之美,也让阿勒泰从一个地理和精神上双重的偏远角落,变成大家所熟识的文学地标。与其说她是用细腻的情感和质朴的笔致描述了个人的生活,毋宁说,她是透过私人的感触呈现了新疆的历史脉动,在那自然素净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广袤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时间很绵长,而人变得很小很小。(花地文学榜颁奖词)

她敏锐的捕捉,纯真的笔调,使得笔下的风景令读者身临其境,人物也因对话、内心描摹的生动而活灵活现。(《南方人物周刊》评)

出版信息

编辑

出版时间

出版社

ISBN

版本信息

2010年6月

万卷出版公司

978-7-5470-1010-5

第一版

2013年9月

新星出版社

978-7-5133-1253-0

第二版

2015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978-7-228-18608-2

蒙古语版

2016年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

978-7-5374-1462-3

柯尔克孜语版

新疆文化出版社

978-7-5469-8481-0

哈萨克语版

2024年1月

新星出版社

978-7-5133-4418-0

第三版

作者简介

编辑
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现居阿勒泰,供职于新疆文联。童年和少女时代不停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辍学后,跟随家庭有过短暂的阿勒泰哈萨克村庄的生活经历。后又于十年后,两次重返牧场,深入哈萨克牧人家庭,创作出牧场系列作品。迄今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羊道》系列等。曾获2006年第二届天山文艺奖、2010年第九届上海文学奖、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2012年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奖项。

下一篇 文汇报

上一篇 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