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克智 编辑
彝族克智 是一种彝族民间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体口传文学 。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积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叙述内容包罗万象,诗体语言通俗易懂,艺术性强,诵之朗朗上口,易于铭记。
2008年6月7日,彝族克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彝族克智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国家
申报地区:四川省美姑县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Ⅰ-75
彝族克智
彝族克智,“克智”又叫“克使哈举”。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有固定格式的诗体文学。是彝族民间流传很广,历史悠久的口头文学之一。克智文体内容丰富多彩,有抒情、有叙事,形式生动活泼。克智文体主要是在娶妻嫁女的场合表演,代表男女亲家两方参加婚礼的人,以主客方为对手,各自选出自己能说会道、思维敏捷、知识丰富者为代表,双方边饮美酒边展开克智舌战,为了压倒自己的对手,各自运用大量的比喻,语言夸张、流畅、富有音乐感。
彝族克智的毕摩经诵
"克智"内容极其广泛,形式多样,有抒情,有叙事等,生动活泼。"克智"多在婚丧喜事,逢年过节时表演。表演时,由主客双方,各自选出自己能说会讲克智的代表,运用大量的比喻以夸张、流利、畅快的手法来与自己的对手辩论。在克智进行过程中,双方针锋相对,有时进攻,有时防守。有时冲锋,有时退却,有时波翻浪涌,有时风平浪静。有的一夜争执到天明也难分胜负,最后由老人拿酒劝止,往往说:"停下来吧,姑娘还多着呢,你们的克智留着以后别的姑娘婚礼上再说吧。"
在说克智的时候,主客双方交锋,各自针对对手所述内容进行一一辩解,比智慧、比知识。有时远古历史,有时海阔天空。为了战胜对手灵机应变,急中生智,自由发挥,即兴创作。听众聚精会神,屏息静听。说到精彩处,不时赢来喝彩。"克智"能起到教育宣传鼓动群众和文艺娱乐的作用。
"克智"不同于曲艺的对口词和相声。彝族克智是由甲乙双方各代表宾主,甲说完一段后,由乙根据甲所说的内容进行回应,每个回合多则五十行少二三十行。
说克智多在火塘边进行,以火塘为中心,客在上方、主在下方,对座饮酒表演。听众围坐在四周,其中有主人和客人,都密切注视和希望着自己的代表获胜。若主方获胜,主方会有人说:"克智都说不赢休想把我们家的姑娘接走。"客方胜利,客方也会有人风趣地说:"我们知识超过人,同我们开亲实在不行。"因此办婚事,都得首先选聘克智能手去接亲,不然就要受到泼水,抹花脸的威胁。
"克智"是彝族的一种诗词,且是有韵文的诗词。"克智"在音韵和节奏上都讲究协调和谐,讲究语气轻重缓急。"尔比"即谚语在"克智"中得到充分发使用,短小精悍而灵活多样的"尔比",在克智中很活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克智"虽然是灵活机动的,但它却不是杂乱无章的,更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说一通。它是有头绪,有条理,由浅入深进行表达的,即按开场白、人题、逐步深入、开展、转折、发展、高潮、缓和、结尾等顺序进行的。
"克智"的这些进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只能说大体上是按这些步骤进行的。内容也因时间、地点和表演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话内容随地点的改变,亦随之改变。如举行婚礼时,在女方甲是客人,乙是主人;到男方,则甲是主人,乙是客人。
祖神传说的彝族克智毕摩经诵
"克智"表演时甲乙双方对话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不能成为各说各的互不相干的话,所问非所答,牛头不对马嘴,那就不成其为会说克智的内行。如甲:我是山上的大树,
能经受寒风的吹刮;
我是金沙江畔的礁石;
能经受浪涛的冲打。
乙:我是天空的雷公,
专劈山上的大树;
我是打石的石工,
专打江边的礁石。
又如甲:
我像无情的滚石,
往山下飞奔;
乙:我像宽敞的深沟,
把滚石容纳。
每一个回合之间一定要紧密联系,相互吻合,环环紧扣,但也不是机械地约束在这些环节中。中途可以另换话头和转折,也可飞越,从地上可以说到天上。从东西说到南北。这差不多都用语气转折来承接。
"克智"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古今历史等等,无所不包。可以说"克智"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如:赞美古今著名的发明家,为民除害的勇士,凡为人类做过好事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都受到加倍的颂场。在"克智"里可以谈"勒俄"即史诗."玛木"即古训世诗,以及远古开天辟地,英雄史诗,征服万物等。不仅人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可使人增长历史知识。还有许多哲理性的训词,爱憎分明,对好的加以肯定颂场,对坏的加以批评、指责和讽刺。它也涉及到人的道德行为的规范,对真善美的倾扬,对假恶丑的批判。"克智"这种彝族固有的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可使人得到许多教益。
"克智"语言美妙,比喻生动,想象丰富,艺术色彩浓厚,使人从中感受到极大的趣味性。它的艺术趣味,能自发招徕广大听众,用夸张、诙谐、风趣的语言,增强喜事场合的欢快气氛,逢年过节的幸福感,丧事场合消愁感。
"克智"艺术的基本表现特点是夸张,它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在每次"克智"的比赛中都有新增加的内容,因为表演者双方,并非在表演前事先进行预演作了准备,全凭在对说过程中,以对方所述内容为依据,重新组织内容进行回应。
"克智"针对性强,它所叙述内容是极其广泛的,无论取材于什么人或事,都必须与所吟诵的内容和对象有关,尽管千变万化,天南地北,空中楼阁,最终都得落脚到相互谈论的论题上。
"克智"的表演和创作,要具有乐观精神。如上所述,"克智"创作的主要手法是夸张,因此,表演者本身就要有乐观情绪,大无畏精神,一切矛盾在他面前似乎没有不可克服的,并且由于克智富有诙谐、风趣的特点,所以在表演中不但要使听众发
笑,自己也要含笑。苦闷的表演者,他无论如何努力也说不好"克智",即或能说一些也将大失水准。
"克智"想象丰富,这也是它的一大特点。这些想象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若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提炼加工,凝炼出精美的生动的比喻来构成克智,而不是呆板拘泥的。
每进行一次克智表演,就要产生很多新的内容。克智的创作是集体的又是个人的,个人创作的基础上集体加工修改。由于在吟涌比赛克智时是即兴创作,能有效地回应对方所述内容,给以回答或反击。比赛克智者,每次在吟诵比赛中见景生情,急中生智地进行创作。所以得到群众公认或共鸣,使之在类似比赛环境巾,可以作为现成话来使用。在历史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克智表演创作,完善、丰富着克智本身,但由于没有得到搜集记录自生自灭的不少,被人们经常应用的只不过是一些容易记忆上口的精华。
"克智"是彝语的音译。"克"是"口"、"嘴巴"的意思,"智"是移动、搬迁、退让的意思。"克智"名称说明"克智"具有口头性、灵活性的机动性的特征。这是口头创作,口头表演而且是灵机应变的彝族口头文学之一。
"克智"有称之为"克史哈举"。"克史"即夸张,"哈举"舌头灵便,巧语盘词。这一名称是从"克智"的创作方法的特点上命名的。"克智"也称为"克格哈查","克格"即嘴里说着玩的,开玩笑之意。这又是从"克智"的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上来命名的。"克智"还有称为"克波哈险"的,即辩论交锋的意思。"克智"也有称为"克维",即边缘语,开场白。彝族"克智"的几个名称中都离不开"克"即"口"字。这体现了彝族"克智"的口头性特点。证明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始终使用口头语言传播和创作"克智"作品,一直用着"口传心授"的方式,口头创作和传播为彝族人民所熟悉,使之流传很广,经久不衰。
口头创作"克智"的优良传统,即使在书写工具,出版条件十分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消失。这是因为口头语言本身是一种最灵便的表达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克智"紧紧依附在彝族生活的各个方面,牢牢刻在人民的记忆里。人民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进行斗争,异常及时方便。人民进行口头创作是和口头语言表达的优越性分不开的。
"克智"这种民间口头文学创作手法层出不穷,不断推陈出新,在新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解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继承和发展"克智"的优秀遗产,而且按这一形式的特点进行新的创作,为我们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起到宣传鼓舞人们进取向上的积极作用。
"克智"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它的表演不需要什么舞台和众多的演员,很适合于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等分散的地力进行表演。它有许多其它文学艺术所起不到的作用,就地取材,富有民族特色。在丰富和活跃彝族农村文艺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美姑县文化馆获得彝族克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彝族克智项目保护单位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