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门洞摩崖题刻 编辑
石门洞摩崖题刻,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石门洞飞瀑景区,起于南北朝,止于民国。
石门洞摩崖题刻主要分布在飞瀑景区旗山、鼓山、月洞及碑廊中,共计摩崖80处,碑刻26通。摩崖题刻有题诗、题名、题记三类,楷、隶、行、草、篆诸书体皆具。石门洞摩崖题记的内容主要赞美石门飞瀑胜景,不仅历史年代跨度长布勒密度高特点,而且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及审美价值。题记有许多各个时期的名人、官宦、学士墨迹,书体丰富多样,对研究古代书法及文学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3月5日,石门洞摩崖题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石门洞摩崖题刻
地理位置: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石门洞飞瀑景区
所处时代:南北朝至民国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525-4-028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至景平元年(423年),开始谢灵运的诗刻《石门新营》及《石门最高顶》。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徐峤《游石门山》诗刻。天宝八年(749年),郭密之《石门山》诗刻。
宋宝元二年(1039年),叶清臣题记。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题记。绍圣四年(1097年),刘泾题名。靖康年间(1126~1127年),前祝公明题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虞似平题记。
元泰定四年(1327年),曹用、郑原善题记等。
明嘉靖四年(1525年),王俸题记等。
清嘉庆三年(1798年),阮元题记、同治七年(1868年),徐树铭诗刻等。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鲁涤平题名等。
石门洞摩崖石刻形制有横式、竖式、方式、随意式等各种形式,总体来看,竖式运用最多,横式次之,随意式运用最少。其中前期南朝、唐、宋、元竖式运用为主,后期明、清横式、竖式应用比例相当,民国横式超出竖式应用,成为主流。行文方式有左文(自左而由行文)、右书(自右而由左行文),右书最常见,但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左文现象突出。碑刻形制则有横式、竖式,以竖式为主要。刻勒方式有阳刻、阴刻,几乎全是阴刻,阳刻仅见宋代一例、明代三例。
从现存石门洞摩崖石刻与碑刻的书法五体来看,楷书比例最高,几占全部摩崖与碑刻的百分之九十,且唐楷、北碑等各路风格一应俱全;隶书次之,全为摩崖,有近20段,以清人隶书见长;行书又次之,摩崖9段,碑刻6通;草书与篆书比例最低,草书仅见碑刻4通,篆书则有摩崖石刻和碑刻各1段。
石门洞摩崖题刻
综述
石门洞摩崖题刻主要分布在飞瀑景区旗山、鼓山、月洞及碑廊中,共计摩崖80处,碑刻26通。摩崖题刻有题诗、题名、题记三类,楷、隶、行、草、篆诸书体皆具。
石门洞摩崖题刻
年代最早
南北朝景平二年(423年)永嘉太守谢灵运,自右而左11行,一行7~15字不等,楷书阴刻,字径0.03米,题刻面积约0.23平方米。是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首游青田石门洞所作,这也成了石门洞为世人所知的最早文字记载。
南北朝景平二年(423年)永嘉太守谢灵运
字径最大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温州同知刘正亨,字径1.5米,位于石门飞瀑景点处。是刘正亨任温州同知时游青田石门洞题刻,笔势雄健洒脱,大气磅礴,将瀑布的气势融入这二字之中。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温州同知刘正亨
唯一一处篆体
民国十年(1921年)杭州人士陈文斌,游览石门洞时,恰好是雨后初晴,一道彩虹把龙山与虎山连接在一起,当场就题下了“潜虹”二字,该处成为了碑刻群里唯一使用篆体题刻的一处。
民国十年(1921年)杭州人士陈文斌
2013年3月5日,石门洞摩崖题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石门洞摩崖题刻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石门洞飞瀑景区。
石门洞摩崖题刻
交通信息
乘坐青田县内公共交通青田901路至石门洞渡口站下车,步行750米可达。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