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海光 编辑
现代思想家。原名福生,男。湖北黄冈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和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曾在重庆独立出版社任编辑。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央日报》主笔,兼在金陵大学教哲学概论和逻辑。1949年由熊十力寄函方东美介绍至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兼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委。1955年应邀赴哈佛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在1961至1962年台湾东西文化讨论中支持《文星》杂志及其以主笔李敖为代表的“西化派”。1967年后失业,直至1969年9月16日在台北因胃癌去世。
中文名:殷海光
别名:殷福生
出生日期:1919年12月5日
逝世日期:1969年9月16日
毕业院校:西南联大、清华大学
职业:逻辑学家、哲学家
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
代表作品:《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等
性别:男
19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殷海光得到一本金岳霖著的《逻辑》,他因此知道了金岳霖这个人,并很想认识这位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从而得到必要的点拨和教诲。尽管他和对方素昧平生,尽管对方大教授的身份让他有点望而生畏,但求知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鼓足勇气给金岳霖写了一封信。没想到,他很快收到了教授的回信,在信里,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他提出的哲学问题,并表示了他对殷海光的欣赏。那时的殷海光,年方17,但才华横溢,文笔老到,经常给报刊撰稿,发表文章给他带来的快乐几乎难以言表。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殷海光吐露了高中时的“年少轻狂”:“我十几岁就偷偷投稿给报馆。平生第一次领到稿费的那份狂喜,至今不忘。我记得领到稿费以后,第一件事就是买一罐鹰牌炼乳,打开来当街且走且喝。小狂士啊!”“真像浓雾中看见太阳!”
高中毕业后,殷海光决定到北平求学。因在北平上学学费贵、开支大,家人不赞成。殷海光只得向金岳霖求助。金教授欢迎他去北平,并慷慨地承担了他的生活费。到北平后,因为金岳霖的引荐,殷海光得以结识了不少北平知识界的名流。和这些人交往,让殷海光大开眼界,获益匪浅。一次,殷海光、沈有鼎(曾是金岳霖的学生)和金教授聊天,金教授说要买一本哥德尔的书看,一旁的沈有鼎说:"老实说,你看不懂的。"金岳霖不以为忤,而是平和地说:“那就算了。”弟子竟敢当面说老师不懂,而老师竟欣然承认。师生间的这种平等交流,殷海光大为欣赏。殷海光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后,一直提倡平等交流,推崇以理服人,这自然归功于老师金岳霖对他的言传身教。
1938年,由清华、北大、南开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金岳霖写信要殷海光前往求学,这样,殷海光于1938年秋以免试的身份进入了联大哲学系。西南联大的学风极为自由、宽松。对于崇尚自由,不惯循规蹈矩的殷海光来说,进入西南联大,简直如鱼得水。在西南联大活泼、自由的空气中,学生和老师之间完全平等,相处十分融洽,当然,争论起来免不了唇枪舌剑,但却绝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因为大家是为学术而争,为真理而争,没有私人恩怨,不带个人意气。第一学期,殷海光选了郑昕的《哲学概论》课,这位曾留学德国的教授早就听说了殷海光的大名,发现他来听自己的课就对他说:“我的课你就不必听,你回去看书吧。”殷海光真的回去看书去了。学期结束,殷海光参加考试,分数最高。这学期,他还选了恩师金岳霖的课,老师对他说:"我的课你不必上了,王宪钧刚刚从奥国回来,他讲的一定比我好,你去听他的吧!"晚年,殷海光是以这样的语言回忆恩师的:“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恩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中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了。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而已,并且是一位道德感极强烈的知识分子。昆明七年的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吸,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在西南联大的七年时光,是殷海光精神最愉快、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每每回忆西南联大的求学生涯,他的脸上都呈现出一往情深的表情:“昆明的天,很蓝,很美;飘着云。昆明有高原的爽朗和北方的朴实。驼铃从苍苍茫茫的天边荡来;赶骆驼的人脸上带着笑。我们刚从北平搬到昆明,上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遗产还没有受到损伤;战争也还没有伤到人的元气。人与人之间交流着一种精神和情感,叫人非常舒畅。我有时候坐在湖边思考,偶尔有一对情侣走过去,我就想着未来美好的世界。月亮出人来了,我沿着湖散步,一个人走到天亮。下雪了,我赤背坦胸,一个人站在旷野里,雪花飘在身上…”
到台湾后,殷海光仍然是《中央日报》的主笔,但由于他为人刚正,不肯敷衍,得罪了不少官场的权贵和文坛的宿老,于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一气之下,他辞掉报酬优渥的主笔职务,去了台大当老师。在台大,殷海光打分虽严,但教学方式却很宽松、自由。作为西南联大培养出来的高材生,殷海光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分享到西南联大的自由学风。殷海光的高足陈鼓应曾这样回忆老师:"殷先生上课,从不点名。他很不喜欢用点名来维持教室人数。他很反对填鸭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的思想,有如工厂的产品,有如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冻物。因而考试的时候,如果一字不改地照他所说的抄一遍,得分一定不会很高。他觉得这样的学生只是一架机器头脑。他说:‘照我所说的作答,充其量只不过一个殷海光。并且,你所写的我都知道了,我要看的是你们的意见。”可见,殷海光并不看重学生的分数,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殷海光本可以在学术领域有更多的建树,但由于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教书育人上,自家的学术领地只能任其荒芜了,对此,殷海光无怨无悔,他说:“我所能做到的,是勉力做个好的启蒙人物:介绍好的读物,导引大家打定基础,作将来高深研究的准备。我常向同学说:我没有学问,但能使你们有学问。"许多教书人常自以为聪明,以致看不出别人的聪明。我认为一个好的教书人必须能够很快地发现聪明的学生,尤其应该因着发现比他自己更聪明的学生而高兴。”因为殷海光课讲的精彩,下课后,有学生意犹未尽,就陪老师走回家,路上边走边聊,一直聊到老师的家门口。很多学生把这种问学方式称为“马路学派”。另外,只要有学生愿意谈学问,殷海光家的大门随时向他敞开。
1962年6月10日殷海光给伍民雄的信中说:"我所能够做到的,是勉力做个好的启蒙人物:介绍好的读物,导引大家打定基础,作将来高深研究的准备。我常向同学说:我没有学问,但能使你们有学问。'许多教书人常自以为聪明,以致看不出别人的聪明。我认为一个好的教书人必须能够很快地发现聪明的学生,尤其应该因着发现比他自己更聪明的学生而高兴。"
1966年,台湾各校发现一种宣言,内容主要是批驳费正清等人在美国国会的证词,说他们“助匪”,“犯罪”。当局要求广大教师在这份宣言上“自由签名”,表面是说“自由签名”,其实是以此衡量教师对当局是否忠贞,谁不签,谁的饭碗就可能被砸。在这种压力下,有1400多文化工作者都在宣言上签了名。刚直的殷海光则拒绝签名,后来,台湾大学一个高级党务人员亲自到殷海光家中逼签,殷海光也不干。殷海光坦承了拒绝签名的原因:“宣言的背后的确蕴含着台湾的一些政治意图。国民党通过签名者和拒绝签名者名单,可得知谁拥护它,谁不拥护它。文化工作者如果拒绝签名,几乎都会面临可能被怀疑为‘不忠’或失去工作的后果。大多数的文化工作者在与官方保持和谐关系上都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明白签名背后所蕴含的真正意思,于是麻木地签上名字。你知道这是某些人在不利情况下寻求自保的一种传统方式。作为一个自由人,我率直地表示我对这个伎俩的憎恶,拒绝签名。于是引燃了爆发点。”由于殷海光和国民党当局采用了不合作的态度,当局决定迫使他离开台大,割断他和年轻学子的联系。为遮人耳目,掩盖迫害殷海光的真相,当局一面强迫殷海光离开台大,一面又诱使他去当官,聘他去教育部任“教育研究委员会委员”。于是,当局两位高级人员去殷海光家,"劝”他接受聘书。一位官员说:"殷先生,你进了教育部,我们把你捧成国际名人,政府还要借重你的。”殷海光答:"谢谢,我不需要这些,我只想隐居读书。”对方说:“现在台湾,怎能隐居?咱们只有一条心,为反共复国而贡献力量。"殷海光对这种骗人的鬼话十分厌恶,他猛击茶几,厉声说:"还谈这一套做什么?难道我还不懂?你们对付一个文人,不惜动员党、政、军,这就是反共复国工作吗?你们复什么国?"说着,他又拍了几下桌子:"你们能干的,无非是抓人,枪毙人。我殷海光站这里,你们抓好了。”殷海光的怒火把对方烧懵了,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殷海光对来人说:"我敢拿生命打赌,我不会接受那张聘书,我也不会去做官。”殷海光曾对妻子说:“我也不是那么笨,要吹牛拍马、说歌功颂德的话,混到一官半职,然后出国一走了之,谁不会?只是我的良知和个性使我做不出来。”
殷海光长期从事逻辑、哲学教学与翻译,介述维也纳学派的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等西方哲学、逻辑学。思想自称“是一个自由主义者”,谓自由主义最中心的要旨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原理及人际互动的一组价值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宣扬理性、自由、民主、仁爱的永久价值。提出“人理价值”观念,抨击现实政治。又自称“是五四后期的人物”,承反传统主义余绪,贬抑形上学,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晚年又重新肯定中国文化的伟大价值,并提出以“道德原动力”和“道德自主性”为核心观念的所谓科学的人本主义的道德重建论。著有《逻辑入门》、《逻辑新引》、《思想与方法》等小册子。代表作为《中国文化的展望》。其论文与大多数小册子收入《殷海光先生文集》(两册)。
殷海光去世后,葬于台北南港“自由墓园”。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04-7-1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是2004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海光。
书评与书序(下)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10-05-01
《书评与书序(下)》是由殷海光所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的书籍。
思想与方法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04-05
《思想与方法》是新生代学人贺照田先生选编的殷海光文集、散论及手稿,有些系初次面世。关于本书,正如贺照田所说:有多少生命在通过殷先生而相互感知,相互遥望。
殷海光全集:书评与书序(上)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1990-04-01
殷海光哲学与文化思想论集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08-12
《殷海光哲学与文化思想论集》是200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海光等。
中国文化的展望(下)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09-8
《中国文化的展望(下)》是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8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海光。
逻辑新引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18-6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殷海光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
殷海光书信集
作者名称 殷海光
作品时间2005-11-01
《殷海光书信集》是2005年11月01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殷海光。本书辑录了殷海光致中国友人、致外国友人、致家人、致学生及后辈的许多书信。
殷海光全集:書評與書序(上)
作者名称 殷海光
殷海光全集:書評與書序(下)
作者名称 殷海光
查看更多书籍
2009年12月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法学系和湖北省团风县人民政府协办的“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及大陆赴台知识分子---纪念殷海光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两岸三地的60余位学者和贵宾。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著名两岸关系史专家毛磊教授,分别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章先生高度肯定殷海光在学术思想和社会进步方面的贡献和精神遗产,结合中国当下一些知识分子人格扭曲的状况,盼望殷海光的思想、言论、著作和为人成为知识分子自我救赎和为社会争取自由进步的灵感来源。毛磊先生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只要知识分子有持守,学术上的、思想上的真理是可以逐步争取到的。殷海光先生在台港的弟子陈平景、黄展骥教授也分别作了报告,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殷海光老师的行仪以及人格的光辉。陈鼓应教授则委托自己的助理向华师近代史研究所捐赠了珍藏数十年的殷海光先生手稿和图片文物。中国社科院、中央研究院和各高等院校及上海、北京、湖北出版界的学者,共报告35篇论文,对近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做了新的开拓和推进。6日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团风县殷海光故居等历史遗迹。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