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阵形 编辑
简单地说,“阵形”是古代军队的野战队形,它是人类战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氏族社会,人类的战争表现为部落冲突,当时还没有军队,也没有什么指挥,战斗大多是一拥而上,如同群殴,自然也就无所谓“阵形”。随着历史的发展,奴隶制国家出现,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和掠取奴隶(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开始编制有组织军队,并且采用一定的队形,这就是原始的“阵”。“阵”是在军队产生的过程中,因为组织军队和指挥战斗的需要出现的,古代军制学和战术学的成果。东方的战阵起源于中国。
中文名:阵形
外文名:Formation
别名:队形
早期的阵形比较简单,按照“三师”的编制,呈一字或者方形排列,阵战法在西周和春秋的时代极为盛行,当时常见这样一种情况:两军约在某地会战,列阵整齐,相互攻伐……。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这一成果的代表有《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六韬》又称《太公兵法》,相传为西周姜尚所著,据考为后人伪托,成书在先秦或者汉初,至今尚无定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略为可信。以上两部兵法主要介绍了车阵。战国以后,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又有了变化和发展,1972年出土了《孙膑兵法》,里面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及其使用的方法。同时代的《尉缭子》本来也有“阵形篇”。中国历朝的军事家对阵法的发展还有:三国魏武帝曹操著《孟德新书》(已失传,仅余若干引用),有专章讲述行军布阵之法;(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武侯八阵”流传后世,影响极广。《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深研阵法。南宋岳飞留有兵法残篇讲授阵法。明代戚继光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详解阵法,戚继光还自创的“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显现威力。在古代,中国各朝军队均演练阵法。
日本的阵法起源于中国。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在军中演练“武侯八阵”和孙子的“九地”,以后自源平合战始,在实战中普遍地使用。“武侯八阵”经过历次战争的洗礼,结合日本的实际,发展成为鱼鳞、锋矢、鹤翼、偃月、方圆、雁行、长蛇、衡轭,编成这八阵的是日本战国名将武田信玄,因此又称“武田八阵”。
基本类形
1.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已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2.锋矢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前锋张开呈箭头形状,也是属于进攻阵形。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锋矢阵的防御性较鱼鳞阵为好,前锋张开的“箭头”可以抵御来自敌军两翼的压力,但进攻性稍差,阵形的弱点仍在尾侧。
3.鹤翼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战术思想:左右包抄。鹤翼阵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4.偃月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大将本阵应有较强的战力,兵强将勇者适用,也适用于某些不对称的地形。
方圆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战术思想:密集防御。方圆阵的队形密集,防御力强,因队形密集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亦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5.雁行阵: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射击兵种的威力。冷兵器时代以白刃战为主,雁行阵较为少用,但也应结合具体的情况。个人认为,“骑铁”很适合使用。
6.长蛇阵:用于行军或追击的一路纵队,机动力强,战斗力弱。
7.衡轭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并排的形式,战斗力较长蛇阵强。
8.车悬阵:车悬阵为日本战国名将上杉谦信所创。车悬阵的与方圆阵相似,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设,不同之处在于,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不容质疑,这种战术是很优秀的。车悬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此外还有虎韬、卧龙、轮违、大妄、虎乱、乱剑、云龙、飞鸟、松皮、流行、井雁行直、将棋头、别手直等阵形。
战争类形
1鹤翼阵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这是人类发展出来的一种阵形。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使用比较强的部队(多为骑兵)。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三国志五代中曾说到过,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就是要形成包围圈,这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不强。
2鱼鳞阵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 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是很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跟锥形不一样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鱼鳞形却可以突击(因为最前方的部队很密集,全军才不会被冲散,锥形却会)。鳞形与鹤翼形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例如武田信玄,诸葛亮)指挥。鳞形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
3.锋矢阵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所谓的突击阵形,并不是只有这种阵形可以突击,事实上所有阵形都可以下突击令,但突击效果(全军穿入敌阵不会被冲散)会不同。也就是说,三国志五代里面说的可以突击,是说真正战场上有突击的效果,而非只有此部队可以下突击令。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但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背后露出太多)。
4.冲轭阵是车前方的横木,也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有什么效果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请注意两排的部队前方朝东北跟西北方)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因为也是线形,所以山地移 舆够快)。
5.长蛇阵是人们在战争中自然发展出来的阵形。这种队形专为山地移动用。事实上这种队形攻击和防守均不利。不过历史上描述这种队形常常会有,例如陈寿三国志:“孔明观姜维阵形,势如长蛇”指的就是这种。
6.车悬阵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车悬不是指形态,指的是涵义。车悬是一种骑兵阵。军队排成不互相推挤的多列,也就是说,这种是一车轮战法。谦信用此阵,说穿了就是要冲散信玄队形,取信玄的性命。
7.雁形阵是英文字母V字型阵,两翼相当近,弓箭攻击效果奇佳,但是由于包角太小,所以无法包住敌人只能做射击。跟鹤翼相同,因为是线形构造,所以平地移动也不快。
8.勾形阵看起来像是晒衣服的挂勾。由于雁形在山地移动很慢(型态如同缺一小口的倒三角),所以发展出此种山地里的射击阵形,山地里的情况特殊,这种阵形其实看起来像是长蛇,所以移动速度仅次锋矢阵。因为成为类似倒V的锐角,所以射击还是很集中,可以当作射击阵形(雁形跟勾形其实是V跟倒V,但是雁形队伍排列厚实,勾形则类似两条长蛇会合而成)。
9.箕形阵其实就是W形阵。里面多了倒V。巧妙就在这里.里面的倒V多半是弓箭兵,长枪兵之类的远距离攻击兵种,所以可以在进攻提供掩护,但是因为排法巧妙,所以不会在正面不打到自己人。因为中间有个倒V所以无法做包围,不能一齐攻击.所以是一种雁形发展出来的伤亡率小的平地阵形。
10.锥形阵是正三角形阵。这种阵形主将位置在前方,也是勇将阵形。在平地速度极快,但防御力攻击力(不能有最大队友支持,攻击面小)都很差。这是骑兵在以最快速移动时,若不刻意排列,自然会产生的队形。
11.偃月阵在古代赫赫有名,在唐代被当作宿营阵形.可能是韩信使用的背水阵。由于全阵成为一种奇特的新月状构造,其实在士兵被敌人追到河边,然后倒转回来想攻击敌军时,这种新月状构造就会出现。使用这种背水阵法,必须是富有战争经验的将领 (也就是三国志五中说的 勇名要够高),要不然会控制不住士兵。唐代把偃月阵当作宿营阵形是有道理的。依山傍水之处(有水,才可煮饭;有山才可砍柴)也就是险地,特别适合这种阵形。
12.方圆阵是人类自然发展出来的阵形。在印地安战争片中,白人常常把车子推翻然后排成圆状,全军枪口朝外,这就是圆阵,不用这种阵形机动力极差,因为可能有士兵要倒退走,不过防守力最高,因为根本没有背后。
另外还有:水阵 ,八阵图阵,乌云之阵。西方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阵形有:横队 ,纵队 ,散队,混合队形。
操练
阵法操练,是古代治军的重要方法。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他们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整体合力。阵法操练是将无规则之众训练成军队的有效途径。今天各国军队使用的队列,就是古代阵法操练的演变。各国使用的西式队列,与原来东方的队列规则的基本的原理是相同的。西式队列严肃整齐,指挥多用口令。东式队列是以旗号、金、鼓为主。日本使用军旗、法螺贝、太鼓、钟和军配就是东式列队方式。战国名将武田信玄擅长阵法训练,武田的军容,常使人感到危险。
中国的兵法重视谋略,阵法处在次要的位置,而在日本则受到相当的重视。这是因为,中国的战争规模远比日本为大,在动辄以“良将千员,带甲十万”的战争中,军队统帅主要进行战略和战役层的思考,战术还在其次,同时也因为尊崇儒术,重文轻武,对阵法研究不够重视;而日本的战争多在千人级,军队统帅也是战术指挥员,不能不精研阵法,日本自镰仓以来一直是武家政权,阵法在历次战争中经受磨练,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一般而言,要达成古代战争的目的,阵形(队形)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阵形有以下4种作用,这四种作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作用
⒈机动力: 在山地狭道跟平地的机动力,一般而言,是不同的.山地狭道的行进,以线形的速度最快,所以最有名的就是长蛇阵。在平地,速度行进最快则为三角形,你可以看看古代战争的影片,若是大军迅速前进,不管队形,那么自然而然队形会成为三角形.那是刚好在几何上人不会互相推挤,速度最快的阵形.在平地线形移动是很慢的.山地,由于草木多,三角形移动也很慢.
⒉攻击力: 攻击力的因子比 ^复杂,你可能要等下看各种阵形的说明,才可瞧出端倪.一般而言,攻击力是要在跟敌人有最大接触面时才能发挥最大.阵形也就是要达成这个目的.也就是当你是单兵时,你身边有最多的战友们能够跟你一起作战,你们才不会被一一击破.甚至攻击力还跟是否能够激励士气有关(偃月阵).
⒊防守力: 在很多方面,防守力根攻击力类似,但仍有不同.防守力还包括队友是否能够掩护你,还有你是否能够做到“露出最小的背后”,一般而言,单考虑攻击而忽略防守的阵形,背后都很脆弱(~鳞阵)。
⒋掩护力: 也叫伤亡率。这跟防守力又不相同,种阵最有名就是箕形阵,类似在战争中步兵在前方,后方有部队放枪掩护前方步兵前进的一种掩护力强的阵形。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