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编辑

山东省济南市境内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建于清宣统元年至民国元年(1909~1912年) 。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北连德州站,南接济南站,是津浦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津浦铁路的铺筑而诞生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在当时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悬臂式结构桥,设计全长1255.20米,宽9.4米,为11墩12孔双线(实为单线)钢梁铁桥,是中国孔径最大的铁路桥梁,在当时世界桥梁中也是少见的。每天有28列旅客列车在大桥上奔驰,成为黄河上唯一一座仍在跑火车的百年老桥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使得南下北上的人员、物资得以畅通地横渡黄河,具有较高战略和经济价值 。

2013年3月5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

所处时代:1912年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784-5-177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德国人在济南附近黄河上下游约90千米范围内,进行了历时3年的勘测、比选,认为在泺口镇建桥较为适宜,并提出了河段工程说明及建造图式。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历史照片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历史照片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8月12日,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与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签订了建造黄河桥合同。即将开工之际,山东省道员丁达意考虑到建桥后桥墩阻水,易引起河防险患,要求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加大桥孔跨度、减少桥墩,双方经多次磋商均无结果。得知此事,正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来济协商,后经5次修改,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下半年最终确定建设方案。

清宣统元年(1909年)7月,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正式动工。

民国元年(1912年),在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即将建成前,孙中山前来建设现场进行了实地的勘察。 11月29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竣工通车。整座铁路桥造价为1165.8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库平银454.56万两。11座桥墩12孔,梁下留有充分的通航空间,一般水势时水面距桥下桁梁约10米,较大水势时约为7米,桥上铺设单线线路,留有铺设双线的余地,载重为E-35级,按七级地震烈度设防。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上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同年5月,据守山东的奉系军阀张宗昌溃逃时,炸坏大桥,第8号墩顶部被炸去约3.8米,第8孔梁及第9孔的端横梁坠落在桥墩上。后由津浦铁路管理局发包给南京裕庆公司修复。

民国十八年(1929年)4月,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先行通车;7月,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全部完工,共投资2.01万元。

民国十九年(1930年)端午节前后,蒋介石部与阎锡山、冯玉祥部隔河炮战,击伤钢梁多处。

民国二十年(1931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由津浦铁路管理局大修加固,共耗资2.67万元。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南犯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率部溃退时,组织铁路工程队将大桥炸毁。第9、10号桥墩水面以上全部被炸飞,3孔悬臂梁断裂坠入河中,第3、4、5、6、7、8各孔钢梁均一端坠地,钢梁杆件被炸伤87处之多。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由日本黄河桥工程事务所施工,7月修复通车。共投资376万元,用钢材4000余吨。因悬臂梁损坏严重,更换为日本铁道部大臣官房研究所设计、日本汽车制造株式会社制造的新梁。架梁时出于军事需要,未待铆合,即强行通车,致使第10孔孔梁下挠240毫米,给大桥留下隐患

1949年2月,国民党军队派飞机轰炸泺口黄河特大桥,炸伤悬臂梁,当时进行了焊修。1959年,进行大修加固。

1991年9月,有关专家得出结论:这座铁路桥再用25年没问题。同年10月,国家计委专门研究山东省请求保留泺口老桥的报告。铁道部立项研究,专门论证钢梁的疲劳和剩余寿命问题。一个多月后,铁道部论证会得出结论:可继续使用大桥,至少30年没问题。

1998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抬高加固,配套新建济邯线继续使用。

2000年5月31日,邯济铁路开通,泺口黄河铁路大桥重新启用。

2006年,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春运期间日通行列车达28对。

2023年,国铁济南局对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进行旧钢梁全铲全油施工。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建筑格局

编辑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设计全长1255.20米,宽9.4米,为11墩12孔双线(实为单线)钢梁铁桥,其中10号主孔跨度164.7米 ,限制双机联挂,通过大桥的列车速度不得超过20千米/小时 。

文物遗存

编辑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津浦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津浦铁路的铺筑而诞生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桥上铺设单线线路,在当时是亚洲跨度最大的悬臂式结构桥 ,大桥高悬于主流之上的第9、10和11孔采用三联悬臂梁,较具特色 。每天有28列旅客列车在大桥上奔驰,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成为黄河上唯一一座仍在跑火车的百年老桥 。

建设成果

编辑

技术难题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桥体中的钢梁,除了中国制造,还有德国、日本制造的。工人们用“防护罩”把20个桥梁活动支座保护起来,防止黄河泥沙侵蚀。换轨时不使用撬棍,避免损伤桥枕。新型的树脂枕木投入使用,延长了大桥的寿命 。两岸桥台及滩地中7个桥墩,采用直径50厘米五角形钢筋混凝土浅装基础,用汽力旋转打桩机打入,共打桩1270根,每桩平均承重150吨 。

所获荣誉

2018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 。

历史文化

编辑
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1958年,黄河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峰。郑州黄河铁路桥的一个桥墩被冲毁,周恩来得知后,立即赶到郑州视察,直到午夜才离开。回到住地,周总理又听说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也出现了险情,于8月6日上午又飞抵济南视察,并嘱咐铁路局的同志“你们要千方百计把大桥保住!”。经加护施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于洪水中安然 。1977年,有关部门在铁桥旁修建了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纪念地石碑 。

烈士王士栋

王士栋纪念地王士栋纪念地

1967年5月31日晚,突降暴雨,堆在铁路大桥桥头的原木被大风吹落在道轨上。守桥部队官兵紧急出动,进行清理。战士王士栋在奋力将最后一根原木掀出道轨后,一列客车疾驰而过,车轮卷走了他的身躯。列车、大桥和旅客的生命保住了,王士栋却牺牲了,时年21岁 。

价值意义

编辑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使得南下北上的人员、物资得以畅通地横渡黄河,具有较高战略和经济价值 。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济南市“携河北跨”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将为黄河北部经济发展和两岸人民交流产生巨大的作用 。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口 ,北连德州站,南接济南站 ,全长约4760米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位于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东边水下 ,桥梁为南北走向,横跨黄河,途经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为京沪铁路 。

王士栋烈士纪念地

交通信息

地点:自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路程约13千米,用时约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