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编辑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南路南端,始建于唐代(618年—907年) 。

池神庙建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一个30度的斜坡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0平方米。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奏衍楼、西厢房和偏院。盐池禁墙用来防护盐池,环盐池而建,现存残长30千米 。盐池禁墙始建年代早、规模大,与池神庙同时保存下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2013年3月5日,池神庙及盐池禁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地理位置: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南路南端

所处时代:明至清

占地面积:21600 m²(池神庙)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0870-3-16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唐代(618年—907年),修建池神庙,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历代均有补修 。

宋崇宁四年(1105年),耀州观察使王仲千采用新法,在盐池周围筑护池长堤,使盐产再获丰收,报到朝廷,宋徽宗遂诏封解州、安邑两池之神,东为“资宝公”,西为“惠康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晋爵为王,在两地分别建祠奉祀。

金末,建筑皆毁于火。

元宪宗三年(1253年),李德辉奉旨在“灵庆祠”旧址上重建“弘济”神祠。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加封二神为“永泽资宝王”与“广济惠康王”,仁宗时扩建成“弘济祠” 。

明洪武初年(1368年),再扩建池神庙,正神号为“盐池之神”。天顺八年(1464年),建海光楼 。成化十年(1474年),御史王臣筑盐池禁墙。正德十二年(1517年),盐池禁墙加厚重修 。嘉靖十二年(1533年),再次将池神庙进行了大规模的增补。嘉靖十四年(1535年),维修三大殿 。万历十九年(1591年),又增建关王庙和日神庙。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增建雨神庙与土地祠 。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海光楼被毁 。

建筑格局

编辑
池神庙建在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一个30度的斜坡上,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占地面积21600平方米。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灵庆公神祠、太阳神祠、风洞神祠)、戏台、西厢房和偏院 。三大殿为明代遗构,戏台、西厢房和偏院都是清代建筑 。

盐池禁墙用来防护盐池,环盐池而建,现存残长30千米,多为清代所筑 。

主要建筑

编辑

三大殿

三大殿

三大殿位于池神庙最北端,呈一字形东西排列,中殿为盐池之神殿(灵庆公神祠),东殿为条山之神殿(太阳神祠),西殿为风洞之神殿(风洞神祠)。殿前月台相连,并设石栏杆和踏跺石阶供上下,三座大殿形制、规模和结构几乎完全相同,皆为面宽进深三间,四周回廊,重檐九脊十兽歇山顶建筑 ;下檐三踩单昂斗栱,上檐五踩双昂斗栱,耍头均作麻叶形;三殿柱头皆有明式卷杀,柱头与转角铺作制成鸳鸯交首拱,殿内梁架制作规整,设有藻井。殿顶筒板布瓦覆盖,黄、绿、蓝三彩琉璃瓦剪边 。

戏台

奏衍楼奏衍楼

戏台名为奏衍楼,历史上又称“路台”“月楼”“霓裳”,是连三戏台,位于三大殿南面,坐南朝北,面宽七间,中台三间,两侧各二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顶。台基中部设拱券供穿行 。奏衍楼前有两副楹联。外边的一副是“要看早些来好文章惟争入首;须观完了去大忠孝皆在后头”。里边的一副是“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 。

偏院

偏院位于西大殿之西侧,坐西朝东,现存南房、西房、北房,皆单檐硬山顶,为清代遗构,原为道士居所 。

盐池禁墙

盐池禁墙环盐池而建,现存残长30千米,墙基宽3~5米,残高2~4米不等,夯层厚8~10厘米。东部墙体保存较完整;西墙北半部分大多保留;南墙西段大部被毁,东段残损严重但遗迹仍存;北部墙体多处塌毁;原墙上开有的东禁门、中禁门和西禁门均已毁 。

历史文化

编辑

河东盐池总图

河东盐池总图河东盐池总图

《河东盐池总图》是清代张保华绘制的彩绘扇面作品,以水墨淡彩兼工笔写意,描绘了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河东盐池全景及其生产工艺。整幅作品幅阔51厘米,弦高32厘米。扇面的正上部题“河东盐池总图”,中部是河东盐池全图,记录了“垦畦浇晒”工艺 。

传说轶事

建庙传说——红盐自生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中条山一带,阴雨连绵,连月不开。雨涝成灾,淹没盐田,原盐生产损失惨重。天放晴之后,被淹的盐畦中出现了“红盐自生”现象。当时一个名叫崔陲的盐官,把这种情况当作自古从来没有过的现象,立即报告给户部韩滉,韩滉认为盐湖出了红盐是一种“祥瑞之兆”,随即报告给唐代宗李豫。代宗皇帝不相信有这种事,派谏议大夫蒋镇前往运城盐湖实地察看。蒋镇回去复命,言自生红盐属实。皇帝龙颜大悦,特下诏书,赐运城盐湖为“宝应灵庆”池,钦定在盐湖建庙,赐封池神为“灵庆公”。同年冬十月按皇帝指示,在盐池北畔卧云岗上建池神庙。

据盐湖老盐工说,由于卤水和淡水结合,盐在结晶过程中就带有颜色,以红色居多。所谓“红盐自生”就是雨水浸入盐畦卤水中,影响结晶所致 。

建庙传说——神力救灾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连降暴雨,当地官民奋力抗洪救灾,盐业才得以正常生产。户部侍郎韩滉以为神力之功,求帝嘉赏。同年十月,唐代宗诏敕盐池神为“宝应灵庆公”,在盐池北岸的卧云冈建“灵庆祠”加以供奉,其地理位置是由李淳风和袁天罡选定,俗称“金龟戏水”,池神庙由此诞生 。

文物遗存

编辑

碑刻碑刻

池神庙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 。

文物价值

编辑
池神庙三大殿并行一字排列的布局,为现存不多的的建筑实例。盐池禁墙始建年代早、规模大,与池神庙同时保存下来,属不可多得的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保护措施

编辑
2013年3月5日,池神庙及盐池禁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p>盐池神庙保护标志

盐池神庙保护标志

盐池神庙、池神庙保护标志

盐池神庙、池神庙保护标志

2019年8月11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盐池禁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盐池禁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

禁墙墙基两侧各自向外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

以保护范围为界,两侧各自向外延伸100米 。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南路南端 。

池神庙

交通信息

运城市内乘坐3路(或104路)公交到池神庙站下车,步行140米。

下一篇 绛州文庙

上一篇 运城关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