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陕述怀 编辑
《还陕述怀》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关东胜利回师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作品名称:还陕述怀
作者:李世民
创作年代:初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慨然抚长剑⑴,济世岂邀名⑵。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⑶。
遍野屯万骑⑷,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⑸。
在昔戎戈动⑹,今来宇宙平⑺。
词句注释
⑴慨然:长叹的样子。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
⑵济世:济世救民。邀名:争名夺利。
⑶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⑷遍野:满山遍野。
⑸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古代军事家韩信自比。
⑹昔:昨天。
⑺平:和平统一。
白话译文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满山遍野驻宅了千军万马。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整体赏析
这首五言短排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气魄宏伟,格调慷慨,充满着一股积极进取、自信豪迈的壮大气势。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如此繁复多变的场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顺序写来,有条不紊,语言凝炼,用词精当。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有斩钉截铁、淋漓尽致之妙。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有破坏,要牺牲,但正是当初的大动干戈,才换来而今的天下统一局面。诗人心中不无感慨,更多慰藉。李世民在这些方面透露出来的战争观,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这样风格遒健的诗篇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它出现在初唐诗坛帝王笔下,是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学现象,这也说明李世民在革新初唐诗风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名家点评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胡绍玲《唐太宗的诗歌创作》:诗以高亢激昂的情调抒发着唐太宗高远的政治追求。“慨然”字领起全诗,一方面将人们带入隋末群雄纷争的过去,另一方面又以包吞宇宙的气势睥睨着一切。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