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牯牛山城址 编辑
牯牛山城址,位于安徽省南陵县城东3千米的籍山镇先进村,城址西距漳河2千米,西北距县城4.5千米,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古城遗址。
牯牛山城址是一块高出周围平地2—4米的高地,因遗址四周依水,宛若一头巨大的牯牛卧于水中而得名。 牯牛山城址对研究吴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填补了该地区先秦史的空白,对探索长江中下游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8年5月,牯牛山城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牯牛山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牯牛山城址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陵县城东3千米的籍山镇先进村
所处时代:西周至春秋时期
占地面积:约 700000 m²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7-0194-1-194
1996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遥感实验室与安徽省地质遥感应用中心联合利用遥感技术对古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古城遗址清晰的轮廓,并对航空遥感照片进行解译,绘制出位置图,初步判断其为一处类似江苏淹城水城性质的古城址。
1997年秋至1998年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主城内1、3号台地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200多平方米。
牯牛山城址航拍图
牯牛山城址内文化层平均厚度为3米。最北端水平分布的1、2、3号台地堆积复杂,有较多灰坑、灰层及红烧土堆,可能是以生产活动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内侧的4、5号台地,则有大范围的红烧土分布,并有夯土遗迹,推测可能为居住生活区。南部地势比较平坦,文化层厚度一般不超过0.5米,包含物较少。在城址西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个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土台。东部北端发现一座烧制印纹陶的圆形窑址,底径1.2米。西部南端有一铸铜遗迹,有铜炼渣、红烧土、木炭堆积层,红烧土块内还夹有炭化了的稻谷和稻草。
牯牛山遗址两台地之间的护城河
文艺遗存
调查采集的文物和标本,有扁平穿孔石斧、椭圆柱形石杵、小铜锭、青铜小件以及各种纹饰的几何形印纹陶片、夹砂陶炊器残片、原始青瓷片等,陶瓷片可辨器型有鼎、鬲、罐、豆、瓮、盅等。
牯牛山遗址主城内1、3号台地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和石器百余件。其中夹砂红陶和几何印纹硬陶数量最多,器类有鼎、鬲、瓶、豆、罐、盂、盆等。鼎附有短把手,深腹、圆锥足。鬲有瘪档和带角状把手两种。庸瓦为束腰、平底、柱足。印纹硬陶有坛、罐、瓮等,纹饰主要有回纹、席纹、折线纹、填线三角纹、填线菱形纹和雷纹等。
通过对文化层及出土器物综合考证,其年代可分为三期,上限为商末周初,下限为春秋初期。从总体文化面貌观察,牯牛山出土遗物与江苏宁镇地区同时期考古学文化有许多共同处,但器物群仍显示出较强的个性,如双耳平底觑、折肩盂、带角状把手鬲等,反映出该地区应存在着一个以牯牛山商周遗存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即“牯牛山类型”。
1998年5月,牯牛山城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牯牛山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牯牛山城址
地理位置
牯牛山城址位于南陵县城东3千米的籍山镇先进村。
先进村
交通信息
从南陵县城出发经318国道或205国道到达牯牛山城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