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编辑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简称黄海学社旧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338号, 现为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纪念馆。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保存较好,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产区面积约1246平方米。旧址为英别墅式二层楼房,建筑单体,有围墙,砖混结构,灰色。建筑明显分为三段式,中轴对称式样,具有一定时期的代表性。屋顶为尖顶四面坡式样,首层正门前有门廊,门廊顶子一周饰有围栏,形同露台。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处已建成“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纪念馆”,采用先进保护技术,对2200多套厂史资料进行整理和保护。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工业研究机构,在潜心三十年化学研究的历程中,为永利制碱厂、久大精盐公司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造就和培养了一批科研技术人才,为民族化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已成为宣传和继承发扬中国化学科研精神的重要场所。
2013年3月5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地理位置: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338号
所处时代:1922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629-5-022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为打破当时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由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出资10余万银元在原久大精盐厂化验室的基础上创建。社长孙学悟,聚集了大批化工专业人才,出版了《海王星》等专业刊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塘沽沦陷,社务无法进行,黄海学社毅然随久大、永利西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先在长沙水陆洲建社,后在四川五通桥建立华西化工学术中心,继续进行研究工作。
1950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迁址北京。1952年,并入中国科学院。
2011年3月,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修缮完毕,原址上建成“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纪念馆”。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简称黄海学社旧址, 位于解放路338号,今天津碱厂俱乐部东侧。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保存较好,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产区面积约1246平方米。旧址为英别墅式二层楼房,为建筑单体,有围墙,砖混结构,灰色。建筑明显分为三段式,中轴对称式样,具有一定时期的代表性。屋顶为尖顶四面坡式样,首层正门前有门廊,门廊顶子一周饰有围栏,形同露台。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旧照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先后成立了化工原理、应用化学、发酵化学、海洋化学等研究部门,又陆续招聘国内外各大学的人才,不断地发展壮大。短短几年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就为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厂培养和输送了不少技术骨干,也提供了研究人员撰写的不少有价值论文。该社作为中国第一个私人创办的化学工业研究机构,在潜心30年化学工业研究的历程中,为发展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研究社名称由来
范旭东是这样认为的:它在天津塘沽诞生,塘沽面临渤海,而渤海汇合百川,朝宗于黄海,而黄海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是化学工业的原料来源地,也是大好的试验场所。在天津塘沽成立化学工业研究社,就是要以海洋为研究对象,就近取材于黄海。
相关人物
范旭东,又名锐,字行。清光绪九年(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是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20世纪3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公司碱厂。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他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遗址牌
2013年3月5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被化工部命名为“全国化工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解放路338号。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交通信息
自驾:自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路程约4.3千米,用时约9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