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古达楞格莱标 编辑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民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民间创世神话史诗,流传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乡和西南部临沧市镇康、耿马、永德、双江县及缅甸掸邦、佤邦一带。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迄今发掘、整理并出版的唯一一部创世史诗,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 在德昂语中,“达古”和“达楞”是祖先的称谓(有些文献又称“达楞”、“亚楞”,部分德昂族知名人士和学者倾向后者),“格莱标”就是德昂族祖先们的传说。
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申报的“达古达楞格莱标”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遗产序号:Ⅰ-65。
中文名:达古达楞格莱标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遗产编号:Ⅰ-65
德昂族的文学主要是民间文学,形式多样,主要有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笑话、诗歌等,大部分是靠口头流传下来的,也有些是利用傣文或用傣文字母拼写本民族语记载下来的。这些相沿既久而记录下来的作品,就形成了“古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达古达楞格莱标》。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先民植物崇拜(茶神)的自然产物,是“集体创作的部落故事”。约14世纪后,德昂族艺人借用傣族文字对其进行了整理、记录,使这一古老的史诗能够同时用傣文抄本和口传的形式流布传承。
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流传的德昂族茶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以茶为万物之源的思想观念的显现。德昂人把茶树当作万物的阿祖、人类的祖先,祖祖辈辈都把茶树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茶叶战胜了恶魔,是茶叶撵走了洪水,是茶叶兄妹用他们的皮肉装扮了大地,是茶叶兄妹达楞和亚楞留在人间繁衍了人类。
《达古达楞格莱标》与其他民族的创世史诗不同,情节单纯,始终以万物之源——茶叶为主线,集中地描写了这一人类和大地上万物的始祖如何化育世界、繁衍人类的神迹,并以奇妙的幻想将茶拟人化,独特地提出人类来源于茶树,德昂族是茶树的子孙。
内容分类
全诗共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人的诞生、神的出现及由茶树创造了日月星辰。诗中写道: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上没有人,也没有生物和日月星辰,水和泥搅在一起,土和石头分不清,天地一片混沌,只有风和雷在争斗。风吹出了一个黑乎乎的东西,雷来争夺。打斗中,那东西撕成两半,从中掉出一个人。在风、雷的帮助下,人变得聪明无比,他就是最早的人,也是智慧的神“帕达然”。又在风神、雷神的帮助下,有了茶树为伴,他又用茶树创造了太阳、月亮、星星。
第二部分:茶叶诞生人类。写小茶树不顾帕达然的警告,下定决心要到人间。风撕碎了小茶树的身子,雷电把乌云凿开一道葫芦形的口子,小茶树身上的102片茶叶飘出天门下降,在空中转了三万年,化成102个青年男女。
第三部分:茶树兄妹在人间的磨难。写102个青年男女来到人间,遭受了各种磨难。特别是黑暗、风沙和水神的威胁,在日月星辰的帮助下,渡过了难关。
第四部分:茶树产生了高山、平坝和江河湖海。写地上洪水仍然泛滥,兄妹还是落不到地上,帕达然请风神帮忙。茶叶兄妹驱赶洪水,并把自己的身子和眼泪化为高山、平坝和江河湖海。
第五部分:四色土的来历。写洪水退去,天空明朗,茶叶兄妹高高兴兴落到地上,可白色的雾妖和黄色的毒妖又在横行,他们斗不过两个妖魔。在风神和太阳的帮助下,他们打败了两个妖魔,但红色的火妖和黑色的瘟妖又来报仇,雷神、雨神、星星齐心协力才把妖魔杀死。茶叶兄妹把四个妖魔剁成肉泥,埋在地下,土地就变成了红、白、黄、黑四种颜色。
第六部分:大地植物的来历。写大地一片荒凉,在帕达然的启示下,茶叶兄妹撕碎自己的皮肉撒在地上,茶叶的皮肉一着地就长出一片新绿,大的变成树,小的变成草,肉筋筋变成青藤,大地变得郁郁葱葱了。兄妹们又把自己鲜美的颜色洒给百花,百花盛开争艳斗芳,而自已只留下了素白的颜色。茶叶兄妹们又看见百花开了就谢,不能传宗接代,只有素白的茶花能生出子孙,于是兄妹又请太阳、月亮、风神和雨神帮助,把茶果碾成粉末撒在百花上,从此百花都有了果子繁衍后代。
第七部分:各种动物的来历。写过了九万年,一股黑风把姐妹吹到大空,兄弟跌落地下,想尽办法不能团圆,最后兄弟们用滕子扎成圆圈,才把姐妹套下地,拆散的骨肉又团聚,51对男女结成双。兄妹们又创造各种生物,使大地变得丰富多彩。
第八部分:藤篾箍习俗的来历。写了茶叶兄妹看到大地有了切,便尽情玩耍,其中50个姐姐嫌腰上的藤篾箍碍事,解了下来,结果被风吹到了天空,50个哥哥也在悲痛中死去。只有没有解下腰箍的小妹亚楞留在地上与最小的弟弟达楞在人间繁衍后代。为了让子孙活得更好,亚楞和达楞发明了住房,还驯养了牛、猪、羊和鱼、鹅、鸭。至此,茶叶兄妹创世大业完成。
第九部分:德昂族人民对祖先的缅怀、感恩。写了达楞和亚楞的子孙,为了传颂祖先的恩德,觉得光靠嘴巴不能表达心意,还要用更美更动听的声音,发明了“葫芦笙”“吐良”“口弦”“象脚鼓”“铓”“镲”等乐器。过了九万年之后,达楞和业楞的子孙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心肠都一样善良。各个民族都爱喝茶,是对达楞和亚楞的怀念。
艺术特征
《达古达楞格莱标》诗内容充实,情节丰满曲折,扣人心弦,语言优美传神,音韵和谐。诗中还充满了奇特的想象运用了夸张,造成了一种人与超人间交替的意境。可以说,这首虽然不算太长的史诗,却是一幅绚丽多姿的艺术长卷,它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瑰奇雄伟的美学境界。
传承价值
史诗与德昂族散体述讲文学中的“茶叶生人”神话一脉相承。而德昂族将茶叶视为祖先,与德昂族原始先民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电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交相融合的产物。这篇创世史诗所反映的植物图腾观念比较原始,它的初创时间看来是很早的,其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民族心中的历史,对指导人们行为规范有重要作用,体现着德昂族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思想,具有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状况
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创世史诗,在一代代的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定的变异,这种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后人加入了自己对原始内容的理解和解释,《达古达楞格莱标》结尾时表现较为突出。
由于众多原因,出冬瓜村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像《达古达楞格莱标》史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获得很好的利用。尽管这部史诗储存着大量德昂族远古历史 ,对于学界来说《达古达楞格莱标》依然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
传承人物
李腊翁,男,1928年出生,德昂族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979年,李腊翁赴北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民问诗人座谈会”。回到故乡后,他创作了《我在半路等你》《你变菜,我变锅》和《德昂族情歌》等一系列洋溢着浓郁民族色彩的作品。其中的《你变菜,我变锅》,后来还获得“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李腊拽,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由于他酷爱德昂族传统文化,为了能更好的学习、了解德昂族历史,25岁的他开始学习傣文。经过辛勤努力的学习,一年后他学会了傣族文字,并能将其翻译成德昂族语言。1983年至1984年,他拜李腊翁为师,向其学唱德昂族山歌、唱诵诗经等。此外,他还经常到奘房里,听奘房里的佛爷讲德昂族的历史。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李腊拽掌握了大部分史诗资料,经常在村寨举办的民俗活动中演唱,同时还将学习到的史诗故事用傣文的方式记录下来。
保护措施
1981年,文学刊物《山荼》第2期发表了由赵腊林唱译、陈志鹏记录整理的《达古达楞格莱标》。
2008年8月25日下午,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举办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传承人调查培训工作,来自全市6个德昂族乡镇的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12人参加了培训。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达古达楞格莱标项目评估合格,德宏州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三台乡2018年德昂族浇花节德昂族特色美食比赛
重要活动
2018年4月2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古达楞格莱标》传承活动——三台山乡2018年德昂族浇花节德昂族特色美食比赛在芒市三台山乡德昂族博物馆正式拉开了帷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