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广德 编辑

西汉经学家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人,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千户侯的薛鉴的第五代子孙,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曾任博士、谏大夫、谏议大夫、淮阳太守、长信少府等职。后来又继贡禹之后任御史大夫,位及三公。

基本信息

编辑

字:长卿

出生地:西汉沛郡相(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

本名:薛广德

国籍:中国

职业:经学家

所处朝代:西汉中期

人物简介

编辑
薛广德,西汉经学大家,不但博学多识,而且体恤百姓,刚正不阿,受民爱戴。

生平

编辑

博学温雅

薛广德,博学多识,为人温雅宽容。《汉书·薛广德传》中说:“萧望之为御史大夫,除广德为属,数与论议,器之,荐广德经行,宜充本朝,为博士,论石渠,迁谏大夫,代贡鬲为长信少府,御史大夫”。可见,薛广德最初是由萧望之聘用,后入朝庭。汉代聘用制度,表明当时用人制的先进性,有利于选拨贤才。儒者贡、薛广德等则官至御史大夫。可见,以经术晋升公卿之位者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这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其中的酝藉,通酝藉,这个词语典故就来自薛广德。班固二十四史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薛广德中有这样的记述:“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及为三公,直言谏争。”

体恤百姓

在元帝时代,薛广德、贡禹、韦玄成匡衡等儒学之士都曾列居高官。薛广德在朝中为政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言进谏,有时甚至不给皇帝情面。薛广德曾上书数十次,他上书言事首先援引古事,然后征引典籍。他的很多建议,元帝都采纳了。

贡禹死后,汉元帝拜薛广德为御史大夫。当日到任未久,适值永光元年春日,元帝驾幸甘泉,郊祭泰畤,行礼已毕,元帝忘乎所以,欲在其地射猎。广德认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于是上书谏阻。说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了。

成语“流离失所”就从此而来。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汉书·薛广德传》中的原句是:“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直言谏诤

薛广德和张猛是汉元帝时期的两位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冒死进谏。有一次,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薛广德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的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于是他脱下帽子磕头进谏道:“皇上应该从桥上前往。”其实,“应该从桥上前往”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它的真正意思是,皇上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而不是楼船,应当走陆路而不是水路。汉元帝听了当然很不高兴,但并没有发作,只是说:“大夫您戴上帽子吧。”可薛广德哪里肯轻易放弃,他于是威胁皇上:“陛下如果不听取臣的意见,臣就要当场自刎,以血溅污陛下的车轮,使陛下不能够进入宗庙!”这下汉元帝可是龙颜大怒了,眼看灾难就要降临薛广德头上,站在一旁的张猛赶紧出来打圆场:“臣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正直。走水路危险,走陆路就安全得多(乘船危,就桥安),圣明的君主是不可以冒着危险行事的。皇上还是听从御史大夫的建议吧。”张猛的话和薛广德是一个意思,但是这话说出来就中听多了。汉元帝的怒气消去大半,想想薛广德只是不善言辞,可为人耿直,对朝廷忠心,是难得的良臣,再说自己的做法本来就不太合理,既然张猛都给了自己台阶,不如就听从他们的意见,给他们一个面子。就这样,汉元帝最后还是乘车马去祭祀了。

“悬车”荣退

汉元帝永光元年,薛广德为御史大夫不过数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元帝以灾害连连,人民流亡,下诏责问三公。

《汉书·薛广德传》中记载了薛广德上书请求辞职退隐的故事。皇帝批准了他的辞呈,赐给他安车驷马和六十斤黄金。薛广德便驾车东归沛地退隐,广德回到沛郡,地方官员亲自到边界上来迎接他,而沛这个地方的人们也以他的到来感到荣耀。薛广德后来把皇帝赐的安车悬挂起来,留给后世子孙。因此,“悬车”有荣退之意。

下一篇 平当

上一篇 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