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至展 编辑
徐至展,1938年12月16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1965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67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7年被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1992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199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2001年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2003年创办英文版光学期刊《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2年被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至展主要从事激光物理、现代光学与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研究,包括激光产生、加热与压缩等离子体并引发核聚变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中文名:徐至展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38年12月16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徐至展
1938年12月16日,徐至展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 。1956年,徐至展中学毕业后,被学校保送到了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7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学校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留校或参加当年的其它高校招生,徐至展选择参加国家的重新遴选,结果转到复旦大学的物理系就读 。
1962年,徐至展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并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师从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 。
1965年,徐至展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1967年3月,徐至展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
1978年,徐至展作为中国科学院激光核聚变考察组成员,到日本进行一个月的访问与讲学 。
1980年,徐至展代表上海光机所激光核聚变研究集体,分别在上海国际激光会议和美国波士顿召开的国际量子电子会议上,报告了上海光机所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
1987年,徐至展受李政道教授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
1992年7月,徐至展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至2001年7月) 。
2000年10月,徐至展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激光物理与超快光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5月,徐至展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2004年,徐至展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至展自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从事并主持激光物理与现代光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高功率激光、X射线激光、激光核聚变、激光等离子体、强场激光物理和超快激光科学等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系统创造性成果 。
徐至展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子学、激光科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前沿学科领域的研究,特别致力于开拓发展中国强激光物理与超强超短激光科学及重大应用。他是中国惯性约束激光核聚变领域早期研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长期长期主持上海光机所激光核聚变研究,是各阶段实验装置和物理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在实现激光打靶发射中子、微球靶压缩、建立总体计算机编码及建成六路激光打靶装置等项重大成果中均有贡献。在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与全面的开创性研究,特别是在非线性和不稳定过程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成果。在X射线激光物理方面,1981年已实现粒子数反转并发现新反转区;首次在国际上用类锂离子和类钠离子方案获得八条新波长X射线激光,最短波长已达46.8埃;发现新的跃迁能级并在泵浦功率很低的水平下实现上述激光。在强场激光物理领域,特别是在超短脉冲强激光与电子、原子、分子、团簇的相互作用,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物理以及新型超短超强激光等研究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中国超强超短激光科学与强场物理新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头人,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特别是开拓与发展新一代超强超短激光取得重大突破 。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79.12 | 《激光核聚变译文集》 | 徐至展等译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1996.09 |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 王瑞明,徐至展主编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学术交流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30余次被邀在美、英、德、日、俄、瑞典、加拿大等国举行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或特邀报告 。先后担任20余次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主席或名誉主席(如1993年世界光学大会主席、1999年国际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会议主席、2006年国际超快强激光科学会议名誉主席、2009年环太平洋激光与光电子国际会议主席等) 。
承担项目
1997年—2010年,徐至展相继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两项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等 。
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6月,徐至展作为第一研究者完成的十项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或中国科学院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一项等 。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198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 |
1989年 | 软x光波段粒子数反转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92年 | 复合泵浦x射线激光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1993年 | 小型化脉宽可调的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统 |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5年 | 线聚焦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1996年 | 中国强光物理研究获国际首创成果 | 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
1998年 | 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发展中的系列创新技术 | 中国科学院发明一等奖 |
1999年 | 超短脉冲高功率激光系列新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1年 | 复合泵浦X射线激光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04年 | 小型化OPCPA(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徐至展用十六字概括了培养学生的经历和感受:“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他认为:“培养学生,不仅要教他们学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执著献身,勇攀高峰的精神和意志”。他不仅在学术上指导,还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创新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驾御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生撰写的论文,特别是学位论文他总是从各个方面严格把关,决不懈怠。当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徐至展总是把学生推上第一作者,而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徐至展还多次把自己出国作学术交流的机会让给研究生,也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 。
指导学生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先后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其中有几十名研究生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优秀奖、大恒光学特别奖、中国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等奖项。还有三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五位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最高奖项即院长特别奖,八名博士相继获得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赴德国从事访问研究 。
成果奖励
截至2013年1月,徐至展先后十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 。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9年 | 上海市劳动模范 | |
1990年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 | 国家人事部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 |
1993年 | 上海市劳动模范 | |
1993年 | 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 | |
1995年 |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国务院 |
1996年 |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 |
1998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何梁何利基金会 |
2004年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
2006年 | “激光科学杰出贡献”金牌奖(与美国P.Agostini教授) | 国际超快强激光科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2016年 | 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 《科学中国人》杂志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0年—1985年 | 国家科委受控核聚变专业组成员 |
1987年—1988年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 |
1993年—1998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3年—1998年 |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 |
1993年—2012年 |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
1997年—2008年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1997年 | 美国光学学会成员(Fellow) |
1998年—2008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98年—2007年 | 《光学学报》主编 |
1999年—2002年 |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B》主编 |
2000年—2006年 |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
2000年 | 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 |
2003年— | 《Chinese Optics Letters》主编 |
2008年—2016年 |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评议组专家 | |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 |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山东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 |
江苏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 |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Chinese Physics》等编委 |
徐至展为中国强激光物理与超强超短激光科学领域国家级研究基地的创建与发展,并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也作出杰出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