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编辑

浙江省丽水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村73号,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芳野村村民曾水清所建,原名“曾家大屋”,占地面积3亩,建筑面积2667平方米。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坐南朝北,背靠青山。外墙是教堂式的西洋门楼,青砖黛瓦,具有浓厚的欧陆风情;内部则是土门结构,共二进七开间,有大小房间七十二间。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地理位置: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村73号

所处时代:民国

占地面积:2667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1734-5-127

历史沿革

编辑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芳野村村民曾水清所建,原名“曾家大屋”。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浙江大学被迫举校内迁并于在此创办了分校。

1999年5月19日,龙泉市政府专门下文修缮,7月初开始动工。同年10月底,工程完工。11月9日,举行竣工剪彩仪式,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又进行了修缮并免费对外开放。

2009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建筑格局

编辑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整组建筑占地2286平方米,建筑面积2667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二进,砖木结构,面阔五进二廊,东西向有楼厢,一进门厅为二层楼,二进正厅为三层楼。 建筑主体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内部为当地传统民居特色,正立面则以灰色砖墙装饰为西洋风格。

主要建筑

编辑
综述

旧址文物本体包括原曾家大屋门楼、正楼、厢房和外厢房。

门楼

一进,面阔五间两弄,进深四间,为二层单檐楼房,一层明间为门厅。

外厢房

天井两侧为厢房均为二层单檐。

正楼

二进,面阔七间,两梢间为楼梯间,为三层单檐。

后厢房

后厢房、过廊均与二进一样为三层,但厢底层为过道。后天井设有两水池。

历史文化

编辑

命名由来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芳野曾家大屋旧址)因当地有叶姓孝节牌坊而得名。“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浙江大学内迁,总校设贵州遵义,并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在龙泉开办分校,校址选在坊下。分校主任郑晓沧教授是海宁人,海宁语音中“坊下”和“芳野”同音,而郑先生又有文人的雅兴,于是将“坊下”改名为“芳野”并沿用。同时,该旧址因该村绅土曾水清在民国十年(1921)所建,故又称“曾家大屋”。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物理实验室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物理实验室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相关人物

郑晓沧,名宗海,浙江海宁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学术研究家,曾任浙江大学教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内迁龙泉设立分校,地点设大沙芳野,是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的创建人之一。浙大龙泉分校筹建后,郑晓沧受校长竺可桢之聘,任“特约教授”,1940年至1943年起任分校主任,是美国著名小说《好男儿》、《小妇人》、《好妻子》最早的中文译者。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文物价值

编辑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在20个世纪30年代曾有竺可桢、孟宪承、谷超豪等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在此任教或求学,见证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见证了浙江大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办校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外,旧址还是浙江地方民居受西洋风格影响的典型代表,样式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旧照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旧照

保护措施

编辑
2005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浙江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编辑
2015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评为丽水市十大抗战遗址。

2015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评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1年,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评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2023年6月,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剑池街道芳野村73号。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曾家大屋)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路程约4.7千米,用时约12分钟。

下一篇 华林寺大殿

上一篇 仙都摩崖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