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鞭打芦花的传说 编辑
鞭打芦花的传说是萧县民间的故事,讲述的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的故事
中文名:鞭打芦花的传说
所属地区:萧县
遗产编号:Ⅰ-49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级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萧县
遗产级别: 市
传说萧县皇藏峪西北山顶,是孔子游此遇雨后的晒书场。
与老师同为鲁国人,后随父迁到萧国东南的乡村安家。
至今,萧县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鞭打芦花》就是其中的一则: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
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
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
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
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
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鞭打芦花》,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魏子干,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干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干用芦花,父亲见子干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干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干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晋剧鞭打芦花,讲的是在农村一个中等家庭里,后娘薄待前子的家庭伦理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后娘骄蛮,老爹秉正,前子贤良。老俗套的情节,却又催人泪下。
最后,家庭得以团圆,让人感慨良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