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 编辑

明朝初期阁臣

胡俨胡俨

胡俨(1361年/1364年2月20日—1443年9月20日),字若思,号颐庵,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瓦桥村) ,明朝初期阁臣。

胡俨为洪武二十年(1387年)举人,历任华亭、长垣教谕,上疏乞就近养亲,改教余干。建文元年(1399年),以荐授桐城知县。永乐初,用翰林学士解缙荐,迁翰林检讨,寻升侍读,进入内阁参预机务。永乐二年(1404年),升左春坊左谕德,仍兼侍读。不久,升国子监祭酒。永乐八年(1410年),车驾北征,命以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掌翰林院事,辅导皇太孙监国。洪熙年间,以疾辞,加授太子宾客致仕。宣德初,召至京,复以疾辞归。

正统八年(1443年)八月,胡俨去世,终年八十三岁。

(概述图来:胡俨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胡俨

字:若思

号:颐庵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1361年(一说1364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443年9月20日

主要作品:《颐庵文选》、《胡氏杂说》

最高官职:太子宾客、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

本名:胡俨

祖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金川镇瓦桥村)

人物生平

编辑

自幼好学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命通会》作至正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1364年2月20日) ),胡俨出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今江西省南昌市)。胡俨自幼好学,天资聪慧,受学于当时正在担任虞部员外郎的伯父胡琏,以师友相称。熊钊向来以古文辞自视甚高,一见到胡俨,就说胡俨有所教养,于是以古文法教授胡俨。长大以后,胡俨博览群书,对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占卜方面的书籍,无不精通,家中的长辈都对他赞赏有加。

副榜入仕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胡俨参加江西乡试,以《书经》考中举人第二名。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胡俨在南京参加会试,中副榜,授职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教谕。胡俨以师道自任,劝勉诸生,务实学习,励行节约,以变华亭浮靡的学风。胡俨还每日亲自给诸生讲授,常常讲到半夜,即使是严冬酷暑也不停止,当地的百姓对他很推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胡俨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胡俨守孝期满,改到长垣县(今河南省长垣县)任教谕,请求给予便地养家,后又改到余干县(今江西省余干县)任职。批准学官请求便地即是从胡俨开始。胡俨在余干期间,得到士子爱戴,政绩居多。

建文元年(1399年),胡俨被推荐任为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知县。他主持开凿桐陂水,灌溉田地,使百姓获利。县境有虎伤人,胡俨斋戒沐浴后向神灵祷告,老虎便逃走了。桐城县人把他供祀在朱邑祠。

成祖恩遇

胡俨半身像 胡俨半身像

建文四年(1402年),副都御史练子宁把胡俨推荐给朝廷,说:“胡俨具有的知识足以通达天人,他的才智足以参佐帷幄。”等胡俨被召来时,燕王的部队已渡过了长江。朱棣即位后,说:“胡俨懂得天文,就让钦天监考考他。”考完之后,钦天监官员上奏说胡俨确实通象纬、气候之学。 七月十日(8月8日),又因解缙的推荐,明成祖授予胡俨翰林院检讨之职。 九月,胡俨与解缙、胡广等七人进入内阁,参预机务。胡俨在内阁时,受皇上顾问,他从不与人争先,但稍嫌戆直。 十一月十日(12月4日),升为翰林院侍读。

永乐二年四月二日(1404年5月10日),明成祖升胡俨为左春坊左谕德。

掌管国子

永乐二年九月二十九日(1404年11月1日),胡俨被任为南京国子监祭酒,便不再参预机务。当时国子监用法严峻,国子生请事假回家的,也被判戍边。胡俨到任后,立即上奏废除了这条规定。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幸临北京,召胡俨赴行。

永乐八年二月六日(1410年3月11日),明成祖将要北征,命胡俨以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掌管翰林院事务,辅佐皇太孙留守北京。

永乐十九年(1421年),胡俨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当时,海内统一已近五十年,明成祖正内兴礼乐,外怀要荒之地,公卿大夫彬彬然多是文学之士。胡俨作为馆阁宿儒,朝廷大著多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他都担任总裁官。他主持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一行一动都有师法。

洪熙致仕

洪熙元年二月十八日(1425年3月7日),胡俨以病请求退休,明仁宗朱高炽赐给敕书,奖励慰劳他,进升他为太子宾客,仍兼国子监祭酒。退休后,朝廷免除他子孙的赋税徭役。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以礼部侍郎之衔召胡俨,胡俨推辞归家。

胡俨在家二十年,方岳重臣都以师礼对待他。胡俨与他们交谈,从不曾说到他个人的事。他自处淡泊,岁时的衣食才刚够需要。

身后哀荣

正统八年八月二十七日(1443年9月20日),胡俨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讣闻,明英宗派遣官员谕祭,命令有司负责营葬。

天顺二年七月二十三日(1457年8月12日),胡俨之孙胡顺乞求进入国子监读书,得到明英宗的批准。

弘治元年十月七日(1488年11月10日),监生江纪等人请求为胡俨赠谥,未得朝廷回复。

弘治三年正月二十一日(1490年2月10日),桐城知县陈勉将胡俨、胡颐和西汉的朱邑合为一祠祭祀。

主要影响

编辑

胡俨台阁体诗作中,不管是出于公务所作应制类诗,如上朝、扈从、谒陵、侍游、侍宴、咏祥瑞等类诗歌,亦或是与同僚酬赠所作之诗,其显著特点即喜用一些色彩灼艳之词,同时使用如“红”“紫”“金”“碧”等表示颜色深重之词来强化其台阁语言之富丽堂皇,并结合使用一些不与凡间等同之事物,如紫霞、红云、蓬莱、金鳌等,来显露其诗歌之典雅高贵,进而渲染帝王威仪,及皇家雍容华贵之气氛,最终以达鸣国家之盛等效果。而除了颜色之词外,同时亦喜使用一些表达特定含义的数词,如“万国”“九霄”“五云”等,起一个夸张歌颂效果的同时,来表达一个特定颂主鸣盛的主题。

另外,胡俨台阁体诗作中有很多有关对当朝的歌颂、对能够得到帝王宠眷的感激,并将皇帝的这种知遇之恩,直接或可说是直白的表露在其诗歌里面。虽然,此类抒写方式亦是台阁文臣惯用之方式,但是胡俨台阁体诗作中对帝王恩宠的感激、对当朝的歌颂,是发自内心的感激,是虔诚的歌颂,即所表之情有其由衷的一面。如其台阁体诗作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朝期间所作台阁体诗,多用“漏”字来感叹岁月之流逝,表达己身“怀恩报国迟”的无奈,同时则强调自己身微而又始终蒙受皇恩之事,进而直白言说自己对圣恩难报之“惭愧”等;而致仕归家后所作台阁体诗,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多通过对一颗“丹心”的强调,来表明自己对帝王之忠情、对圣恩之感激等。故其台阁体诗作亦有“诗言志”主题的参与,而此“志”亦指其台阁体诗作中,所传达出来的儒家入仕、忠君报国等思想外,更有其真情参与的一面。

历史评价

编辑

明成祖朱棣:朕即位以来,尔七人(解缙、黄淮、胡广、胡俨、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者,朝夕相与共事,鲜离左右。 (《明太宗实录》引)

明仁宗朱高炽:卿以文学事我太宗皇帝,首居翰林,继升谕德,辅朕春宫,未几升掌监学。先皇帝之宠儒者,与儒者之遇圣明,皆至盛矣。而卿居太学不数岁,复召入翰林史事,效劳滋多。 (《明仁宗实录》引)

熊钊:南昌胡若思,笃学好古,于经史百家之言,靡不研究,发而为文,积以成编。予得其书而读之,其气英迈,其辞雄伟,其所本一归之义理之渊微,彝伦之雅正,无萎靡不振之习,有浩博宏广之容。其所以养之于中,不浅而深也,明矣。 (《颐庵文选》引)

陶宗仪:俨文辞妍赡,精于草书。 (《书史会要》)

邹缉:其才识器度益明而达,而其文章纯深雅奥,可与古作者并也。观其铺张至治之美,以黼黻乎国家之盛,雄伟光大,富赡不穷,卓乎其不可及也。天下之人仰而望之,惟恐其或后。至求所以光昭其先德,发挥其事功,又无不造而请焉。而公应酬之者,常若取诸其左右而不以为难。呜呼,此非其学问之有素、养之深而积之厚,何以至是哉? (《颐庵文选》引)

练子宁: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 (《明史》引)

杨士奇:豫章胡若思先生,自其童冠从乡先生,得吾郡王与耕经学之传,从而得虞公之传,益自肆力,浚而深之,扩而大之。盖于诸书无所不读,而必本于经;于学无所不通,而必主于圣贤之道。尝施其政教于百里之邦矣,已而入禁林,典词命,侍讲读,遂兼谕德,辅导储君。又拜大司成为国子,及四方来学之师。先生智识有余,材猷宏远,而凡存诸心见诸言行者,皆在于仁义。至为文章,严于矩矱,而雍容温裕,词洁义正,于经旨必融会众说而推明之,弗极弗已。序、记、铭、传之类,虽时应人之求,未尝苟有称说,非其笃于经之道,而不愧乎古君子之文者乎?若夫见诸词赋,体物缘情,端厚而微婉,有古人之意者,盖自袁伯长、虞伯生而后复见于先生焉。 (《颐庵文选》引)

胡广:今公之文,沉实不肆,温厚雅赡,有疏宕之气,凿凿乎欲追古立言之为。盖其履师儒之位,表率学者,必以明经讲道为务,而不为虚言,要其归,一本于道德而已矣。使天下后世,佩诵而矜式之,不如是不足以传远。此公之文有不可以已者如此。 (《颐庵文选》引)

杨溥:先生天资颖悟,自幼好学……既长,博极群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皆通其说,先辈皆称许之。 (《国子祭酒胡先生墓碑》)

杨荣:其文之正者,有得于孟之绪;雄健宏深,有造乎司马、昌黎之奥伟。然成一家言,足以追古之作者。 (《文敏集》)

朱权:今先生之文,其辞雍容,而其气洋溢。蔼然蔚然之意,见乎言意之表。故其文幽深混涵,人莫可测。仰而视之,若匡庐华岳,岿然有层峦迭嶂,莫能跻其分寸;俯而察之,若彭蠡洞庭,浩乎洋洋,莫能得其蠡测;臆而思之,若空明之灏瀚;味而咀之,若玄酒之与太羹。其高处,若蹑层霄,挽牛斗于星河之上;其妙处,若郢人之斫垩,凛乎其不可犯而又得之;其妍丽也,若桃源春晓,霞舒雾卷,旭日初旦也;其抑扬也,若天驷脱羁,振鬣一鸣,而万马皆喑;其壮也,若横㮶西风,挥戈指日;其清也,若老鹤之巢松,孤猿之叫月;其幽深思远者,若幽兰之发乎深谷,但闻其芬馥,而莫测其所从来……其楚词也,如《谒文丞相祠》及《石鼓》、《毁璧》、《秋风》等篇,皆深得骚体,其意趣高古而人所形容不至者,而皆得之矣。又若《友竹》、《友桐》之序,皆能摹写造化而得物之性情,可谓尽其神矣,岂庸腐可得而想像哉?至于诗、词、乐府之作,如《述古》、《杂咏》之诗,大能感发人之情兴,又可慨也。其碑铭、墓志也,如《温忠武公庙碑》之作,皆能昭述前烈,以继后世,万古一日也。 (《颐庵文选》引)

王洪:盖其所作,必欲追踪古人,事核而喻切,辞醇而旨远,沨乎舂容正大之音,可以无愧于古。而公则欿然自视,若不足也。……洪与公同游禁林十有余年,朝夕承公之诲,至论古之作者,未尝不慨然于斯。 (《颐庵文选》引)

姚夔:如胡俨、陈敬宗、李时勉俱师范可尊,至今为人思仰。 (《明宪宗实录》引)

叶盛:监学规模如胡俨、陈敬宗,他如魏骥、陈泰、李敏、马谨,亦有可称。 (《明宪宗实录》引)

黄佐:①天资颖悟,自幼好学……既长,博极群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皆通其说。 (《直内阁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胡公俨传》)②俨在七人中,遇有顾问,必从容审度而后对,未尝以才智先人,时论多之。 (《直内阁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胡公俨传》)

郑晓:心存抚字,政尚宽平。蠲逋赈乏,除虎驱蝗。表祀循良,历有惠绩。 (《名臣记》)

袁衮:官祭酒者,前有宋讷、胡俨之仪轨,后有李时勉、陈敬宗之刚严。 (《世纬》)

雷礼:幼好学,书琴诗文皆有传授。 (《国朝列卿纪》)

项笃寿:公以身为教,不言而诸生化之。语曰:前有宋、胡,后有李、陈。信哉! (《今献备遗》)

詹景凤:俨行书矫健而苍,楷书精熟而整。 (《詹氏性理小辨》)

李邦华:祖宗朝如黄淮、杨士奇、金幼孜、胡俨、薛瑄、李贤、杨一清、张孚敬等,未尝由词林也,而建竖颇不居人后,概可睹矣。 (《请法祖宗制用人疏》)

陈弘绪:澹台灭明、徐稚、罗从彦、胡俨、张元祯、舒芬魏良弼、万廷言、万思谦、邓以赞、李材十一先生,皆吾郡之名儒也。 (《江城名迹》)

查继佐:祭酒宽厚自不及讷,顾色笑匪怒,为风人之所深嘉。但朝夕圣经,忠孝大义,凿凿而不免夺情。在后世沸廷诤为名高者,不知其几矣。 (《罪惟录》)

张廷玉:①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然少戆。 (《明史》)②淮功在辅导,胡广、金幼孜劳著扈从,胡俨久于国学。观诸臣从容密勿,随事纳忠,固非仅以文字翰墨为勋绩已也。 (《明史》)③胡俨当成祖之世,尤称人师。 (《明史》)

轶事典故

编辑

胡俨担任湖广考官时,看到杨溥的文章,非常惊异,在其上题写道:“此文作者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世人都认为他知人。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高祖父

胡绍久

——

曾祖父

胡禄赐

——

祖父

胡子复

——

父亲

胡鼎

字重器,号直翁先生,以子官封桐城知县,累赠朝议大夫、资治少尹、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母亲

徐氏

处士徐朝英之女,累赠恭人。

伯父

胡琏

字汝器,人称虞部府君,胡俨少时从其学。

——

妻子

张氏

累封恭人,曾受命妇冠服之赐。

子辈

长子

胡玘

——

次子

胡<日东>

——

三子

胡昭

——

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编辑

文学作品

胡俨著有《颐庵集》30卷,《四库全书》收《颐庵文选》2卷,其中诗文各1卷。又有笔记小说作品《胡氏杂说》1卷。

绘画作品

胡俨工书善画,尝“以水墨秃笔画羊、鹿,甚有生动”,“工竹石、兰蕙,极有意致”。现存画作有《瑞狮(兽)图》(又作《太狮少狮图》)、《封侯图》、《秋林呦鹿图》、《立轴》。

史料索引

编辑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国朝献徵录·卷十二·直内阁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侍讲胡公俨传》

《明名臣琬琰录·卷二十四·国子祭酒胡先生墓碑》

下一篇 黄准

上一篇 夏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