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泉城墙 编辑
福泉城墙,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是贵州省内现存始建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现存墙体和门洞数量较多的明代城墙之一。
福泉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城墙依山势而建,平面布局呈椭圆形,南北狭长,周长约4700米,高约6米,宽4余米,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城墙西北隅建有小西门水城。福泉城墙在中国古代军事、建筑方面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01年6月25日,福泉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福泉城墙
地理位置: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
所处时代:明
占地面积:19000 m²
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5-0399-3-205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文革时期,福泉城墙大部分被破坏,仅存几座券孔城门和一些断垣残壁。
1983年,福泉县文物部门对东门城门洞进行维修,收回被占的城楼土地。
1984年,国家文物局拨款五万元维修小西门水城,对水城的三道城垛及甬道进行修复。
2007年,福泉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了东门藜峨楼。
2013年10月,福泉市启动抢救修缮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代古城墙项目,重点修复从北门到西门的古城墙,2014年底完成开放。
福泉城墙西北隅建有小西门水城,由内城、水城、外城三道城墙构成,内城蜿蜒于两侧山腰之上,在两山腰结合处开一城门,曰“小西门”;水城池域呈三角形,城墙外围两侧与内城连接,邻近河道处开一小门,并从门侧城墙下修一暗沟,城墙外筑坝引水入暗沟进城内方井中,再从另一暗沟流出城外;外城又称外水城,城域呈半月形,一端接内水城,另一端与内城及内水城相接,将犀江围于城中,上下两座约10米高的三孔石拱桥卧于犀江上,桥上有墙体护城,桥侧有两道石拱门通往水城内外,上下拱桥既是桥梁,又是墙体,俗称“桥上城,城下桥”。
福泉城墙
历史价值
福泉城墙是明代军事防御建筑的典范,是以平越卫城为基础,在长期军事经验积累中逐步发展修筑而来。其城墙的建造巧妙地利用了地势水形,“三城围水小西门”的军事防御体系在贵州乃至中国修筑城池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集中体现了明代军事防御工事的建造智慧,史誉称“论贵东城郭固,不能不以平越为冠也”。
艺术价值
福泉城墙素有“崇闳雄丽”之誉,与两翼的藜峨山、月山,以及城下的沙河共同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古城池画卷,其将沙河围经城内所形成的“里三层、外三层,石墙围水小西门”的独特风貌,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福泉城墙是研究明代军事学、战争史及治理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其明初形制为“门四、月城三、警铺四十五”,此后逐步建小西门水城、增设敌台和十二望楼,形成了“多重防御、立体防御”的较为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亦反映了明代卫所制度下的兵员编组、军队装备、战争策略等内容,是中国战争史的重要记录载体。福泉城墙的选址、设计及建造方法和施工技术是明代城墙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福泉城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模式和规制,体现了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城墙营造技术的较高水平,对于明代城墙的建筑研究具有较普遍的参考价值。小西门水城设计尤为独具匠心,建造工艺精湛,是集防御工事和水利桥梁于一体的建筑精品,其三道城和“桥上城,城下桥”的城墙建筑形制和建造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013年10月,福泉市启动抢救修缮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明代古城墙项目,重点修复从北门到西门的古城墙,于2014年底完成。
地理信息
福泉城墙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
福泉城墙
交通信息
驾车自福泉市人民政府出发,经金山北路、南关街到达福泉城墙。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