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编辑

清朝官修唐人总集

全唐文全唐文

《全唐文》全称《钦定全唐文》,是清嘉庆年间官修唐五代文章总集。该作品共一千卷,并卷首四卷,辑有唐朝、五代十国文章共18488篇(一说20025篇)、作者3042人(一说3035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

清朝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年~1814年),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胡承洪等百余人参加编纂。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全唐文

作品别名:钦定全唐文

作者:董诰、阮元、徐松、胡承洪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文章总集

作品简介

编辑

全唐文全唐文

《全唐文》编次为:“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次释道,次闺秀。至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

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于是下令重编。

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

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

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

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编纂经过

编辑

《全唐文》是唐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最大的唐文总集。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清仁宗取得内府旧藏《唐文》一百六十册,认为该书“体例未协,选择不精”,遂命儒臣重加厘定。

《全唐文》正式辑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令开设“全唐文馆”,由文华殿大学士董诰领衔,由廷臣学者共107人入馆编校,董氏曾任《四库全书》副总裁,有主编巨书的经验,故非徒以位高而领衔,具体规划皆有裁定。

《全唐文》以《唐文》为基础,取《四库全书》内的唐人别集,以及《文苑英华》、《唐文粹》、《唐大诏令集》、《古文苑》、《崇古文诀》、《文章辨体汇选》等总集,并搜罗《永乐大典》所载之残篇,“散见于史子杂家记载、志乘金石碑版者”。

作为《全唐文》底本的内府旧籍《唐文》原书今已不存,当时学者对其检视描述如下 :

《唐文续拾》《唐文续拾》

《唐文》收录唐、五代文一万数千篇,分十六函,每函十册。

《唐文》无序文、凡例,页首有“梅谷”钤印,当时不知编者,传说为海宁陈氏或玲珑山馆、传是楼之遗藏。

《唐文》尚未编辑完成,采纳文章大都来自常见明代版本之唐人文集。

《唐文》将诰制特别分为一类。

《唐文》将帝王批语附于本文之后。

《唐文》中唐太宗文章内有《晋书》赞文。

《唐文》收有《会真记》等传奇作品。

《唐文》将史书中唐人对话误以为该人之文章。

《唐文》误收隋代以前之文。

《唐文》中采自《文苑英华》之文章因据明刻本所辑,极多讹误脱漏之处。

清仁宗所批评“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主要指后六项,于是《全唐文》编辑时修改了体例,也不收录小说作品。

全书凡六易寒暑,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闰二月成书进呈钦定、御制序文后即交由内府、督理两淮盐政阿克当阿等负责刊刻,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成,即所谓扬州官本。光绪年间又有广州重刻本。

和《全唐诗》相比,《全唐文》投入了更多的编撰力量。先后参与其事者近百人,其中既有词章之士法式善、周之琦、秦恩复辈,又有渊博学者阮元、徐松、胡承珙等。这一人员组合,对本书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加上时当乾嘉朴学鼎盛之时,编者又可以充分利用内府图书,文章本身也不像诗歌那样流传多歧而容易以讹传讹,所以《全唐文》的质量较之《全唐诗》要好得多。

编辑人员

编辑

嘉庆帝御制序文嘉庆帝御制序文

《钦定全唐文》卷首·嘉庆十九年闰二月〈奉旨开列编校全唐文诸臣职名〉详列姓名与官衔:

正总裁官:董诰、戴衢亨、曹振镛

副总裁官:英和、潘世恩、周兆基、秀宁、帅承瀛、觉罗桂芳、陈希曾

总阅官:阮元、文宁、孙玉庭、秦承恩、陈嵩庆

提调官:穆彰阿、继昌、李恩绎

提调兼总纂官:徐松、孙尔准、胡敬

总纂官:杜堮、法式善、席煜、邓廷桢、谢嵩、陈鸿墀

编校官员职名编校官员职名

纂修官:彭邦畴、潘恭辰、椿、谢学崇、洪占铨、胡开益、盛唐、董桂敷、何彤然、鲁垂绅、程德楷、周寿椿、陈官俊、陶梁、董国华、陈传经、谢阶树、周之琦、石承藻、刘荣黼、洪莹

协修官:汪润之、李宗昉、白镕、宋湘、陈用光、叶绍本、沈维鐈、孙升长、胡承珙、翟锦观、叶申万、刘嗣绾、史评、吴信中、高翔麟、费丙章、孔传纶、龚镗、黄旭、方葆升

收掌官:春昭、双宝、桂昌、哲麟、星额布、文路、承恩、汪绳

下一篇 祖孝孙

上一篇 文思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