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海龙王 编辑
四海龙王是中国民间所敬之神。即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北海龙王之总称。龙王信仰起源较早,后渐遍及中土。早期的龙神,虽有降雨等神性,却无守土之责。如汉代祈雨时则祭土龙。龙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间气候风雨的龙神。在屈原【楚辞】【九歌】当中,则提到了一些上古的龙神,对其有描述记载。龙由九种动物融合而成,能上天下海,呼风唤雨。所以龙为灵兽之首,又是炎黄华夏归一的见证。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由于四海龙王是海洋之神,远离天界,在神灵中身份比较特殊,保持着较大的自治性,天宫对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龙王育有龙子龙孙,安居下界。
中文名:四海龙王
别名:敖广、敖钦、敖闰、敖顺
国籍:中国
民族:华夏龙族
相关文献:《西游记》
民间形象:祈求风调雨顺,建有龙王庙来供拜
身份:神仙
古时先民民智未开,认为龙王只与降水相关,遇到大旱或大涝的年景,百姓就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所以龙王在众神之中是一个严厉而有几分凶恶的神。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多受旱涝灾,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建有龙王庙来供拜龙王。庙内多设坐像,通常只立有一位龙王。海龙神辅佐妈祖管理海洋生灵、是渔民的保护神。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四海龙王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出现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春秋战国时兴起的楚辞中,龙也是诗人幻想咏颂的对象。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脍炙人口的《离骚》中,以热情真挚的语句、丰彤荟蔚的修辞表现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强烈的忧国情怀。诗人讲到他因不见容于楚国的群小而欲上天去求贤女、圣妃时,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样驾起龙车在彩云中遨游: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意】:
为我驾起那矫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东海广德王敖广
南海广利王敖钦
西海广顺王敖闰
北海广泽王敖顺
称号 | 姓名 | 形象 | 子女 |
东海龙王 | 敖广 | 东海龙王 | 敖甲 敖乙 敖丙 |
南海龙王 | 敖钦 | 南海龙王 | 无 |
西海龙王 | 敖闰 | 西海龙王 | 大太子敖摩昂 二太子敖荣 三太子敖烈 四太子敖望 捧珠龙女 |
北海龙王 | 敖顺 | 北海龙王 | 敖申 (出自:石敢当之雄峙天东) |
称号 | 修为能力 | 形象 |
东海广德王:青龙 | 控制雨水 雷鸣 洪灾 海潮等等 修为属性【水】 | 降雨的东海龙王 |
南海广利王:赤龙 | 控制火灾 人间二昧真火 闪电等等 修为属性【火】 | 口吐闪电的南海龙王 |
西海广顺王:黑龙 | 操纵风源对流 司掌气候阴凉 天气变迁 修为属性【风】 | 刮风的西海龙王 |
北海广泽王:白龙 | 掌管雪 冰雹 冷冻 冰霜等等 修为属性【雪】 | 降雪的北海龙王 |
东海龙王
东海龙王敖广在中国东方为尊位,按周易来说东为阳,所以东海龙王排第一也就理所应当的了,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
东海龙王为青龙
控制雨水、雷鸣、洪灾、海潮等等。
是绝对的司雨之神,陷沉东京、水淹陈塘关就是一个见证。
敖广子女:
三太子敖丙(被哪吒打死)
五太子敖孪
小女儿善财龙女(侍奉观音)
南海龙王
南海龙王敖钦,四海龙王的第二位龙王,其海属南方,南方属火,火为赤色。
故南海龙王为赤龙。
控制火灾、人间二昧真火、闪电等等。
西海龙王
西海广泽王敖闰,四海龙王中的第三位,居于西海,西方属金,金为白色,故为白龙。
西海龙王操纵风源对流 司掌气候阴凉 天气变迁
敖闰子女:
【西游记】一书提到:
大太子敖摩昂——黑水河擒拿小鼈龙
三太子敖烈(玉龙)——大家都很熟悉 白龙马
小公主捧珠龙女(侍奉观音)——悟空请观音收红孩儿时拿起装了一海水的玉净瓶
【西游记】电视剧:
西海公主——玄英洞擒拿犀牛妖
北海龙王
北海龙王敖顺,四海龙王里最小的一个,居于北海,北方属水,水为黑色,故为黑龙。
在【西游记】里,北海龙王召唤冰龙帮助孙悟空为蒸唐僧的蒸笼降温,保住师徒三人性命。
由于身处遥寒的北海之地 北海龙王掌管着雪 冰雹 冷冻 冰霜等等
四海龙王
常有龙王「兴云布雨」之说,唐宋以来,帝王多次下诏祠龙、封龙为王,也有四海有龙王致雨之说,四海是指东、南、西、北四海,但四海龙王的名字却有不同的说法。乾隆17年《台湾县志》:「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
至于其名讳见于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
这是很有趣的神话。其九子的名字和特点爱好是:
长子囚牛,生平好音乐,今胡琴头刻兽是其遗像;
次子睚眦,生平好杀,今金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
三子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四子蒲牢,生平好呜,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
五子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
六子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头上狮子头是其遗像;
八子蛮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其原文少一子的记载)。
不过《升庵外集》也载有龙有九子的事,除与《玉芝堂笔荟》所载蒲牢、狴犴、睚眦三名相同者外,又说:“形似龟好负重,今为碑下龟跃是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脊兽头是也;饕餮,好食,故立于鼎盖;趴蝮,性好立,故立于桥往,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首。”按《升庵外集》的记载,恰好为龙王九子。
另一种说法九子则为:
长子囚牛
次子睚眦
三子嘲风
四子蒲牢
五子狻猊
六子赑屃
七子狴犴
八子负屃
九子螭吻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也有一段龙的描写,曹操和刘备谈起龙的变化,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这些文字无非是说,龙是一种世上没有、人们看不见的异灵之物。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说文》中说“龙”是鳞虫之长,能细能巨,能长能短。
《北大荒经》:“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具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谓之龙。”可见很早就把龙当作灵气的神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龙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龙被想象成为一身具备各种动物之所长,成了一种神异之物。
《疏引正义》说:“龙为岁星,岁星木也,木为青龙”;又说“天宫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说龙王就是龙属之王,对其眷属而称王也。
所以《大云请雨经》上说:“有一百八十五龙王,为兴风致雨之神。”四海龙王,即东海广德王,南海广利王,西海广顺王,北海广泽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