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州 编辑

清代张问陶诗作

《过黄州》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写诗人在江上独坐一小舟归乡之景,后两句借用苏东坡《后赤壁赋》句意,以孤鹤自比,抒发孤寂凄幽之情。全诗清幽空灵,如梦如幻,别有情致,抒发作者科考失意及迫切归乡之情。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过黄州

作者:张问陶

创作年代:清代

出处:《船山诗钞》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编辑
过黄州①

清舲②一叶独归舟,寒浸春衣夜水幽。

我似横江西去鹤③,月明如梦过黄州。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①黄州:湖北黄州。

②舲(líng):有窗户的船。

③我似横江西去鹤:语出苏轼《后赤壁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曾作有前、后《赤壁赋》。其《后赤壁赋》写道:“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而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喀!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诗中借以表达作者因科场失意而生出世之思的感觉。

白话译文

在浩淼的江面上一个人坐着归乡的小船上,坐在船舱中半夜无眠披上衣服走到船头感受到了江面的寒意。

我想象自己犹如横江而起的孤鹤悠然西去,在皎洁月光和着夜半湿雾气织就的迷蒙中,不知不觉度过了黄州。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创作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张问陶赴京应试落第,回乡途中经过黄州,不禁想起苏东坡《后赤壁赋》句意,以孤鹤自比,抒发孤寂凄幽之情,从而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清舲一叶独归舟”,首句即开启了一片浩浩淼淼的江面景象。诗人以“一叶”写行船,意在突出其在茫茫大江中的渺小,紧接一个“独”字则强调了小船与舟中客子的孤单和寂寞,烘托出一种静谧辽远的独特氛围。首句末中“归舟”两字,道出了何以在这静夜孤舟独行的缘由。

“寒浸春农夜水幽”,次句写诗人卧坐船舱,夜半无眠,单薄衣衫已耐不住这夜间的料峭凉意。“春衣”两字,既点明诗人衣衫单薄,又交待了时令与季节。抬眼望去,夜幕下那静静的江水,让人又平添几分感慨。“寒浸春衣”,使诗人想起出门在外的诸多不便——若在家中,此刻早就进入熟眠。

“我似横江西去鹤”,此句异想兀起,使诗意另翻出一番境界:水天空阔,夜色弥深,似梦非梦之间,诗人突发幻想,从字面看,“我似”一句,语出宋代诗人苏轼《后赤赋》,而诗人自比赋中之鹤,深夜舟行,已透出兼程还家的急迫,而联系此番旅程,诗人缘江回蜀,当是逆流而上,不似出川那般可“千里江陵一日还”,诗人欲化鹤而去,正是嫌舟行缓慢,而西去方向正朝着他的故乡,切切思乡之心于此可见。

“月明如梦过黄州”,此句点出“月明如梦”四个字,为这幅未完成的“江舟月归图”点染了不可或缺的月色和最后含蓄朦胧的一笔,在江面一片无声的世界里,思归的旅人、幽幽的夜水、幻想中横江而起的孤鹤、朦胧月色、那独行的夜航船……这些景象似乎是梦从舟中生,也似乎是舟在梦中行。

通篇描写出月夜舟行一片静谧氛围,全诗却找不到一个“静”字。而静极之中又寓入诗人内心的飞动情状。虽仅短短四句,却分别营造了四种不同的意象:从大处落笔者,则孤舟独行,宛如就在眼前;从细处刻入者,则寒浸单衣让人感同身受;忽而兀起奇思异想,仿佛那种飞动之态可感可掬;忽又归诸朦胧一片,于是就有明月如梦和着一江春水缓缓而来。而这一切又都暗扣一个“归”字,在“过黄州”的标题下,通过一段特定时间和空间加以表现出来。于是诗歌的意象由此得到凝聚和升华,生发回味无穷的意蕴。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扬忠:“全诗的意境虽然是寂寞而幽寒的,但意象是自由飞翔的”。(《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编辑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遂宁(今属四川)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莱州知府等职;罢官后,侨居门,为诗主张抒写性情。有《船山诗钞》。

下一篇 醉后口占

上一篇 芦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