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编辑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隋代至民国佛教石窟寺,包括崇龛镇千佛寺石窟。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由大佛寺摩崖造像和千佛寺摩崖造像组成。大佛寺摩崖造像内容以佛教题材为主,达111龛734尊,次为道教题材,计12龛190尊,儒家及其它题材较少,仅5龛8尊。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43龛,各类造像311身,题记31则。造像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晚唐至宋代,这体现了中晚唐至宋代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佛教艺术的昌盛和造像技艺的发达,这为研究唐宋佛教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唐宋西南的宗教信仰、民风习俗、历史以及工艺美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6年5月25日,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千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合并。
中文名: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
地理位置:重庆市潼南区城西的大佛寺内重庆市潼南区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华家沟)北部的小山包上
所处时代:隋至清
保护级别: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6-0851-4-041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潼南大佛寺大佛造像佛身始初成,开凿跨越五代以及北宋,时间长达250多年。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潼南大佛寺大佛造像完全凿成。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二月,大佛造像装銮饰金完成,至此大佛通身贴金。
清嘉庆七年(1802年)、同治九年(1870年)、民国三年(1914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潼南大佛寺大佛造像又先后4次重装金身。
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崇龛水库,千佛寺一带进行大规模采石,岩体上部几乎被削平,致使崖壁上部的造像几乎被完全截去,仅崖壁下部的部分造像得以幸存。
2011年,大佛寺摩崖造像在修建公路时暴露,考古单位进行了发掘清理。
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大佛寺内,大佛释迦牟尼坐像位于大佛阁内,弥勒佛坐像依崖而凿,依山面江,高18.43米,胸围8.35米。佛像高肉髻,施螺髻,面部略长,双眸低视,双唇微张,舌部略露,内着僧祇支,外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左肩施环状撘膊,左手扶膝,右手仰掌,平置腹前,跣足,善跏趺坐。佛身各部分比例匀称,衣纹流畅,形态逼真,体态庄严肃穆,双目炯炯传神。以大佛为中心,共分布有窟龛131个,年代为隋唐至清代。东龛28龛,西岩103龛,造像题材主要为释、道、儒。9号窟龛应是隋代佛教窟龛,是重庆地区最早的佛教窟龛。在东西的崖壁上,留有历代骚人墨客书镌的题记、诗歌、碑碣、造像等83则,鎏金楹联镌刻20则,水文题刻5则。
千佛寺摩崖造像
千佛寺摩崖造像呈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长35米、残高约6米,最低处距地表1.5米。西、中部区域造像龛分布密集,造像保存较好,时代较为集中,东部造像分散,多数仅存造像龛轮廓。造像龛以长方形为主,另有部分外方内圆拱形龛和零星的拱形、弧形、屋形龛等。铭文大部分为北宋开宝年间令狐家庭开龛的造像记、妆銮记等,最早纪年题记为唐天宝十一年(752年)。千佛寺摩崖造像以晚唐时期为主,其次为北宋时期。主要造像题材有阿弥陀佛五十菩萨、菩提双树、菩提瑞像、天龙八部、飞天、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十六罗汉等。
千佛寺摩崖造像
大佛寺摩崖造像和千佛崖摩崖造像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晚唐至宋代,这体现了中晚唐至宋代这一时期西南地区佛教艺术的昌盛和造像技艺的发达,这为研究唐宋佛教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研究唐宋西南的宗教信仰、民风习俗、历史以及工艺美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6年5月25日,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千佛寺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合并。
地理位置
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的大佛寺内。
潼南大佛寺景区
千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华家沟)北部的小山包上。
薛家村
交通信息
乘坐潼南区内公共交通潼南101路、潼南107路至大佛寺站下车可达大佛寺摩崖造像。
自驾:从潼南区出发经G246—成渝环线高速—合安高速—崇龛互通—黄崇路—玉佛路—千佛寺摩崖造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