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碑 编辑

词义介绍

下马碑下马碑

下马碑一般由青白石雕琢而成,形似石碑,位于大红门前左右两侧。碑身下部四角分别戗以石抱鼓,碑及石抱鼓下承以三层石条垒砌的方形基座。碑正反两面均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字。清朝陵区的下马碑以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下马碑

材质:青白石

主要作用

编辑

下马碑下马碑

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是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上书"官员人家,至此下马 "字样,清代皇家设立的谕令碑不仅有汉字,还有满、蒙、回、藏文字镌刻,以示对皇帝、圣贤、先王的恭敬。早先,北京设立有下马碑的地方有十多处,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外,在紫禁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外,在阜成门内历代帝王庙门外,在成贤街的孔庙门外,都设立有下马碑。

尚存文物

编辑
如今,北京城内尚存下马碑八通,东华门外一通,西华门外两通,成贤孔庙门外一通,阜成门内历代帝王庙门外两通,午门外两通。

沈阳故宫下马碑沈阳故宫下马碑

在下马碑前下马,除了当事人在此表示对皇帝、圣贤、先王的恭敬外,还要在此接受锦衣卫士的安全检查,文武大臣应召进宫觐见君王,不许携带兵器、刃器,否则,即属于违例,要受严惩的。

孔庙门前的下马碑孔庙门前的下马碑

从前,在阜成门内历代帝王庙门前左右两旁各树有一座牌楼,上书:"景德"二字,两通下马碑,就是设立在牌楼之外明显位置的。两个牌楼之间的街道称景德街。这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步行街。凡是骑马路过此街的人,都必须在东面的景德坊下马碑前下马,或在西面的景德坊下马碑前下马,然后步行通过景德街。

清朝人著《宸垣识略》称:历代帝王庙在阜成门大街,南向。明嘉靖间,以保安寺故址建。祀历代帝王。帝王庙殿名景德崇圣之殿。东西两庑,祀从祀名臣。前为景德门,又前为庙街门,东西二坊曰景德,立下马碑通衢,亦名景德街。这项记载表明。景德街实施下马步行之制,是从明嘉靖朝开始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大清封建王朝,"官员人等"至此才不再下马。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疏导城市交通,庙前的两座景德牌楼拆除了。牌楼两侧的下马碑在拓修景德街路面时,被埋于地下。最近政府投资重修历代帝王庙,又有两通下马碑出土,重新设立于历代帝王庙外。

从前,天安门与正阳门之间,还有一座城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辛亥革命以后,改称中华门。新中国成立后,修筑天安门广场、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将中华门拆除。在中华门之外,原先也设置有下马碑。因为进门之后便是皇家的御道,左右两侧是千步廊。天安门前之街称天街。左有东长安门,右有西长安门。门外各有牌楼一座,分别额曰"长安街",在东长安街牌楼和西长安街牌楼之前分别设置下马碑。这三处的下马碑其造型同东华门、西华门外的下马碑是相同的。虽然这里的下马碑早已失去踪影。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在封建时代的天安门前的天街御道,也是只许步行而不许骑马通行的。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例外。

明朝人金幼孜《晚出西长安街诗》云:

白发苍苍老从官,篮舆自便懒登鞍。

京华久住郊游少,惟有西山总耐看。

这位白发老官是明朝的进士,永乐为帝时任侍讲,谕德殿大学士,官至礼部尚书。按照明初的规矩,尚书以下的官员(即相当今社会的部长官衔),是不许骑马进入天安门的。但可以骑马至西长安门的。然后步行经天街,进天安门入午门进紫禁城,觐见君主。这位皇帝的老师,在皇宫中忙碌了一天,待到夕阳西下时,走出午门,经端门、天安门过天街,再出西长安门,才可懒怏怏地登鞍上马,奔向回家的路程。他的宅第故址大概就在今西城区境内,他骑上马就可西望西山。

下一篇 神道碑亭

上一篇 龙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