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编辑

山东省济南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齐鲁大学的校园建筑(1905-1924年) ,位于历下区文化西路西段、广智院路,分布于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广智院内。 包括原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近现代建筑,建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原齐鲁大学校园始建于1911年,其后又进行了多次扩建和修缮,2000年7月随山东医科大学并入山东大学,称山东大学西校区,2009年5月4日改称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所在地。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现保存有校友门、考文楼、柏根楼、图书馆、齐鲁神学院、四百号院(男生宿舍)、景蓝斋、美德楼、教授别墅、模范村居住区、圣·保罗楼、小教堂、水塔、广智院。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现存有新兴楼、求真楼、共和楼、和平楼、健康楼、科研楼等。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一组较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平面布局全部为西方近代建筑形式。为济南市城区一组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景观价值的建筑群。 2013年3月5日,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外文名:Shandong University Baotuquan Campus

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所处时代:1905-1924年

占地面积:42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783-5-176

历史沿革

编辑
1908年,英国传教士卜道成在济南老城区西南南圩子外以“永租”为名强购土地74英亩,筹建教会大学山东新教大学(即后来的齐鲁大学)新址,为方便学校和已建的华美医院交通往来,地方政府专门在南圩子城墙上辟“新建门”。 这块土地即为趵突泉校区建设的基础。

1909年,山东新教大学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

1916-1917年,齐鲁大学先后接收北京协和医校、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学校,筹巨款200余万元,在南关新建门外1908年强购土地上建筑新校舍。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齐鲁大学原址被强占为日军军医院。

1952年院系调整中,齐鲁大学解体撤销,仅医学院与华东白求恩医学院合并成立山东医学院,留在齐鲁大学校园。

2000年7月,山东医科大学并入山东大学,校园称山东大学西校区。

2009年5月4日,山东大学西校区更名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建筑特点

编辑

布局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原齐鲁大学、齐鲁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近现代建筑。现保存有原齐鲁大学的校友门、考文楼、柏根楼、图书馆、齐鲁神学院、四百号院(男生宿舍)、美德楼(女生宿舍)、景蓝斋、教授别墅、模范村居住区、圣·保罗楼、小教堂、水塔、广智院,原齐鲁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新兴楼、求真楼、共和楼、和平楼、健康楼等建筑。

主校园教学区南北轴线长达200多米,轴线最北端为办公楼,最南端为康穆礼拜堂,往南两侧依次有考文楼与柏根楼相对、葛罗神学院与奥古斯丁图书馆相对,六栋建筑围合成长200米,宽100米的中心花园,八条卵石铺成的道路呈放射性布置,为西方园林式布局。校园内的主要道路均以两旁栽植的花木命名,由北向南为杏林路、槐荫路、丹路、松音路、青杨路、长柏路。

特点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一组较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齐鲁大学时期建筑由卜道成筹划,美国工程师佩利姆(G.H.Perriam)设计,芝加哥三家公司负责建设。所有建筑均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并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为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办公、教学、运动、生活分区建设。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基本上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平面布局全部为西方近代建筑形式。石墙基、灰砖清水墙体,歇山式、硬山式屋面灰瓦覆顶。在建筑的入口处多设有单坡屋顶柱廊式门斗或设垂花门罩,屋脊吻兽、山墙砖石雕刻也多是中西混合式样,是运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建筑符号来建造完全近代化的西方教学建筑的尝试。

文物遗存

编辑

校友门

齐鲁大学校门,1924年由齐鲁大学千名校友为庆祝建校60周年捐资修建,故命名为“校友门”。门的造型采用中国传统的三间三叠牌楼的形式,大门牌楼主门顶较高,两侧门顶稍矮,形成一个“山”字形,支撑立柱是典型的现代建筑。 门楣正面(北面)匾额原为王寿彭手书“齐鲁大学”,1952年在原匾上覆盖舒同手书“山东医学院”匾,1985年替换为舒同手书“山东医科大学”匾,2000年后改为毛泽东手书“山东大学”匾。 门楣背面(南面)匾额一直为王寿彭手书“校友门”。

<p>更名山东大学后不久

更名山东大学后不久

山东医科大学时期

山东医科大学时期

校友门的变迁

校友门的变迁

柏根楼

柏根楼(Bergen Hall)为纪念齐鲁大学校长柏尔根而命名,1917年建成,是齐鲁大学初期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校园中现存最老的建筑。折衷主义风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平面布局为西方近代建筑形式,中间走廊,两面房间。石墙基,灰砖清水墙体,歇山式,硬山式屋面灰瓦覆顶。入口处设单坡屋顶柱廊式门斗,垂花门罩。屋脊吻兽、山墙砖石雕刻为中西混合式样,门由石仿木制将古代彩绘雕刻成立体图案,是西方建筑师运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建筑符号来建造完全近代化的西方教学建筑的尝试。齐鲁大学时期是化学、生物学教学楼,现一层由山东大学药学院用作实验室,二、三层为多个部门办公用。

柏根楼柏根楼

葛罗神学院楼

葛罗神学院楼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折衷主义风格,共两层。齐鲁大学时期是神学院楼,现由山东大学医学院使用。

考文楼

考文楼(Calvin Mateer Hall)是齐鲁大学的物理楼,建于1919年,为纪念文会馆的创始人狄考文而命名,是一座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大体量教学楼。大门由楼体凸出一个斜坡式前厦而成,两侧是高大宽厚的墙垛,门外两侧是中国传统的大型抱鼓石,屋顶为中国传统硬山顶,主楼一层和二层之间的砖雕上都雕着万字纹、寿字、中国节、菊花等图案;主楼两翼都有单层建筑作为附属向外延伸,使整体建筑错落有致、独具美感。中间的主体和两翼的几个硬山山墙头上的墀头处理和雕刻都很精致,带有济南传统民居的风韵。该楼现为教学五楼。

考文楼考文楼

圣·保罗教堂

圣·保罗楼的命名是为纪念基督教《圣经》中的著名人物圣·保罗,由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出资兴建的,始建成于1917年。南临原齐鲁圣·保罗大学校园内北端的杏林路,东临校门大道,南面局部,其屋顶特点为似硬山非硬山,似歇山非歇山。柱础上的图案与八仙有关,共有八个柱子,每个柱础都雕有一种八仙的法器圣。保罗楼墙体上的精美砖雕与小教堂围合成一个内向庭院。建筑坐南朝北,主楼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楼体平面基本上呈“山”字型,三个主入口全部都开在北面的内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双坡瓦屋面。楼内为内走廊,双面布置房间;楼梯为木质;一层为水泥地面,二层为木楼板。在山墙尖、入口门窗和窗下墙等部位均布置有众多砖雕,内容都是中国传统砖雕的吉祥图案,如蝙蝠、松鹤、鹿寿以及花草等。建筑为石墙基,灰砖墙灰瓦屋面,色彩沉稳。 另外,连接主楼和小教堂的单层券廊也很有特色,八柱三跨,券廊有三跨,为砖砌半圆券,圆形的柱子有八个,由青砖雕磨砌成,下面的柱础为石质,每只都雕有四幅图案。起初,圣·保罗楼是神职人员的住所,后来作为齐鲁大学的招待所。在齐鲁大学后期,由于生增加,原有的女生宿舍楼不能满足要求,这里又一度作为女生宿舍。1952年后,为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的教工宿舍。现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职工宿舍。

水塔

建于1924年,砖混结构,现已停用。建筑高约30 米,平面为正八边形,青砖砌筑,有六条圈梁环绕塔身,形成了水塔的水平线条,底层与二层之间环以腰檐。水塔顶部覆以中国传统的八角攒尖顶,灰色筒瓦,翼角起翘较大,形态灵动。整座水塔为五层,在一层至四层上,每一立面都留有一扇小玻璃窗户。原建筑于20 世纪90 年代末被大火所损毁,为恢复建筑群落的完整性,在原址上又重新建造了一栋水塔。为保证与其他建筑物的整体和谐,水塔的建筑形制也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了原物的形态。

麦柯密古楼

齐鲁大学办公楼,又称麦柯密古楼,建于1923年。该建筑北立面三层,南立面四层,屋顶歇山交叉,高高翘起的翼角极富中国传统韵味。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造型庄重大方,比例尺度恰当,是西方建筑师将欧洲近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一个尝试,被誉为“中国建筑复兴样式”的代表作,该楼1997年毁于火灾。

康穆礼拜堂

小礼堂

康穆礼拜堂(Kumler Chapel)建成于1923年,曾经是齐鲁大学的中心建筑,选址在地势最高的校园南部台地上,平面为拉丁十字形,主立面为西立面,该建筑全部以大块蘑菇石砌筑,与几个教学楼风格迥异。

该建筑为除圣公会外其他14个教派在院内修建的联合礼拜堂。除供校内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外,也是举行重要校务活动(如毕业典礼)的场所,上世纪20年代初,罗素、杜威、泰戈尔等世界名人访华来济,都在此做过演讲。1959年该建筑被拆除,原址1965年建成教学八楼。

奥古斯丁图书馆

奥古斯丁图书馆(Augustine Library),建于1922年,为加拿大温尼伯(Winnipeg)奥古斯丁长老支会捐款修建。建筑风格与葛罗神学院楼相似,也是两层建筑,曾经藏书十余万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拆除后在原址建设了现在的教学七楼。

美德楼

美德楼为纪念齐鲁大学女生部第二任主任麦美德而命名,建于1933年,建筑风格与景兰斋相似,欧式建筑,建筑风格为早期西方现代派建筑,美德楼由东西走向的两座小楼和西侧连廊围成一座独立院落,整座楼体两侧高,中间偏低。美德楼现已被拆成了断壁残垣。为恢复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的全貌,学校计划复建美德楼,现在计划尚未履行。

景蓝斋

景蓝斋是为纪念原齐鲁大学首任女生部主任、来自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蓝娜德博士命名的,建成于1924 年。景蓝斋是一幢纯粹的欧式建筑,坐西朝东。建筑整体呈四合院形式,东、南、北三栋楼均为两层结构,下有石砌地下室,上有阁楼层。三栋楼连为一体,呈“凹”字形。西面为单层平房,是附属用房和活动室。东面为主入口,进大门门厅西端是一石制楼梯;向南向北是一内走廊,两面布置房间、公共盥洗间、厕所等;由内走廊的南北两端转向南楼、北楼,变为北向的单面走廊,所有的宿舍都放在朝阳的南向。

景蓝斋为砖木石结构,墙基为蘑菇石砌筑,灰色清水砖墙面,门窗的形式和组合、墙面上突兀而出的出的点状石块装饰、石窗台、石窗楣等都是欧式建筑手法。木楼板,水泥地面,坡屋面,红瓦顶,屋顶上有日耳曼式的曲线形老虎窗。其东立面墙体装饰繁复,南北两端的折线形屋面和折线形门罩以及正中曲线形的檐口,简洁而富有装饰感的烟囱,连同日耳曼式大眼睛状的老虎窗,都表现出北欧的建筑风格。景蓝斋初作为原齐鲁大学女生宿舍,自 1952 年以来这里一直是山东医学院(山东医科大学)耳鼻喉研究所。景蓝斋破损比较严重。

别墅楼

在长柏路上有十二座西式别墅楼,从东到西一字排开,仿佛一个规模宏大的别墅建筑展览。这十二座西式建筑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是济南市最集中的西式别墅建筑群,在每栋别墅楼的北面都建 有附属平房院落。这些别墅当时主要供教会派遣来的教授及其家人居住,现大都保存完好。

四百号院

建于1916年的四百号院坐落于考文楼的东侧,由四列八栋二层的砖木宿舍楼组成,围成4个院落。每个院落有约100间7-8平米的房间构成,曾经是齐鲁大学男学生宿舍。

广智院

广智院位于齐鲁医院东临,始建于1904年,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办,是济南首座博物馆。1952年由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后成为山东省博物馆的东馆和自然陈列室。1992年,广智院被定为第二批省级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当时广智院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品包括生物、天文、地理、艺术、历史等13个门类,2000余组,展品万余件。广智院建筑群从外形上看,既像中国的庙宇,又像西方的古城堡,设计者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门楼坐南朝北,造型别具一格,是中西结合的拱形门。门楼顶是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拱券上雕有折枝花卉,拱券下面的半圆形门额上,有一扇形匾,上写着"广智院"三个大字,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广智院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二层小楼,一层正面突出,顶部为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常用的卷棚式结构。

广智院 广智院

历史文化

编辑
20世纪30年代是齐鲁大学的全盛时期。当时的齐鲁大学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老舍钱穆顾颉刚、栾调甫、马彦祥、金鼎、胡厚宣等一批学术名家先后在此执教。学校医科实力最强,在30年代中期形成了“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声誉。 校园被老舍誉为“非正式公园”。

文物价值

编辑
整个校园为西方园林式布局,留存众多极具文物价值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所有建筑均以德国、英国、美国的风格为主,并采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手法和符号,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颇有建筑艺术价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是中国保存至今的数量最多、类型最全面的近代多功能代表性建筑群之一,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医疗改革、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运动、城市发展等历史进程和校园规划理念、建筑营造技术、社会服务思想传播与运用等的重要实证,其建筑群自身也在空间处理、构图比例、材质表达、装饰艺术上呈现出较高的观赏性。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现仍作为高校校区及综合性医院使用,在教育及医疗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

保护措施

编辑
2006年12月7日,齐鲁大学(含医学院)建筑群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位置

原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44号,地处济南市市中心,北面隔文化西路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相对,南面隔经十路与泉城公园相对,东邻山东省中医院,西邻南圩子壕。与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千佛山、泉城路等风景名胜和济南站、济南广场汽车站等交通枢纽相距不远。

原齐鲁大学近代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