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瑛 编辑
郎瑛(1487年—隆庆、万历年间),字仁宝,号草桥先生,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明朝中期史学家。
郎瑛自幼丧父,但才华横溢,与好友王一槐共研古学,不慕仕途,专注于藏书与著述。他藏书丰富,博览群书,著述等身,广受学者敬仰。郎瑛性格直率,敢于直言时弊,对当世士风有独到见解。晚年仍勤于治学,直至八十岁高龄。
据现代学者考证,郎瑛去世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之间。
全名:郎瑛
字:仁宝
所处时代:明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
出生日期:1487年
逝世日期:1569年 至 1577年
主要作品:《七修类稿》等
早年经历
成化二十三年(1478年),郎瑛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其家族在当地被称为后郎郎氏。 郎瑛天生就与众不同,五岁时父亲去世。父亲临终前,指着他对人说:“我六十岁才生了这个儿子,不能亲眼看到他成才。但如果这孩子能成才,他一定会自己扬名立万的。”
郎瑛稍大一些后,就跟随年长的先生们学习,因为才华出众而享有美名,被选为学生。他与同乡的王一槐(字荫伯)结为好友。两人都是才华横溢,相互仰慕看重,认为自己在当世学者中难以找到同类,于是他们便一起研究古代学问,以追求卓越广博、超越平庸为乐。
无意仕途
郎瑛身体一直不太好,因此更加无意于追求仕途的荣耀。有人问他:“将来怎么办呢?”他说:“我已经投身于书籍之中了,难道还要和年轻人去争个高低吗?”于是,他写了一篇脾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督学潮阳的盛端明爱惜他的才华,还想推荐他,但他最终谢绝了并离开了。郎瑛家中原本有些财产,除了供养双亲外,他都用来购买书籍。他所藏的经籍、诸子百家、史书、文章以及杂家言论非常丰富,甚至包括别人所没有的奇闻异事、逸失篇章、古代图画和金石刻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但家财却日渐减少。
郎瑛对此毫不在意,他腾出大房子,建造高楼,放置几张书桌,端坐其中诵读。他博览群书,抓住要点,深入剖析,指出书中的瑕疵和错误,并撰写成书,共有数种,数百篇之多。四面八方的学者见到他的书后,都希望能认识他。行省及台郡的守丞以下到两县的官员,刚到任就会先去拜访他。金陵的顾璘、河南的王尚絅、进贤的万潮,都是当时的名士大家,他们尤其器重郎瑛,与他结为朋友。
郎瑛为人率直,言谈中不会阿谀权贵,也时常会激烈地谈论天下大事。正德末年,宁王朱宸濠的叛乱阴谋刚刚萌芽,还未有人察觉,但郎瑛却独自为此担忧。后来他听说王守仁在汀州、赣州平叛,便说:“这下子朱宸濠的阴谋不能得逞了。”在顾璘的宴席上,他谈论士人风气时,还批评了吴地的士人。顾璘虽然是吴地人,但也没有因此忌讳。
晚年生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八十岁的郎瑛仍然每天综合研究各种书籍,相互参考并仔细考订,陈善认为郎瑛的精神完满坚固,可以比得上卫武公的寿命。
隆庆三年(1569年),郎瑛曾在尚书顾璘的书室中借宿。此后,现存史书中再无关于郎瑛的记载,有学者推测其当卒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五年(1577年)之间。
史学
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颇有史学价值,其内容包括当朝史事掌故、社会风俗琐闻,艺文及学术考辨等各种主题,分为天地、国事、义理、辨正、诗文、事物和奇谑七大类。这些笔记中的一些内容或源于作者的直接观察或记忆,或源于与友人及来访者的交谈;其他内容则出自其参阅的文献资料,其中有些文献今已失传。其中,最令明代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也许是郎瑛非常客观地记述了明朝建立之事。官方严苛的审查制度使得明代初期著作中涉及这些事件的空间相对狭小,尽管如此,《七修类稿》还是生动详细地记录了明朝皇帝的几个主要竞争者如陈友谅、张士诚和方国珍等人的兴衰变迁。笔记中记录的当朝政治事件、趣闻轶事以及关于文学或古董的评论研究也很好地补充了其他文献材料。
不过,《七修类稿》仍然受到了批评。一些人指责该书没有条理,无实质性内容,且文献出处标注模糊;另有人批评此书在抄写早期著作时存在诸多错误;有人批评郎瑛的评论缺乏批判性,因为他有时倾向于直接复制他人的评论而不自己评价,而即使书中出现了郎瑛自己的判断,也被认为是草率而随意的。因此,尽管该书优点明显,学者们在参考引用时仍要小心谨慎。
考据
文献互证是基本的考据方法,但郎瑛在考证方法方面有两点是值得提出来的:一是重视文献与金石碑铭互证。这与郎瑛成长在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环境有关系。郎瑛自幼嗜古,注意收集古代金石、字画、古钱、印谱等实物。在考证前代典章制度与本朝掌故时,郎瑛自觉运用此类材料与文献互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郎瑛利用明太祖御撰《朱氏世德碑》考证《剪胜旧闻》记载误讹。二是实地考察与文献结合。郎瑛绝非读死书之人,他利用一切机会游历各地,进行实地考察。例如,郎瑛因见杭志祀典,于昭贶之下缺载碑文,“因留心以考之”;为了弄清楚明代岳镇海渎碑具体情况,亲至东镇碑下以探究竟。由于留心事物,注重实地考察,郎瑛善于发现文献记载之误。郎瑛的文献与金石碑铭互证,其实就是王国维所谓的“二重证据法”。就此意义而言,郎瑛在考据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已不容忽视。
陈善:先生精神完固,可进于武公之寿。 (《陭堂摘稿》引)
刲股救母
郎瑛以孝顺母亲闻名,母亲生病时,他曾两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为母亲治病,两次都使母亲康复。
以德报怨
郎瑛小时候,两个姐夫贪图他的财产,曾密谋害他,但他幸运地逃脱了。后来这两个姐夫去世时,他都为他们准备了棺材安葬。
辈分 | 关系 | 姓名 | 简介 |
---|---|---|---|
先辈 | 父亲 | 郎大亨 | 商人,主要经营古董字画之类。 |
母亲 | 诸氏 | 崇信道、释二氏,尤喜诵观音经,经常布施寺观。 | |
平辈 | 妻子 | 吴氏 | —— |
子辈 | 女儿 | 郎氏 | 嫁曹和錞。 |
参考资料: |
《国朝献徵录·卷一百十五·草桥先生郎瑛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