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柏林 编辑
赵柏林,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赵柏林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1979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赵柏林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建成大气遥感站,用以监测天气变化研制雷达与微波辐射计测雨系统;研究遥感水面油污和土壤湿度,用于环境遥感;建立光学遥感气溶胶和二氧化氮的新方法,利用卫星遥感得出东亚大气尘暴的分布和总量,建成低空大气遥感系统在海洋进行观测。
中文名:赵柏林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辽中
出生日期:1929年4月1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6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代表作品:《微波遥感大气特性及天气变化》、《大气探测原理》
赵柏林
1929年4月16日,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赵柏林幼年入私塾,熟读诗书。10岁时父母先后逝去,不久外祖父又病故。家境的变化,使他从小就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念。1945年,赵柏林考入北京师大附中读高中。
1948年,北师大附中数学会考,赵柏林获第二名并得奖,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并获奖学金。
1952年,赵柏林于清华大学毕业,毕业后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任助教。
1954年,他在谢义炳教授的力荐下,成为苏联动力气象专家阿基诺维奇的研究生。
1956年12月,在阿基诺维奇的指导下,他完成了副博士论文《摩擦层中的湍流交换系数》,通过副博士论文答辩。
1957—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和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以“云中的电荷”为题开展研究。
1979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历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1991年,赵柏林等携带自制的微波辐射计系列,三次在日本潮岬及奄美大岛进行海洋大气观测,取得成功。
1994年,当选为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柏林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和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所进修时,以“云中的电荷”为题开展研究。他与领航员等4人携带仪器乘气球飞至1000—3500米高空,进入云中进行云中电荷的测量。他们两次从莫斯科至乌拉尔行程约1000公里、20小时的飞行取得一批云滴电荷资料。他以此撰写成论文在苏联科学院学报上发表,并被作为苏联科学成就的一部分,刊载在世界气象组织公报上,受到苏联和国际上的重视。
科研成果
他先后从事云降水物理及人工影响天气、微波辐射计及其环境遥感应用、大气云雨对微波通信的影响、光学和卫星遥感大气污染、海洋大气遥感等研究,其中微波辐射计系列是中国首先研制出来的。早在1972年,他领导的试验小组研制成功5mm波段的微波辐射计,与美国研究成果同时期发表。以后,他们又陆续研制了5—30mm波段五个频率的微波辐射计系列,使得这一研究成果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于1986年获中国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赵柏林等携带自制的微波辐射计系列,三次在日本潮岬及奄美大岛进行海洋大气观测,取得成功。这项研究被评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优秀项目。海洋大气遥感等研究是中国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该项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环境污染的遥感研究中,赵柏林采用光学遥感大气气溶胶、二氧化氮及卫星遥感尘暴流动、大气臭氧。
论文专著
截至2019年7月,赵柏林在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并撰专著《大气探测原理》。
1:赵柏林、丁荣良,雨层人工增雨的可能性(一).气象学报,1963,33. |
2:赵柏林、薛凡炳,关于冰雹成长机制.气象学报,1963,33. |
3:赵柏林、尹宏、李慧心、胡成达、朱元竞,微波遥感大气层结原理和实验.中国科学, 1980,9. |
4:赵柏林、赵文中、杜金林,微波遥感水面油污状况的研究.中国科学,1983,3A. |
5:赵柏林、王强、毛节泰、秦瑜,光学遥感大气气溶胶和水汽的研究.中国科学,1983,10B . |
6:赵柏林、韩庆源、朱元竞,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国科学,1985,5B. |
7:赵柏林、韩庆源、朱元竞,微波波段大气衰减的研究.气象学报,1987,45(1). |
8:赵柏林、张霭琛,大气探测原理.气象出版社,1987. |
9:Zhao Bolin,Zhang Chengxiang,Mao Jietai and Wang Qiang,Optical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Asersol,Vapor and Trace Gas NO2,Aerosol and Climate, Hampton:A Deepak Publ,1988. |
10:Zhao Bolin,Microwave Radiometer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Sounding, Oil Slick and Soil Moisture,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the Earth System,Hampton:ADeepak,Publ,1988. |
11:Zhao Bolin,Study on Cloud and Rain by Microwave Radiometer Observation, Atmospheric Research,1989,24(4). |
12:赵柏林、张呈祥、毛节泰,大气痕量气体NO2的研究.中国科学,1989,11B。 |
13:赵柏林、傅强、杜金林、胡成达、李慧心,微波遥感大气特性和天气变化.中国科学, 1990,4B. |
14:Zhao Bolin,Yu Xiaoding On Eastern Asian Duststorm,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0,7(1). |
15:Zhao Bolin,Study on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e,Cloud and Ra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0,7(4). |
16:Zhao Bolin,Zhen Jinming,Hu Chengda,Du Jinlin,Zhu Yuanjing,Zhang Chengxiang,Study on Cloud and Marine Boundary Layer,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2,9(4). |
17:Zhao Bolin,The Statu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of Eastern Asia,Nucleation and Atmospheric Aerosol,Hampton:ADeepak Publ.,1992. |
18:Zhao Bolin,Li Wanbiao,Zhu Yuanjing,Study on Atmospheric Ozone in East As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1994,11(1). |
资料来源: |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截至2009年,赵柏林已经培养超过13名博士、10名硕士。
教学成果
赵柏不仅在教学第一线为大学生、研究生讲授云雾物理、大气物理、数理统计等多种课程,并先后为大气科学专业开出了大气遥感、微波遥感与大气物理的前沿学科课程。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88年 | 中青年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
1990年 | 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4年 | 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
2004年 | 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 |
2006年 | 中国气象先进科技工作者 |
资料来源: |
他是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协会(IUGG)中国际云降水委员会(ICPP)执行委员(1986—1992),国际核化与大气气溶胶委员会(ICNAA)委员(1992—1996)。
他在教学上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九三学社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