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竖 编辑

汉语词语

宦竖宦竖

宦竖,拼音是huàn shù,汉语词语,意思是对宦官的贱称,出自汉朝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宦竖

拼音:huàn shù

解释:宦竖是对宦官的贱称

出自: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原文鉴赏

编辑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於宦竖,莫不伤气,而况於慷慨之士乎?”《后汉书·杨震传》:“臣案国旧典,宦竖之官,本在给使省闼,司昏守夜,而今猥受过宠,执政操权。”《旧唐书·杨炎传》:“先朝权制,中人领其职,以五尺宦竖操邦之本,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两 汉 强干弱枝之策大行,中央政府之权,达於极点。皇子之国,其势不敌 汉 廷一宦竖。”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星座-宦

编辑
“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阉狗、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阉竖等。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阉人来,或因穷困,或为奴隶俘虏罪人,或被掠卖。入宫之后,多数处于奴仆地位,仅少数身在帝王之侧,蒙受重信,权倾一时,如秦之赵高、东汉之十常侍等。唐后期更因宦官把握兵权,至使得操废立大权。明太祖鉴于前例立铁牌于宫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但收效甚微。明中期后,权势复张,专权之事,时有发生。清初禁戒较严,但在封建王朝制下“宦祸”不可能根除,清末又故态复萌。

下一篇 高鹗

上一篇 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