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肇冰 编辑
苏肇冰,1937年6月2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苏肇冰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转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苏肇冰先后从事幅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理论及统计物理领域的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强关联多电子系统,介观系统,低维凝聚态系统和非平衡量子统计。
中文名:苏肇冰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1937年6月21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苏肇冰 院士
1937年6月21日,苏肇冰出生于江苏苏州。1953年,苏肇冰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8年,苏肇冰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0年,苏肇冰转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
1991年,苏肇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94年,苏肇冰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至1998年) 。
2000年,苏肇冰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苏肇冰与合作者论证了电磁波在粗糙金属表面传播的安德逊局域化,提出在金属小颗粒悬浮液体中通过测量吸收系数可能观察到电磁波局域化迁移率边界的建议,其后得到实验验证。与周光召、郝柏林、于渌合作,系统地把现代量子场论与统计格林函数结合,发展了适用于平衡和非平衡统计的闭路格林函数方法。与于渌合作,推广了黄昆的多声子晶格弛豫理论,建立了准一维有机导体系统中非线性元激发的量子跃迁理论等。苏肇冰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光的局域化理论
电子在局域缺陷上多重散射的相干效应导致了系统从扩散区到绝缘区的转变,苏肇冰和他的合作者率先研究了电磁波在无序介质中的局域化效应,他们提出了在粗糙金属表面上等离子体极化激元(金属表面上延展的电磁波模式)是局域化的。他们又预言了在具有无规分布金属小球的介电介质中的光的局域化效应,这一预言得到了实验的证实,他们所发表的有关文献被相应的实验报告所引用(D. S. Wiersmaetal, Nature, 390, 671(1997))。
平衡和非平衡统计物理的统一描述
苏肇冰与周光召、郝柏林、于渌充分利用量子场论中的泛函技术,路径积分表示,Ward恒等式和重整化群等各种有效技巧,发展了闭路格林函数的描述(又称Keldysh技术),它可以统一描写具有对称破缺平衡和非平衡系统中序参量和元激发的动力学耦合。这一描述已被成功地应用到凝聚态、统计物理和天体物理等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中。苏肇冰及其合作者还证明了这一描述与Feymnan-Vemon影响泛函描述的等价性。这一理论框架具有系统的逐级运算方案,所以在使用上是相当有效的。
晶格弛豫的自恰理论
20世纪50年代,黄昆提出了描写多声子过程的晶格弛豫理论,这实际上在凝聚态物理中第一次提出了对称破缺的概念。苏肇冰和于渌推广了这一理论,实现了电子和晶格系统的自恰性。他们应用这一推广的理论描述研究了准一维系统中的局域型元激化及其有关的实验观测效应、富勒烯中极化子和激子所诱导的动力学Jahn-Teller效应以及在反铁磁背景上的单空穴运动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物理现象。
非公度电荷密度波系统中的手征反常
手征对称和手征反常是量子场论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这一反常纯粹是由于量子涨落所引起。苏肇冰和Sakita首先指出这是1+1维非公度电荷密度波系统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它是一种由外电场所诱导的、可移动电荷密度波的推动力。这项研究一方面提供了对非公度电荷密度波的微观研究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人们对反常效应的物理本质的理解。
介观环中的拓扑效应
对于量子系统中的集合相位效应,苏肇冰和他的合作者指出在介观环中自旋轨道耦合会诱导一种非绝热的几何相因子(Aharonov-Anandan Phase),并研究了它的观察效应。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备注 |
---|---|---|
2015年—2017年 | 聚集体的经典和量子统计物理的前沿问题研究 | 国家级,参与 |
1998年—2020年 | CY_98J107理论物理专款(李政道项目) | 国家级,参与 |
1998年—2001年 | 面向21世纪理论物理所若干重大问题 | “九五”国家基础研究预研项目,首席专家 |
1992年—1997年 | 九十年代理论物理学重大前沿课题 | “八五”国家基础研究重大关键项目,首席专家 |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奖励名称 |
---|---|---|---|
1987 | 聚乙炔中局域型非线性性元激发的量子跃迁理论 | 于渌、苏肇冰、顾宗权、王永良、郭有江 | 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
1998 | Equilibrium and Nonequilbrium Formalisms Made Unified | 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于渌 | ISI Citation Classic Award 1981-1998(国际奖) |
1999 | 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 | 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于渌 | 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 |
2001 | 统一描述平衡与非平衡体系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 | 周光召、苏肇冰、郝柏林、于渌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人才培养
苏肇冰的学生胡江平、戴希、吴从军三位同时入选2018年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胡江平和吴从军是苏肇冰的硕士研究生,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取得硕士学位;戴希是苏肇冰的博士研究生,于1999年取得博士学位。
1999年,苏肇冰与沈平共同指导的博士生钱铁铮的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0年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00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0年 | 京区优秀共产党员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2年—2017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2012年3月—2017年3月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十届(开放所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1年1月—2016年12月 | 《物理学报》编委 |
2011年1月—2016年12月 | 《Chinese Physics B》编委 |
2008年6月—2012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第四届副主任 |
2004年6月—200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
2003年—2012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六、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
2003年1月—2012年3月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八、九届(开放所第六、七届)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
1998年—2003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七届(开放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1991年—1998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五、六届(开放所第三、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1985年3月—2003年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二、三、四、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
1983年7月—1985年7月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二、三届(开放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主任、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
苏肇冰在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期间,做了许多工作。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