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 编辑

明代仇英创作的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纸本画

赤壁图赤壁图

《赤壁图》是明代仇英所创作的纸本画,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现被私人收藏。

该画作绘制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云房育深等山间夜景。勾勒石骨的线条果断而简洁,墨色的渲染明晰而有质感。描绘的树叶采用多种夹叶法,显出多重层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赤壁图

作者:仇英

创作年代:明代

材质:纸本

规则:长570.1厘米,宽26.5厘米

现收藏地:私人收藏

画作内容

编辑
画面中,远处的悬崖峭壁呈斜向延伸,山崖上杂木丛生,古柏苍劲,衬托出了赤壁的险峻形势,近处落寞空荡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缓缓前行,东坡先生与好友在舟中饮酒作诗,酣畅淋漓,呈现了一种静谧辽阔,一派平和的气氛。奇峭的悬崖与辽阔平静的江面形成了对比,表现了赋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与氛围。

创作背景

编辑
该画作是仇英以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为母体创作出来的。仇英出身卑微,做过漆工,后来从事绘画。因为卑微的出身,他的画作一直不被上流社会所重视,人生经历也是一波三折。相似的人生际遇让仇英对苏轼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赤壁图》由此诞生,应是他30岁以后壮年时期的作品。

艺术鉴赏

编辑
风格

赤壁图

该画作摒弃了其他作品中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选用淡淡的笔触,清丽雅致的色调,描摹出空濛、远大、自然的景致,使景物层次更加分明,空间的深远感更加突出,布局也更加严密和合理。图画的总体气氛并没有和苏轼的赋词意境完全贴和,舍弃了苏轼式的孤冷和旷达,取而代之的是仇英式的闲雅和适意。

从图画的构架及绘画风格来看,该画作的风格基本上与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赤壁图》是一致的,只是造型和笔墨技巧更趋成熟和细腻,并且已经渐渐具有精谨遒丽、工而入雅的自我风骨。

历史传承

编辑
该画作被收入《石渠宝笈初编》,被定为上品,并且流传有绪。考证到的最早收藏者是晚明的张修羽,之后又被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和乾隆皇帝收藏,辛亥革命后被末代皇帝溥仪携出清宫散落在民间,民国期间被天津实业家张氏购到,密藏了80多年。2007年11月7日,该画作在嘉德拍卖中最终以7952万元人民币成交。

重要展览

编辑
2007年10月,该画作的复制品在“中国嘉德2007秋季拍卖会巡展”中被展出。

作者简介

编辑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

下一篇 玉洞仙源图

上一篇 独乐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