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窑 编辑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窑镇窑

镇窑,学名蛋形窑,又称为景德镇窑、柴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树山蟠龙岗,是清朝建筑遗存。

镇窑,始建于清代康熙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窑炉的革新,镇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9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镇窑复烧成功。镇窑窑体酷似鸭蛋,为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镇窑建筑主体构架属明代民窑建筑遗存。重新组合的镇窑,是世界仅存的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形柴窑。镇窑由窑房和窑炉两部分组成。窑炉分为前室(燃烧室)、中室(窑膛放置烧制器皿处)、后尾烟囱等三大部分。窑房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用于装匣、开窑。二层柴楼主要用来储备松柴。窑房为木质构架。景德镇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都有一定的讲究,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较高科技水平。镇窑的创制为景德镇清代瓷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研究古代景德镇窑炉发展历史、烧制瓷器工艺流程、窑炉营造技术、陶瓷经济史以及景德镇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3月5日,镇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镇窑

地理位置: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

所处时代:清朝

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7-1133-3-431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编辑
清康熙初年,镇窑始建;至清末时,景德镇已有一百多座镇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窑炉的革新,镇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1980年,镇窑由景德镇市区迁建于蟠龙岗。

2009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镇窑复烧成功。

建筑格局

编辑

镇窑镇窑

镇窑,学名蛋形窑,窑体酷似鸭蛋,为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人们习惯称之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其主要燃料为松木,又有“柴窑”之称。镇窑原窑为天后宫窑、福兴窑,烧造史可上湖到明代成化年间,建筑主体构架属明代民窑建筑遗存。重新组合的镇窑,是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形柴窑。镇窑由窑房和窑炉两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

编辑
窑炉

镇窑窑房镇窑窑房

窑炉分为前室(燃烧室)、中室(窑膛放置烧制器皿处)、后尾烟囱等三大部分。窑炉炉顶呈拱形,采用窑砖做无模砌筑的蛋壳结构,与中国全砖结构的无梁殿收顶工艺类似。它的烧成室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窑炉长约18米,最大宽度约5米,体积近300立方米。窑炉门高2.4米,拱形,外沿呈八字状。高约21米的烟肉用单砖砌成。这种窑火焰长而灰分少,且不含有害物体,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等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按照窑位各部位火焰流动及其温度分布情况,窑炉可以分别装烧高、中、低温度的瓷坏在窑炉烟道部位,利用余热的低温,可烧造窑砖。

镇窑窑房镇窑窑房

窑房

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用于装匣、开窑。二层柴楼主要用来储备松柴。窑房为木质构架,主柱及架梁选用质地坚硬、经久耐的松、槠等普通杂木,较经济。梁柱构件的制作,对躯干的自然弯曲不做任何修整,只是砍去枝丫、刮去树皮,再凿制榫卯装配。窑房二层用于放窑柴,按一窑次七百担松质板柴燃料计算,常年能贮存三至四窑次的燃料,平均每平方米的日常负荷达一吨以上。窑门前的楼面设有闸口,贮存在楼层的松柴可通过闸口直接滑落到窑炉门前,减少了搬运燃料的时间和劳力。中部屋顶局部升高约1米,有利于散热和通风。在窑炉附近或楼层,设置了洗浴间、账房、休息间,给窑炉工人及管理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作坊

镇窑的附近保存着景德镇自明代以来延续使用了数百年的瓷器成型作坊建筑。这些明式作坊遗存,直观地展现了景德镇古代手工制瓷作坊的全貌。瓷器成型作坊为封闭式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房屋向内院敞开。每组明式作坊,均以一栋正间为主,配以廒间和坏屋。正间一般面南,为制坏、修坏、釉下彩绘、施釉等制瓷工序的操作场所。正间十至十二开间,每一开间,面阔3~4米不等,进深5~6米不等,除部分贮藏间或住房(楼层)以外,各开间不做任何隔断。由东向西依工序流程安排成型、修坯、釉下彩绘、施釉等一系列半成品操作设施,形成早期制瓷的“一条龙”生产流水线。坯屋一般面西,用作揉泥和陈腐泥料。各建筑之间的场院,中间开凿一至二列水池,俗称“晒架塘”,是淘洗瓷土的场所。晒架塘上部置活动木架,俗称“晒架”,可搁置坯板晒坯。

明式作坊的构架,为穿过式三架梁,前后视进深需要加置单步梁,梁架间无任何装饰构件。正间出檐深,达1.4米以上,形成檐下走廊。平面标高不等,正间檐口内侧较场院下凹0.5米,檐下走廊较场院则高出03米,既可挡住场院流水向正间内部渗入,又保持了走廊本身的干燥,还可以在高台式走廊上将瓷坯轻而易举地放在梁架上干燥。厂房设计简易、密、巧妙、实用,是明代成型作坊的代表建筑。

历史文化

编辑
镇窑的砌窑和烧造

挛窑挛窑

“挛窑”是景德镇瓷业的俗语,指砌窑和补窑,是一门传统窑炉营造的技艺。数百年来、这门技艺为都昌余姓人专营,历来传子不传女。随着时代的变迁,窑炉结构和燃料的改变,传统柴窑数量急剧减少,掌握“挛窑”技艺的传人多已相继故去。如今“挛窑”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窑修复要采用特制的挛窑泥和窑砖才能进行,挛窑泥必须取自田泥,即水田表层下面的泥土。制窑砖的原料为黏性好、耐火度高的山土,主要有黄土红土、砂土3种。黄土黏性好、耐火度高,红土能耐火,砂土主要起骨架作用。选好原料后,经过踩炼、成型、晾、烧炼等工序制成窑砖。镇窑在烧造过程中,火候全靠有经验的师傅来掌控,景德镇人称之为把师傅。把桩师傅是镇窑烧制瓷器的关键性人物。景德镇能够掌握看容火的把桩师傅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较少。

文物价值

编辑
景德镇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都有一定的讲究,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较高科技水平。镇窑的创制为景德镇清代瓷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研究古代景德镇窑炉发展历史、烧制瓷器工艺流程、窑炉营造技术、陶瓷经济史以及景德镇城市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编辑

镇窑遗址碑镇窑遗址碑

2013年3月5日,镇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编辑
2009年,镇窑复烧成功,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柴烧瓷窑。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换

镇窑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镇窑,路程约3千米,用时约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