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马石窟 编辑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马石窟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是北魏至清朝时期的古遗址。

昌马石窟位于黑石山崖上。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带。上窖石窟已彻底消失,现昌马石窟指下窑石窟。石窟距地面30~40米左右,原开凿十一个洞龛,从南到北分为三段,南段四窟,中段四窟,北段三窟,南北两段的窟龛因地震被毁,现仅存中段四窟,中段1号窟残存三分之一,壁画已毁,3号窟与4号窟相连,内无壁画和造像,2号、4号窟保存的较好,内部有北魏、十六国北朝时期、宋初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昌马石窟的造像题材主要有坐佛、胁侍菩萨、七佛、大菩萨行列、六臂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赴会图、普贤菩萨赴会图、净土经变画、飞天、供养香炉及狮子、火焰宝珠壶门、垂幔、团花纹或连珠纹或花卉等图案。昌马石窟属于早期开凿石窟,历经1500多年营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壁画和造像,对研究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丝绸之路的演变有重要的作用。昌马石窟不仅是佛教东传的早期见证,还对研究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区域交流、民间信仰及佛教传播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019年10月7日,昌马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昌马石窟

地理位置: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

所处时代:北魏至清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号:8-0512-4-035

历史沿革

编辑
昌马石窟中第2窟为北时期开凿,后经西夏、清代重修。

昌马石窟中第4窟为北凉时期开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2月25日8时45分,昌马盆地发生了一起震级为7.7级的强烈地震,昌马上窖石窟的12座洞窟全部被震塌,石窟中的壁画、彩塑等各种文物被全部损毁。昌马下窟石窟的大多数洞窟也被这次大地震损毁,只有4座洞窟幸存。

昌马石窟昌马石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对仅存的4座洞窟进行保护,当地实施了“封闭保护”昌马石窟。

2023年6月25日,玉门市昌马石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列入酒泉市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清单,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建设低能耗服务中心、智慧停车场、文化广场、装配式可逆栈道、参观导览系统等,有效保护昌马石窟文物本体,进一步提升昌马石窟综合展示利用水平,带动天境昌马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文物特点

编辑

昌马石窟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位于酒泉市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约700米的黑石山崖上。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带。上窖石窟已彻底消失,现所说的昌马石窟指下窑石窟。石窟距地面30~40米左右,原开凿十一个洞龛,从南到北分为三段,南段四窟,中段四窟,北段三窟,南北两段的窟龛因地震被毁,现仅存中段四窟,中段1号窟残存三分之一,壁画已毁,3号窟与4号窟相连,内无壁画和造像,2号、4号窟保存的较好,内部有北魏、十六国北朝时期、宋初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昌马石窟的造像题材主要有坐佛、胁侍菩萨、七佛、大菩萨行列、六臂观音菩萨、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赴会图、普贤菩萨赴会图、净土经变画、飞天、供养香炉及狮子、火焰宝珠壶门、垂幔、团花纹或连珠纹或花卉等图案。

文物遗存

编辑
2号石窟

昌马石窟昌马石窟

2号石窟呈近方形,进深4.25米,宽4.05米,高3.06米。前部为圆拱形顶,后部为平顶。窟内有中心柱,柱两边开券顶形拱门,分上下两层,上层有4身泥塑残像,下层只存壁画,中心柱宽1.93米,深2.1米,每面分两层开龛造像,原每龛内均塑一佛二菩萨,现大部分被毁,窟内壁画原作毁坏较多,部分壁画为西夏时重绘。窟内前室中心柱东面上方彩绘装饰性很强的垂幔,下绘有7佛,均结跏趺坐。窟门顶部正中绘一菩萨,结跏趺坐于莲上,服饰奇异,饰物繁杂。门内两侧,分别南画骑狮文殊,北画骑象普贤。文殊普贤身后绘有数名供养天女。南北2壁皆绘经变故事画,但毁坏严重,难以辨认。窟内后室中心柱上层龛内造像已毁坏。西夏时改绘壁画,为一佛二菩萨。中心柱两侧通道及后壁上绘有与真人同高的赴会菩萨12身,有的持供物,有的拱手而立,窟顶绘有飞天,反映了西夏时期佛教艺术的成就。2号石窟中还保留有数则明代弘治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游人题记。

4号石窟

昌马石窟第4窟洞窟内壁画昌马石窟第4窟洞窟内壁画

4号石窟内有一中柱,柱根造有坛基,分上下二层,每层每面都有开龛造像。多是中间一佛,两边为菩萨,窟内造像已基本消失,局部残存有壁画,壁画呈条幅式旗幡,画有20余身供养菩萨,布满四壁,窟顶左右各画飞天4身。

昌马石窟的西夏壁画内容、布局、用色等都与敦煌地区西夏时期的洞窟一脉相承,可以作为研究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瓜州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西夏时期洞窟的重要补充材料。

文物价值

编辑
昌马石窟大多数壁画入选《河西石窟图谱》,常做为《中国美术史》的封面出版。从洞窟的壁画和雕塑内容看,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其中也渗透了较为浓厚的佛教思想。昌马石窟艺术手法,与敦煌及新疆等古丝绸之路的石窟艺术手法相似,具有较高艺术研究价值。

昌马石窟昌马石窟

昌马石窟处祁连山一隅,属于早期开凿石窟,历经1500多年营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壁画和造像,对研究佛教和佛教艺术在丝绸之路的演变有重要的作用。昌马石窟不仅是佛教东传的早期见证,还对研究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历史、文化、区域交流、民间信仰及佛教传播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措施

编辑

遗址碑遗址碑

2019年10月7日,昌马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编辑

地理位置

昌马石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

昌马石窟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昌马石窟,路程约69.7千米,用时约1小时1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